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奎

作品数:1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油藏
  • 4篇低渗
  • 4篇低渗透
  • 4篇油田
  • 4篇区长
  • 3篇剩余油
  • 3篇加密调整
  • 3篇采收率
  • 2篇单井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油水
  • 2篇致密油藏
  • 2篇剩余油研究
  • 2篇水平井
  • 2篇水驱效率
  • 2篇盆地
  • 2篇平井
  • 2篇侏罗系
  • 2篇侏罗系油藏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6篇郑奎
  • 7篇路向伟
  • 6篇尹红佳
  • 6篇吴育鹏
  • 5篇李红雷
  • 4篇陈章顺
  • 3篇李秋德
  • 3篇李彦秋
  • 3篇胡晓雪
  • 3篇陈新晶
  • 3篇王平平
  • 2篇黄玮
  • 2篇曹勇
  • 2篇胡刚
  • 2篇王毅
  • 2篇王勇
  • 1篇刘涛
  • 1篇姜志刚
  • 1篇景忠峰
  • 1篇王凌云

传媒

  • 4篇石油化工应用
  • 2篇第十三届宁夏...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石油石化物资...
  • 1篇绿色石化·创...
  • 1篇第十一届宁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83区长7致密油水平井递减因素分析
新安边油田安83长7致密油藏储量较大、储层致密,常规开发难度大、效果差。2011年以来采取水平井加体积压裂规模试验开发,有效的提高了初期单井产量,取得较好效果。但水平井开发递减较大、压力保持水平低,注水易见水,自然能量开...
王平平李秋德陈章顺曹勇李红雷郑奎吴育鹏黄玮胡东志沈夕
关键词:水平井
文献传递
摆宴井油田断裂分布特征研究
2015年
通过地震解释剖面分析和精细地层对比研究,对摆宴井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和断层封闭性进行了研究。摆宴井油田构造位置特殊,位于断裂带发育区,区内发育了四条NNW向展布的逆断层以及六条近EW向展布的正-走滑断层和逆-走滑断层,主要以叠瓦状、冲起及对冲组合分布,断层发育规模大,纵向贯穿延长组和延安组地层;初步认定断层形成于油气成藏之后,断层封闭性良好,将原始油藏分隔为多个次级油藏,形成独立的油气开发单元。
陈新晶陈朝兵何汶锶李艳秋吴育鹏张换果陈章顺郑奎李红雷
关键词:逆断层走滑断层断层封闭性
特低渗透裂缝油藏侧向注水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胡尖山油田安201区长6油藏2009年规模建产,因裂缝发育,暴露出主向油井水淹,产量递减快等矛盾。2010年通过注水井深部调驱治理,开发效果依然较差,油藏仍存在地层能量不足、侧向井见效比例低等矛盾;因此2011年7月开展沿裂缝侧向加强注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发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为同类油藏注水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郑奎陈新晶李彦秋何汶缌吴育鹏陈章顺张换果黄玮
关键词:地层能量注水水驱效果
低渗透油藏剩余油研究及加密调整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胡尖山油田A21区块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期稳产难度逐年加大,因此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通过深化储层认识,借助三维地质建模对剩余油分布及潜力进行了评价,总结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剩余油分布及储层发育特点,通过加密调整部署,试验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油田后期的整体调整以及同类油藏的加密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郑奎卜广平刘吉斌吴育鹏何汶锶
关键词:油水界面剩余油加密调整采收率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化及YC地区构造特征
2023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含油气沉积盆地,现今处于造山带的环绕之中,在这些造山带之中除盆地东部的隆起主要是燕山后期和喜山期构造抬升作用的产物外,其他的造山带都经历了多期的伸展和挤压过程。盆地北侧的中亚—蒙古海槽在早二叠世晚期封闭,缝合部位为索伦山—西拉木伦一线。在此之前,与鄂尔多斯盆地直接毗邻的是白云鄂博中元古代裂陷槽,该区由中元古代晚期闭合以后一直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以古陆的形式存在,是古生代鄂尔多斯地块周边唯一出露水面之上的地区。
路向伟唐号迪同鑫王毅胡刚杨晋玉郑奎
关键词:应力场油藏分布
侏罗系油藏开发规律研究及效果评价
2015年
胡尖山油田H151区延9油藏经过近十年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期稳定生产难度逐年加大,因此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该区延9油藏开发历程、开发特征及规律,借助三维地质建模分析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含水上升受控因素和注采开发单元;结合储层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特点,评价更新井和长停井复产效果,为后期油田稳定生产及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保证和参考。
张换果李元龙陈新晶李彦秋尹宏佳李海菲吴育鹏何汶锶郑奎李红雷柴慧强李秋德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
胡尖山油田侏罗系油藏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胡尖山油田Y63-Y149区延10油藏经过七年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期稳定生产难度很大,因此怎么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层内、层间、平面三个方面来描述该区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特征,评价储层非均质性,为研究区...
张换果路向伟李海菲郑奎尹红佳杨晋玉
文献传递
胡尖山—姬塬地区长7段油页岩定性定量评价及长9油藏勘探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姬塬地区长9油藏油水分布关系复杂,给勘探带来较大困难。长9油藏的油源来自于长7段油页岩,并与长9油藏构成了“上生下储”型生储组合。为此,以长9油藏的成藏理论为指导,开展了基于测井资料的长7段油页岩识别,用以指导长9油藏有利区的快速识别。通过岩性与测井系列分析认为,研究区长7段油页岩测井表现为“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密度、低自然电位”的特性,依据该特性,形成了定性识别油页岩的“三步法”:第1步,利用自然伽马曲线排除砂岩;第2步,依据页岩渗透性特点,利用自然电位曲线确定页岩;第3步,综合声波时差、密度及电阻率曲线的特征,最终确定油页岩。在油页岩定性识别的基础上,通过砂岩基线与自然伽马曲线、泥岩基线与自然电位曲线、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曲线、声波时差与密度曲线的交会面积及油页岩厚度共5项参数,定义了油页岩“综合影响系数”参数,用以定量表征油页岩发育程度。应用长7段油页岩的量化评价结果指导长9油藏的勘探评价,发现了H89等3个油藏,应用效果较好。
郑奎杨晋玉胡晓雪张换果李海菲李彦秋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测井响应特征
胡尖山油田A201长6油藏加密调整效果分析
胡尖山油田A201区主力含油层系是长6层。开发过程,暴露出储层裂缝发育,主向油井沿裂缝暴性水淹,侧向井水驱效果差,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前期开展油水井堵水、沿裂缝加强注水等措施,效果较差。为此,2015年在剩余...
尹红佳路向伟李海菲郑奎张换果杨晋玉
关键词:储层裂缝采油速度单井产能最终采收率
文献传递
安83区长7致密油水平井递减因素分析
新安边油田安83长7致密油藏储量较大、储层致密,常规开发难度大、效果差.2011年以来采取水平井加体积压裂规模试验开发,有效的提高了初期单井产量,取得较好效果.但水平井开发递减较大、压力保持水平低,注水易见水,自然能量开...
王平平沈夕李秋德陈章顺曹勇李红雷郑奎吴育鹏黄玮胡东志
关键词:致密油藏水平井开发体积压裂单井产量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