闫昊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锶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动物实验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微弧氧化锶磷灰石(strontium—substituted hydroxyapatite,Sr—HA)涂层钛种植体的成骨活性,探讨锶元素掺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后对骨结合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实验组(Sr—HA涂层种植体)和对照组(HA涂层种植体)的表面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采用X线衍射仪分析膜层相组成。将两组种植体各12枚植入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髁下外侧、胫骨结节处,术后对实验动物进行多荧光序列标记,饲养4周和12周取材,采用组织学观察、种植-骨界面线扫描分析评价涂层的骨结合能力。结果种植体微弧氧化膜层均呈现多级孔洞状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锶元素的掺入引起HA的衍射峰向小角度方向偏移,晶格间距增大,稳定性下降;多荧光序列标记显示,Sr—HA涂层早期即表现出成骨活性,实验组骨矿化沉积率[(4.75±0.46)μm/d]显著高于对照组[(3.21±0.44)μm/d];组织染色及能谱分析显示,骨种植界面上有生物类骨磷灰石层形成,12周时该磷灰石层转化为成熟的骨组织并与涂层形成紧密的骨结合。结论锶元素的掺入可提高Sr—HA涂层的生物学活性,加速其表面生物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增强膜层的成骨能力,促进膜层与骨组织的结合。
- 闫钧张玉梅憨勇赵彦涛孙继锋闫昊
- 关键词:锶羟基磷灰石类牙种植骨结合
- 不同表面形貌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的体内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不同微弧氧化时间处理对纯钛表面形成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不同表面形貌特征对其表面成骨特性的影响。方法:经5、10、15 min 3种微弧氧化时间在钛表形成3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分别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采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涂层表面粗糙度数值。然后再将3种钛种植体植入新西兰兔体内,术后4、12周取材,采用组织染色法观察植入体表面骨形成情况和骨接触率(Bone Implant Contact,BIC)。结果:随着微弧氧化时间的延长,涂层表面形貌成多孔状且越加不规则,粗糙度增加;丽春红染色显示4周时植入体表面有新骨形成,12周时转化为成熟的骨组织并与涂层形成紧密的骨结合。随植入时间的延长种植体表面骨接触率逐渐增加,而且15 min组和10 min组的骨接触率在第4周和12周均高于5 min组。结论:不同微弧氧化时间可以改变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的表面特性,而粗化的的涂层表面结构有利于骨组织的形成。
- 闫昊沈丽娟闫钧憨勇张玉梅
- 关键词:微弧氧化钛种植体表面形貌骨结合
- 不同表面形貌掺锶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的体内实验研究
- 种植体骨结合的形成是种植修复成败的关键,以往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表明种植体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物理形貌会影响骨结合,本课题组也在此前研究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纯钛种植体表面形成了掺锶羟基磷灰石的氧化涂层/[51,52/],这...
- 闫昊
- 关键词:微弧氧化钛种植体表面形貌骨结合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