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丽君

作品数:16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易激综合征
  • 6篇综合征
  • 6篇腹泻型
  • 6篇腹泻型肠易激...
  • 6篇肠易激
  • 6篇肠易激综合征
  • 5篇结肠
  • 5篇结肠炎
  • 5篇溃疡
  • 5篇溃疡性
  • 5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虚证
  • 3篇针刺
  • 3篇脾虚
  • 3篇脾虚证
  • 3篇腧穴
  • 3篇肝郁
  • 3篇肝郁脾虚
  • 3篇肝郁脾虚证
  • 2篇药灸

机构

  • 16篇唐山工人医院
  • 6篇唐山中医医院
  • 2篇唐山市丰润区...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玉田县医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6篇郝丽君
  • 6篇石志敏
  • 5篇霍红
  • 4篇张怡
  • 4篇吴贵恺
  • 3篇郑荣娟
  • 3篇司雁菱
  • 3篇刘国祥
  • 3篇李海英
  • 2篇唐文君
  • 2篇董燕
  • 2篇王灿
  • 2篇李艳梅
  • 2篇王立新
  • 1篇朱叶珊
  • 1篇夏永丽
  • 1篇信朝霞
  • 1篇史慧
  • 1篇王立新
  • 1篇郭宗文

传媒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筋缩八阵穴隔药灸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比较筋缩八阵穴隔药灸与口服匹维溴铵片、口服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42例。隔药灸组采用筋缩八阵穴隔药灸治疗,将痛泻要方(炒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中的中药碾末制成药饼置于筋缩八阵穴,行悬灸40 min,每天1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每次50 mg,每日3次;中药组口服痛泻要方,每日1剂,每日2次,各组均治疗8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IBS专用生活质量(IBS-QOL)量表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隔药灸组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IBS-QOL量表焦虑不安、健康忧虑、躯体意念、行为障碍、饮食限制、社会反应、异性关系和人际关系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隔药灸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隔药灸组总有效率为92.9%(39/42),均高于西药组的71.4%(30/42)和中药组的73.8%(31/42,P<0.05)。结论:筋缩八阵穴隔药灸能明显改善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口服匹维溴铵片或痛泻要方。
郝丽君石志敏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隔药灸肝郁脾虚证随机对照试验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意义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5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和非抗凝治疗组各28例,非抗凝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惠迪(美莎拉嗪)每日2.0g口服,惠迪2.0g+生理盐水50ml每日1次睡前保留灌肠,四联活菌片500mg 3次/d,口服;抗凝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1次皮下注射进行抗凝治疗;两组治疗总疗程均为6周,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的D-D、APTT及FIB水平,同时采用临床活动度评分计算临床活动性指数。结果治疗前,D-D、APTT及FIB水平UC组分别为(360.6±105.7)μg/L、(25.4±6.4)s、(4.1±1.1)g/L,对照组分别为(150.8±66.6)μg/L、(29.8±5.6)s、(2.3±0.5)g/L,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凝治疗组D-D、APTT及FIB水平组分别为(212.6±62.0)μg/L、(27.2±3.4)s、(2.2±1.0)g/L,非抗凝治疗组分别为(288.5±102.6)μg/L、(26.2±4.0)s、(3.2±1.4)g/L,D-D及FIB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PT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凝治疗组临床活动性指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与非抗凝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C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D-D、FIB可作为判定UC活动性的指标,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血中D-D及FIB水平。
郝丽君唐文君李海英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D-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东垣针法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东垣针法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2组均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参苓白术颗粒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观察组给予东垣针法(中脘、天枢、章门、关元、昆仑、胃俞、足三里、内庭、陷谷)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测(IBS-SSS)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1例、剔除1例。最终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症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IBS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IBS-QOL量表各维度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5-HT、SP、VI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5-HT、SP、VIP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72.22%(26/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垣针法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有效调节机体胃肠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魏晓松董燕石志敏梁健郝丽君刘丽
关键词:匹维溴铵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胃肠激素生活质量
紫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紫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100例血液呈高凝状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中药灌肠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紫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6.75±1.88)mg/L与治疗后(6.72±1.90)mg/L水平相近,维持情况良好,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紫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高凝状态的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还能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霍红夏永利吴贵恺李艳梅王灿张怡郝丽君王立新刘国祥司雁菱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
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紫艾汤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张怡郭宗文霍红郝丽君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国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因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课题通过比较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紫艾汤中药保留灌肠组与单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组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探讨了采用美沙拉嗪肠...
关键词: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治疗美沙拉嗪肠溶片
谷胺酰胺颗粒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FN-γ、IL-4、IL-8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谷胺酰胺颗粒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FN-γ、IL-4、IL-8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谷胺酰胺颗粒灌肠,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疗程4周,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及IFN-γ、IL-4、IL-8的变化。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IFN-γ、IL-4、IL-8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IFN-γ、IL-8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IL-4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胺酰胺颗粒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IL-8,可能参与UC的发病机制之一。
郝丽君唐文君郑荣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IFN-ΓIL-4IL-8
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临床研究
霍红李艳梅王灿郝丽君王立新信朝霞刘国祥吴贵恺司雁菱
课题研究采用实验室检测与肠镜相结合方法,寻求UC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的实验室证据,指导治疗。研究确立UC患者抗凝治疗指征,进而早期抗凝,综合治疗。研究结论:1、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和D-二聚体,明确了UC活动期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关键词: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六味安消胶囊与莫沙必利联用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探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LAC和MC联合治疗CFC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24例CF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BG组(63例)和COG组(61例),分别采用LAC、MC和MC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BG组63例患者显效33例(χ2=8.796,P=0.015),有效28例(χ2=9.054,P=0.028),无效2例(χ2=8.931,P=0.019),治疗有效率96.83%(χ2=9.135,P=0.009)与COG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便意少(t=8.562,P=0.019)、便次少(t=9.025,P=0.014)、粪便干结(t=8.747,P=0.026)和排便费力(t=8.637,P=0.026)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COG组,两组SAS和SDS评分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C与MC联用治疗CFC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缩短便意少、便次少、粪便干结和排便费力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借鉴。
霍红李艳梅张怡夏永丽吴贵恺王立新郝丽君刘国祥司雁菱
关键词:六味安消胶囊慢性功能性便秘
运用阳中隐阴法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运用阳中隐阴法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运用阳中隐阴法针刺治风六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每次1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和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IL-4、IgE、IFN-γ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IL-4、IgE、IFN-γ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41/44),对照组为75.00%(33/4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在整个研究期间维持稳定。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纳差的症状,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的症状,但均不影响临床治疗,停止治疗后均恢复。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4.55%,对照组复发率为22.73%,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阳中隐阴法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和风团的临床症状,对患者血清IL-4、IgE和IFN-γ水平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谷海燕赵辉郝丽君石志敏朱叶珊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针刺
针刺不同腧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子午流注、辨证体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灵龟八法组、子午流注组、辨证体针组,每组60例。灵龟八法组采用患者就诊时灵龟八法所开穴位针刺;子午流注组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辨证体针组选取天枢、足三里、公孙、肝俞、脾俞、太冲,治疗8 w后采用胃肠症状评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和辨证体针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70.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与辨证体针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与灵龟八法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刺法能够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治疗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石志敏李雪青郝丽君俎桂英史慧王爱青刘丽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灵龟八法子午流注刺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