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毅

作品数:80 被引量:747H指数:16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卫生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动脉
  • 22篇脑梗
  • 22篇脑梗死
  • 22篇梗死
  • 21篇蛋白
  • 15篇动脉粥样硬化
  • 12篇缺血
  • 11篇蛋白酶
  • 11篇细胞
  • 11篇金属蛋白
  • 11篇金属蛋白酶
  • 11篇斑块
  • 10篇血性
  • 10篇急性
  • 9篇基质
  • 9篇基质金属
  • 9篇基质金属蛋白...
  • 8篇小檗
  • 8篇小檗碱
  • 7篇卒中

机构

  • 44篇暨南大学第二...
  • 20篇暨南大学附属...
  • 16篇深圳市人民医...
  • 11篇暨南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江门市中心医...
  • 2篇深圳市龙岗中...
  • 2篇清远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常州市第三人...
  • 1篇深圳市罗湖区...

作者

  • 80篇郭毅
  • 30篇姜昕
  • 15篇李方明
  • 14篇马可夫
  • 13篇唐冰杉
  • 10篇陈实
  • 10篇何奕涛
  • 10篇周志斌
  • 10篇王玲
  • 10篇王启章
  • 9篇黄术良
  • 9篇张艳波
  • 9篇李富康
  • 7篇左彦方
  • 6篇赵宏文
  • 5篇张少文
  • 5篇蔡智立
  • 5篇肖学长
  • 5篇梁宇彬
  • 4篇刘华东

传媒

  • 6篇广东医学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神经损伤与功...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国外医学(脑...
  • 2篇Chines...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现代护理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1篇2004
  • 4篇2003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套管针与头皮针输注甘露醇对静脉损伤的比较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留置套管针与头皮针输注20%甘露醇对不同年龄病人的静脉损伤情况。[方法]56例不同年龄脑卒中和脑炎病人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用22G的留置针和7号头皮针先后在病人左右前臂粗直的静脉输注20%甘露醇,输毕用生理盐水100mL冲管。[结果]用套管针输注20%甘露醇者静脉炎发生率高。[结论]输注20%甘露醇,对年轻、血管弹性好的病人可选择留置套管针,而年龄大、血管弹性差的病人,应该选择7号头皮针,虽增加了穿刺次数,但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王晓萍郑肖芬郭毅汤艳金
关键词:套管针静脉炎甘露醇
游离胆固醇通过UPR-CHOP-MAPK途径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目的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游离胆固醇(FC)向巨噬细胞内质网中的聚集可引发内质网应激,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引起转录因子CHOP的表达,继而引起巨噬细胞猾亡,而巨噬细胞凋亡可...
郭毅姜昕李方明唐冰衫张艳波王玲黄术良
文献传递
CT、MRI和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CT、MRI和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倒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统计 CT、MRI和EEG阳性率检查结果。结果 137例全部检测分析。(1)CT的检出阳性率16.8%,MRI为76.4%,EEG为85.12%; (2)MRI与CT比较,两者检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65.56,P<0.005),EEG与CT比较检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 81.55,P<0.005);EEG与MRI比较检出阳性率无差异(x2=0.34,P>0.05)。结论 MRI和EEG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较大,病毒性脑炎做CT无多大意义。
李富康钟春梅郭毅付学军马可夫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脑电图病毒性脑炎
脑梗死急性期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死亡,死亡与如下因素有关: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史,以及梗死面积大小、梗死部位,主要并发症如昏迷、肺部感染、出血性梗塞有关(均为P<0.05)。结论发病年龄,既往血管病史,梗死面积大小、部位及主要并发症是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李富康郭毅付学军卢艺肖学长
关键词:脑梗死预后因素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帕金森病(PD)患者(未合并帕金森痴呆),根据是否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分为PD-MCI组与PD-N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Webster症状评分评价病情程度,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况,采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L-39)评估PD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82例PD患者中PD-MCI发生率为54.88%(45/82);单因素分析显示,PD患者病程长、受教育年限短、体力劳动比例高、SDS评分高、病情程度重、血尿酸水平低者更容易产生轻度认知损害(P<0.05);PD-MCI组患者PDQL-39评分为(130.6±12.8)分,明显低于PD-NCI组的(144.4±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MCI的发生与病程长、受教育年限短、体力劳动比例高、抑郁、病情程度重、血尿酸水平低等因素有关,且PD-MCI可对PD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连勇军欧艺郭毅马可夫
关键词:帕金森轻度认知障碍痴呆生活质量
JNK,P38MAPK在小檗碱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表达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JNK,P38MAPK在中药小檗碱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mRNA及蛋白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经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后培养的单核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小檗碱25μmol/L组、LPS+小檗碱50μmo...
陈实姜昕郭毅王启章李方明王玲张艳波黄术良
关键词:小檗碱JNKCOX-2P38MAPK
应更加重视伏隔核:基于MRI早期PSD患者核团体积及形态改变
2018年
目的:基于MRI分析脑梗死后早期抑郁症(PSD)患者的伏隔核、海马和杏仁核的体积及形态变化,探讨早期PSD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8例梗死后抑郁症(PSD)和18例梗后无抑郁症(PSND)和13例单纯抑郁症(De)患者及1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高分辨MR扫描,采用计算机自动分割及顶点分析方法,测量双侧伏隔核、海马和杏仁核的体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组间分析法比较各组间各部位体积和形态的差异。结果:PSD组的双侧伏隔核和海马的体积均小于PSND、De和对照组,双侧杏仁核体积小于De和对照组、仅稍高于PSND组,其中双侧伏隔核体积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右侧伏隔核体积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PSD与NC组(P<0.01),PSD与De组(P<0.001),PSND与NC组(P<0.05),以及PSND与De组(P<0.001);左侧伏隔核体积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PSD与De组(P<0.01)以及PSND与De组(P<0.05)。核团形态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部位主要为右侧伏隔核的顶部及尾部、双侧海马体部的腹内侧。结论:早期PSD患者的伏隔核、海马和杏仁核即存在体积及形态改变,尤其是伏隔核,提示中脑腹侧背盖区-伏隔核多巴胺奖赏环路的损害可能是早期PSD发病机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吴明祥陈宇李刚杨敏洁龚静山徐坚民张景忠郭毅
关键词:伏隔核磁共振成像
脑内新型隐球菌肉芽肿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04年
郭毅李富康周志斌
关键词:病理影像学改变
端粒长度与心脑血管疾病被引量:1
2011年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进展速度甚至临床预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且这个差异不能完全用传统的危险因素来解释。研究发现包括冠心病、慢性心衰、脑梗死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患者端粒明显缩短。另外,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都加速或伴有端粒的缩短。我们有必要考虑生物学年龄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参与因素。端粒作为生物学年龄的标志,
黄四春姜昕(综述)郭毅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端粒长度疾病危险因素生物学年龄发病年龄相关性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人冠状动脉斑块的表达及其与稳定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在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三者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斑块组织共41例,(取自深圳市孙逸仙心...
郭毅姜昕周志斌唐冰杉李富康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