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成
- 作品数:191 被引量:1,658H指数:25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机械式土壤翻转采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式土壤翻转采样装置,包括支撑框、支撑杆、顶板、螺母、螺纹杆、转盘、采样壳、单向阀和阀门,所述支撑框的两端顶部均焊接有所述支撑杆。该机械式土壤翻转采样装置,可由工作人员踩踏住支撑框,握持并顺时针转动转...
- 朱仁欢张庆沛王双杨帅左洪菊郑子成李廷轩余海英何淑勤张锡洲王永东刘涛陈光登吴德勇
- 文献传递
- 四川黄壤区玉米季坡耕地自然降雨及其侵蚀产沙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为明确玉米全生育期自然降雨特征以及坡耕地产流产沙规律,以研究区自然降雨为基础,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横坡垄作、平作和顺坡垄作坡面玉米全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的自然降雨、径流及侵蚀产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2015年玉米全生育期内雨量为676.71mm,其中成熟期侵蚀性雨量达411.71mm,占累计侵蚀性雨量的69.85%。玉米全生育期内,产流受雨量、玉米生育期显著影响,横坡垄作产沙受雨量、雨强的影响显著,而平作和顺坡垄作则受雨量、株高的影响显著;产流产沙均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且产沙受产流影响显著,横坡垄作和平作含沙量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而顺坡垄作则先减小后增加;抽雄期横坡垄作产流显著小于顺坡垄作而产沙显著小于平作和顺坡垄作,成熟期横坡垄作产流产沙显著小于平作和顺坡垄作。研究区自然降雨条件下,雨量是影响黄壤坡耕地产流产沙的最主要因子,产沙滞后于产流;玉米成熟期土壤侵蚀最为严重,横坡垄作是防治研究区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为山地黄壤水土流失有效防控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杨帅尹忠郑子成李廷轩
- 关键词:自然降雨玉米黄壤产沙量
- 玉米生长期土壤抗剪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5
- 2014年
- 采用野外实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抗剪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期推进,0-5cm土层土壤抗剪强度持续增加,于成熟期达最大;5-10cm和10-15cm土层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在抽雄期达最大;15-20cm土层抗剪强度总体较大。玉米对0-5cm 、5-10cm和10-15cm土层土壤抗剪强度的增强效应较好,其增强率在抽雄期最高。抗剪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呈线性函数关系,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含根量、根长和根系体积等根系参数与土壤抗剪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抗剪强度增强值与0-1mm根长增加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抗剪强度随玉米生育期推进逐渐增强,含水率、容重和玉米根系对土壤抗剪强度具有较大影响,采用一定耕作和水保措施增加土壤表层含水率和容重,同时选取含0-1mm根径较多的玉米品种对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郑子成张锡洲李廷轩金伟林超文
- 关键词:紫色土玉米抗剪强度影响因素
- 保护地土壤生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被引量:32
- 2006年
- 从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土壤病虫害等方面分析了目前规模化的保护地中出现的土壤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应问题的具体防治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今后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 郑子成李廷轩何淑勤张锡洲夏建国
- 关键词:保护地
- 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侵蚀的坡度效应被引量:5
- 2006年
-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地表条件下的径流和产沙的变化与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上述过程中的坡度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作用下,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表现为:光滑地表大于中等粗糙地表大于粗糙地表;但在不同地表条件下,坡度与侵蚀和径流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相对光滑地表,中等粗糙与粗糙的地表,在不同降雨作用下,径流量与侵蚀量,随坡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且存在着一定的临界坡度。这一研究,为该区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服务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
- 郑子成吴发启何淑勤王健
- 关键词:地表条件径流模数侵蚀模数
- 浅议四川盆地丘陵区的水土保持被引量:13
- 2005年
- 四川盆地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具有坡耕地侵蚀比重大、水土流失类型多样化、时间集中、侵蚀过程中"石化"现象严重、泥沙输移比小特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地形、岩性、气候和人为因素等,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对策措施及建议。
- 何淑勤郑子成
-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5年
- 为弄清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对植茶年限的响应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植茶16、23、31、53 a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升高,且主要分布于<0.25 mm粒径团聚体,分别为444.40~566.98 mg·kg-1和0.80~1.22 mg·kg-1;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各粒径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均逐渐升高,且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对全氟和水溶态氟的贡献率分别有48%~73%和46%~70%来自>5 mm粒径团聚体。随植茶年限的延长,>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贡献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植茶23 a时最高,可达68%~73%,而其他粒径团聚体则呈相反的趋势。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保持和供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全氟和水溶态氟有向小粒径团聚体富集的趋势。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逐渐增加呈表聚特征,其中<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累积作用在植茶23 a后更为明显。因此,在茶园生产管理上,应注意植茶23 a后茶园0~20 cm土层水溶态氟含量的变化,以降低土壤氟进入茶叶的风险,服务于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 殷佳丽郑子成李廷轩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全氟
- 不同灌水量下设施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数值模拟被引量:9
- 2014年
- 为了寻求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最佳灌水量,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不同灌水量下设施土壤剖面水分、土壤电导率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模拟土壤水盐变化趋势,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30cm以上土层,灌水量过高时土壤剖面含水量反而较低;灌水后25d,各灌水处理在0-30cm土层形成脱盐区,30cm以下土层形成积盐区。土壤水盐分布的模拟结果表明,HYDRUS-1D模型可较好的描述土壤中水盐变化趋势。根据各灌水处理土壤剖面中的水盐分布情况,提出600ml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适灌水量。
- 吴漩郑子成李廷轩曾礼
- 关键词:设施土壤灌水量水盐运移数值模拟
- 退耕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0
- 2011年
-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退耕对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干筛处理下各种退耕方式土壤团聚体均以>5 mm粒径为主,总体随粒径的减小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湿筛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0.25 mm粒径为主,总体随粒径的减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②干筛处理下,不同退耕方式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在0~20 cm土层表现为:退耕还林>退耕撂荒>退耕还茶,在20~40 cm土层却表现为相反的变化特征;湿筛处理下,不同退耕方式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在0~20 cm土层表现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茶>退耕撂荒,在20~40 cm土层却表现为:退耕还茶>退耕还林>退耕撂荒。③3种退耕方式0~20 cm土层各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基本高于20~40 cm,且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总体呈逐渐减低的变化趋势;0~20 cm土层,退耕还茶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最高,20~40 cm土层,退耕撂荒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最高。
- 郑子成王永东李廷轩杨玉梅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退耕地
- 一种蕨类植物育苗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蕨类植物育苗装置,包括配料箱a、配料箱b和育苗箱,育苗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通风装置、育苗装置a、育苗装置b和组培箱,配料箱a的出料端通过软管a与育苗装置a连通,育苗装置a的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配料箱b...
- 李廷轩严颖张云红詹娟叶代桦黄化刚余海英张锡洲王永东郑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