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华

作品数:129 被引量:1,307H指数:21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微囊藻
  • 19篇厌氧
  • 19篇污染
  • 19篇废水
  • 17篇太湖
  • 13篇水华
  • 12篇污泥
  • 11篇藻毒素
  • 11篇微囊藻毒素
  • 9篇铜绿微囊藻
  • 8篇沼气
  • 8篇降解
  • 7篇絮凝
  • 7篇水处理
  • 7篇水体
  • 7篇反应器
  • 6篇厌氧发酵
  • 6篇植物
  • 6篇颗粒污泥
  • 6篇湖泊

机构

  • 116篇江南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苏州科技大学
  • 5篇东珠生态环保...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无锡市广播电...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江苏省无锡环...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防化研究院
  • 1篇湖北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无锡市水务集...
  • 1篇无锡龙盛生态...

作者

  • 128篇邹华
  • 30篇阮文权
  • 20篇严群
  • 12篇朱荣
  • 12篇潘纲
  • 8篇张一波
  • 7篇赵明星
  • 6篇程子波
  • 6篇陈坚
  • 6篇陈灏
  • 5篇张强
  • 5篇闫海
  • 5篇杨桂军
  • 5篇周思佳
  • 4篇梁婵娟
  • 4篇吴倩云
  • 4篇余云龙
  • 4篇郁丹
  • 4篇王震
  • 4篇王靖国

传媒

  • 17篇环境工程学报
  • 14篇环境科学
  • 12篇食品与生物技...
  • 5篇大众科技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环境化学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湖泊科学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第四届全国发...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上海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沼气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湖泊沉积物治理水华和底泥二次污染的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理富营养化和藻华污染的沉积物原位除藻、增氧、固磷的综合技术。该技术可以取用当地的底泥或岸边粘土用本发明技术处理后用于藻华的治理,减少了运输环节,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高效去除藻类的同时能持久,有效的增加水...
潘纲邹华陈灏
文献传递
太湖贡湖湾主要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5
2016年
太湖贡湖湾是无锡和苏州重要的水源地,对其周边主要入湖河流的重金属含量进行调研,并对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十分必要。通过分析环贡湖湾主要河流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r、Cd、Ni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同时考察了重金属间的相关性,旨在为预防和治理贡湖湾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为w(Cu):(36.26±1.21)mg/kg,w(Zn):(116.53±7.01)mg/kg,w(Pb):(90.76±2.39)mg/kg,w(Cr):(76.46±3.48)mg/kg,w(Cd):(3.22±0.11)mg/kg,w(Ni):(34.04±2.19)mg/kg,通过对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和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发现贡湖湾周边河流的主要污染是元素Cd和Pb。由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可知,4号点位(小溪港河口)污染最重,达到强生态危害。单因子潜在危害系数值表明各点位表层沉积物主要生态风险因子是元素Cd,达到中等危害程度。各元素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d>Pb>Cu>Ni>Zn>Cr。生态修复工程对重金属生态危害降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小溪港流域的变化较小;重金属相关分析表明,Cu-Cr,Zn-Pb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2<0.01),具有较好的同源性。
邹华王靖国朱荣武旭跃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
斜生栅藻与氰化钾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实验对象,研究斜生栅藻对氰化钾(KCN)的去除效果及KCN胁迫对斜生栅藻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对0.1—100 mg·L^(-1)浓度范围内的KCN都有一定的去除能力,最大去除率达65.3%;在氰化钾胁迫下,栅藻生长速率降低,叶绿素a含量受到明显抑制且明显低于对照.KCN对斜生栅藻的96 h半数抑制浓度EC50值为0.84 mg·L^(-1).此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KCN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栅藻丙二醛(MDA)含量在KCN胁迫下变高.通过本研究发现,绿藻对氰化物有潜在的去除能力,为含氰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青青张闪闪邹华史红星黄超群
关键词:斜生栅藻EC50抗氧化酶
降解微囊藻毒素菌种的筛选和活性研究被引量:39
2004年
研究了滇池底泥和表层水体中的微生物菌群降解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s ,MCs)的能力差异 ,发现底泥中的微生物菌群对MCs有更强的生物降解能力 .采用从滇池水华蓝藻细胞中提取提纯的微囊藻毒素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和氮源 ,先后经过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培养后 ,通过挑取单克隆菌落 ,分别从底泥中筛选出了能够降解MC RR和LR的 5种不同微生物菌种 .其中筛选的菌种D降解MCs的能力最强 ,在 3d内可将初始浓度分别为 6 0 1mg·L-1和 38 7mg·L-1的MC RR和LR全部降解 ,日均降解MC RR和LR的速率分别高达 2 0 0mg·L-1和 12 9mg·L-1.
闫海邓义敏邹华李贤良叶常明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微生物菌种生物降解滇池
小溪港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被引量:14
2014年
2012—2013年于春、夏、秋、冬四季对小溪港进行4次水环境质量调查,利用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SI(污生指数)等指标分析小溪港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对小溪港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溪港浮游植物共8门51种,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数最多,共26种,占总种数的50.98%;其次为硅藻门,共9种,占17.65%;蓝藻门5种,占9.80%.浮游植物数量年均值为184.16×104L-1,主要为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峰值出现在夏季,为292.43×104L-1,之后为春、秋和冬季.小溪港的优势种共4门7种,分别为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p.),绿藻门的星芒衣藻(Chlamydomonas stellata)、丝藻(Planctonema sp.)、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p.),隐藻门的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年均值分别为1.81、1.55、0.51;SI年均值为2.44.总体上,小溪港水质污染状况为中污染.
陈琳荔邹华庄严张虎军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水质评价
叶绿素作用下微囊藻毒素-LR的光降解被引量:11
2009年
研究了蓝藻中含量最多的色素——叶绿素在微囊藻毒素-LR(MC-LR)光催化降解中的作用,考察了波长和光强等对叶绿素催化的MC-LR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能导致MC-LR在日光照射下光降解,而且MC-LR的降解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在叶绿素浓度为0.1mg·ml-1的条件下,日光照射30minMC-LR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5%以上,而叶绿素浓度为0.05mg·ml-1和0.01mg·ml-1时,照射30min后MC-LR的去除率分别为65%和56%.日光中紫外区(200—300nm)的光,在光催化降解MC-LR中起主要作用,与体系最大吸收光谱范围一致的240nm的光激发效果最好,光催化降解作用也最强.光照强度是影响MC-LR降解的重要因素,光强越大,MC-LR的降解率和降解速度越大.
程子波邹华向丽张一波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光催化降解叶绿素
零价铁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文章研究了反应时间、投加量、初始pH值等因素对零价铁修复菲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零价铁修复过程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菲的去除率相应提高,反应进行到4.5 h后去除率趋于稳定;在0~0.06 g/g范围内,随着零价铁(ZVI)投加量的增加,菲的去除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当继续投加铁粉,去除率保持稳定;初始pH值影响着零价铁对菲的去除效果,初始pH=2、4时的去除率为33.8%、30.6%。酸性条件下菲的去除主要由于芬顿反应和还原加氢为主的氧化还原作用,碱性条件下则存在一定的吸附作用。另外,初始pH影响土壤中菲的提取率,提取率随着p H的升高而降低。
邹杰明冯慧邹华
关键词:多环芳烃零价铁
贡湖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弄清贡湖生态环境特征,基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间贡湖8个采样点水环境状况的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贡湖总体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而水源地附近水环境状况相对较好。蓝藻水华易发期水质透明度、悬浮物、叶绿素a、亚硝态氮、总氮时空分布差异显著(ANOVA,p<0.05)。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ANOVA,p<0.05),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最高值出现在2号点,最低值出现在5号点。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藻细胞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表明藻细胞密度与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叶绿素a呈极显著相关,与溶解氧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冗余度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表明营养盐(总氮、总磷和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水温、悬浮物、p H是影响浮游植物组成的主要因素。贡湖水生态环境特征存在显著的空间特征异质性。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受到水环境特征和空间相邻性的双重影响。
王震邹华杨桂军许慧萍
关键词:水源地浮游植物环境因子
基于MIKE11的江南平原河网动态水环境容量分析
2024年
传统水环境容量以90%保证率下的设计枯水流量作为计算条件,存在水文计算条件单一、计算结果固定等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表征水流方向不定、产汇流过程复杂、污染负荷分散的江南平原河网的水环境容量。以宜兴市官林镇水系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11水质模型计算河网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以探究江南平原河网水环境容量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MIKE11模型法下官林控制单元COD、氨氮和总磷月均水环境容量为-152.80、0.92和-1.69 t;桐梓控制单元COD、氨氮和总磷月均水环境容量为220.23、4.49和1.45 t;皇新控制单元COD、氨氮和总磷月均水环境容量为15.42、0.90和0.14 t,呈现出明显动态特征。代表河道水环境容量与流量流速等水文要素有密切关系,市镇级等水质达标河道水环境容量与流速呈正相关,村级等未达标河道水环境容量与流速呈负相关。本研究可为平原河网水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和新思路。
洪志贤王传琳秦子晴栾博文邹华
关键词:MIKE11平原河网
碳源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及微囊藻毒素产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研究水体中不同碳源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以Na2CO3与葡萄糖分别作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无机碳源与有机碳源,将铜绿微囊藻于光照下进行培养,并对其一系列的生理特性与微囊藻毒素产率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同等碳浓度下,有机碳源更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经过30 d的培养,铜绿微囊藻在有机碳源中的产量为187.55 g,比其在无机碳源中的产量提高了6.06%;微囊藻毒素在有机碳源中的产量为969.00μg/g,而在无机碳源中的产量却升高至1 193.60μg/g。参与藻毒素合成的3种氨基酸在无机碳源中的浓度要比有机碳源中的浓度高,但是其余几种氨基酸的含量与之情况相反。而有机碳源培养的铜绿微囊藻总可溶性蛋白含量为387.00μg/g,比无机碳源培养的铜绿微囊藻的蛋白含量提高了93.60%。
王玉萍袁宪正师晓爽邹华郭荣波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碳源微囊藻毒素氨基酸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