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春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5篇细胞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4篇APOBEC...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外周血单个核
  • 3篇外周血单个核...
  • 3篇小鼠
  • 3篇核细胞
  • 3篇肝炎病毒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乙肝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肝

机构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3篇郭春霞
  • 12篇贺永文
  • 7篇彭程
  • 4篇翁志宏
  • 3篇王华
  • 3篇李淑莉
  • 3篇雷延昌
  • 2篇曾令兰
  • 2篇李文庭
  • 2篇潘延凤
  • 2篇罗端德
  • 1篇童巧霞
  • 1篇田进
  • 1篇朱彬
  • 1篇王宝菊
  • 1篇揭盛华
  • 1篇赖玲玲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商陆抗病毒蛋白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PAP)是从美洲商陆种子或叶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具有抑制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等多种病毒复制的作用。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天然PAP种子体外直接作用于HepG2.2.15细胞,显示有较强的抗HBV作用,但在高剂量时对细胞有一定毒性。本研究旨在探讨PAP真核表达质粒体外对HBV的抑制作用。
贺永文郭春霞雷延昌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体外抑制HEPG2.2.15细胞抗HBV作用脊髓灰质炎病毒巨细胞病毒
骨桥蛋白与肝脏疾病被引量:4
2005年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性磷酸化糖蛋白,以多种亚型存在于细胞内外。结构上它与多种基质蛋白相似,功能上它具有细胞因子的特点,参与了机体多种病理过程。近年的研究证实OPN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大量表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各种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OPN与肝脏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郭春霞贺永文
关键词:肝脏疾病骨桥蛋白磷酸化糖蛋白基质蛋白病理过程OPN
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23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SFTS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病程、临床结局)、入院后首次血清细胞因子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物化学、凝血功能、心肌酶、炎症生物标志物等)结果。根据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细胞因子水平对死亡的预测价值,使用Delong检验对不同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最佳截断值。结果共纳入172例患者,年龄为(61.29±9.50)岁。生存组患者134例,死亡组患者38例,病死率为22.09%。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73.23(39.04,194.89)ng/L比19.50(9.89,45.79)ng/L]、白细胞介素-10(IL-10)[62.03(14.67,120.10)ng/L比8.90(4.57,21.45)ng/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03、-4.78,均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比值比(OR)=6.55,95%可信区间(CI)1.43~10.66,P=0.026]、超敏肌钙蛋白I(OR=1.00,95%CI 1.00~1.00,P=0.040)、C反应蛋白(OR=1.28,95%CI 1.17~1.52,P=0.042)、IL-6(OR=1.02,95%CI 1.01~1.04,P=0.018)、IL-10(OR=1.02,95%CI 1.00~1.04,P=0.041)是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IL-6、IL-10及IL-6联合IL-10预测SFTS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768(95%CI 0.679~0.857,P<0.001)、0.754(95%CI 0.658~0.850,P<0.001)和0.773(95%CI 0.680~0.867,P<0.001),两两比较IL-6、IL-10及IL6联合IL-10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和IL-10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6.79 ng/L和42.62 ng/L。结论IL-6、IL-10可作为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后IL-6、IL-10较高的患者预后不良。
张诗雨迪丽胡玛尔·扎衣尔田进郭春霞黄红明刘淑婷朱彬王宝菊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细胞因子类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APOBEC3G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BsAg、HBcAg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APOBEC3G在正常对照、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组织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慢性肝炎组织中与HBsAg、HBcAg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对照肝组织9例、慢性肝炎肝脏组织37例,以及肝癌组织13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APOBEC3G、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肝脏相比,慢性乙肝肝炎患者肝脏组织中APOBEC3G的表达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主要定位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及汇管区的炎性细胞胞浆中,但与同时在肝细胞内高度表达的HBsAg、HBcAg强度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4和-0.15,P>0.05。肝癌组织中APOBEC3G也有表达,但未明显强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HBV慢性感染肝细胞中表达增高的APOBEC3G未能有效控制病毒的活动,并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无直接关系。
彭程贺永文童巧霞郭春霞
关键词:APOBEC3G
小鼠急性肝坏死模型锌指蛋白A20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A20在小鼠急性肝坏死模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内毒素(LPS)联合制备小鼠急性肝坏死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于不同时间点取肝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A20的表达情况。结果A20在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细胞中无表达。模型组小鼠在注射D-GalN和LPS后1h肝细胞开始表达A20;2h时表达水平迅速上升达峰值,Constantine半定量评分为4.33分,A20染色阳性肝细胞达20%~45%,主要分布在小叶间静脉周围;3h时A20表达下降;7h时降至难以检测水平。在肝坏死期,A20染色阳性肝细胞仍部分存活,而A20染色阴性肝细胞则大片坏死。结论在小鼠急性肝坏死模型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前,A20在肝细胞中表达水平快速上升至高峰;当肝细胞大量坏死时,A20表达水平降至极低。A20在控制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方面发挥了作用。
贺永文赖玲玲郭春霞李淑莉王华
关键词:锌指蛋白A20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D_2与亚胺培南耐药的关系
2007年
目的制备铜绿假单胞菌(PA)的外膜蛋白(Opr)D_2多克隆抗体,探讨OprD_2缺失与亚胺培南耐药的关系。方法常规酚-氯仿法提取PA的基因组DNA,PCR扩增OprD_2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RSET-OprD_2,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目的蛋白,胶回收后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检测临床分离的32株PA OprD_2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OprD_2原核表达载体,制备了特异性好的OprD_2多克隆抗体。蛋白印迹法检测27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PA,20株(74.1%)OprD_2表达缺失,5株(18.5%)OprD_2表达明显减少,2株(7.4%)OprD_2表达正常。结论临床分离的PA OprD_2表达的缺失或减少是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郭春霞贺永文潘延凤李淑莉王华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多克隆抗体亚胺培南耐药性
慢性乙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BEC3G mRNA水平与HBV病毒及IFN-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 mRNA的水平,以及其与IFN-γ mRNA、血清HBV病毒载量及ALT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MBC中APOBEC3G和IFN-γ mRNA的水平,并分别检测每个乙肝患者血清HBV病毒载量及肝功能AL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IFN-γ mRNA无明显增高,A3G还与患者血清中的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73,P<0.01),但与IFN-γ及ALT水平无关(P>0.05)。结论表达增高的APOBEC3G蛋白可能只是HBV慢性感染的伴随表现,APOBEC3G蛋白是否具有抗HBV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
彭程贺永文揭盛华郭春霞
关键词:APOBEC3G免疫逃避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BEC3G mRNA表达的水平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 mRNA表达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BMC中APOBEC3G mRNA的水平,同时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HBV病毒载量及肝功能AL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外周血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73,P<0.01),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POBEC3G在人体内对HBV复制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抑制作用。
彭程贺永文郭春霞曾令兰翁志宏罗端德
关键词:乙肝病毒APOBEC3G核细胞
商陆抗病毒蛋白不同结构域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
2010年
目的比较全长和不同片段缺失型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体外抗HBV作用及其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将全长和不同片段缺失型PA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转染HepG2.2.15细胞,收获生长良好的HepG2.2.15细胞,转染前1d,接种于24孔培养细胞板,培养20h后,待细胞密度达到40%~50%时进行转染。细胞随机分为4组:pXF3H组,转染空质粒pXF3H作为对照;pXF3H—PAP12组,转染全长PAP的真核表达质粒pXF3H-PAP12;pXF3H-PAP14组,转染C端缺失25个氨基酸的PAP的真核表达质粒pXF3H-PAP141;pXF3HPAP34组,转染既缺失N端69个氨基酸又缺失C端25个氨基酸的PAP的真核表达质粒pXF3H—PAP34。转染的质粒剂量为每孔1.0μg,终浓度为2.0μg/ml,质粒DNA(μg)和脂质体(μl)的比例为1:2.5,转染72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各质粒对转染细胞的毒性作用。应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Х^2检验。结果对HBsAg、HBeAg、HBV DNA的抑制率,pXF3H—PAP14组分别为56.3%、75.8%和61.7%,pXF3H—PAP12组分别为61.4%、84.2%和6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XF3H-PAP14组细胞毒性(抑制率为10.2%)明显低于pXF3H—PAP12组(抑制率为27.1%),Х^2=7.7,P〈0.01。pXF3H-PAP34组无细胞毒性,但其抗HBV作用也丧失,对HBsAg、HBeAg、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为7.8%、11.0%、20.5%。结论PAP的C端25个氨基酸与细胞毒性相关,与抗HBV活性无关;PAP的N端69个氨基酸与抗HBV活性相关。
郭春霞贺永文彭程雷延昌李文庭
关键词:抗病毒药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BEC3G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关系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BMC中APOBEC3G mRNA的水平,同时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HBV病毒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与外周血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73,P<0.01),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PO-BEC3G在人体内对HBV复制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抑制作用。
彭程贺永文郭春霞曾令兰翁志宏罗端德
关键词:单核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