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亚莉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疟疾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问题
  • 1篇性病
  • 1篇性病病人
  • 1篇性病患者
  • 1篇知识问卷
  • 1篇知识问卷调查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农村
  • 1篇农村中学生
  • 1篇疟疾监测
  • 1篇疟疾流行
  • 1篇中学生
  • 1篇消灭疟疾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灭疟
  • 1篇基本消灭疟疾

机构

  • 5篇郴州市疾病预...
  • 3篇湘南学院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篇邹亚莉
  • 4篇周一平
  • 4篇李军
  • 3篇李灯华
  • 3篇黄健
  • 2篇周少平
  • 2篇孙振球
  • 1篇段良松
  • 1篇曾晓军
  • 1篇刘庆武
  • 1篇贺莉萍
  • 1篇黄晓
  • 1篇周勇
  • 1篇刘本文

传媒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湖南郴州市疟疾流行及基本消灭疟疾后的防治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分析疟疾流行及基本消灭疟疾后的防治效果 ,为进一步巩固灭疟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历年疟疾防治资料 ,进行疟疾病原学、免疫学和昆虫学监测 ,处理疟疾疫点。结果  2 0世纪 5 0年代居民原虫率最高达83 .8% ,发病率达 82 98.92 /10万。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查治 ,疟疾年发病率逐年下降 ,1977年降至 6.3 6/10万。 1987年经湖南省卫生厅考核 ,确认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1987~ 2 0 0 2年发热病人血检 5 742 6例 ,查出疟原虫阳性 15 63例 ,其中间日疟 15 3 8例 ,恶性疟 2 3例 ,间日疟与恶性疟混合感染 1例 ,三日疟 1例。 1987~ 2 0 0 2年疟疾年发病率 0 .0 4/10万~6.72 /10万 ,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输入性疟疾占总病例数的 94.2 8% (15 15 /160 7)。通过对现症病人根治 ,结合流行季节周围人群预防服药和灭蚊工作 ,未发现二代病例和健康带虫者。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病例以输入性为主 ,但不能排除本地还有疟疾传播。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工作中 ,应加强对进入高疟区回归人群的监测 ,巩固灭疟成果。
李军孙振球李灯华邹亚莉刘庆武周少平周一平邓长琼何分养
关键词:疟疾
1996~2001年郴州市疟疾监测分析
2002年
目的 探讨郴州市 1996~ 2 0 0 1年疟疾流行规律。 方法 对发热病人和重点人群采血检查疟原虫 ;对 7~ 14岁儿童采血进行疟疾 IFAT;分析各县、市、区上报的各种疟疾统计报表。 结果 郴州市 1996~ 2 0 0 1年疟疾年平均总发病率为 0 .62 / 10万 ,输入性疟疾占 92 .77% ( 15 4/ 166) ;健康人群未发现带虫者 ;儿童疟疾 IFAT抗体阳性率为 0 .3 3 %。 结论 郴州市疟疾以输入性为主 ,虽然有低水平的本地感染 ,但未引起流行 。
李军孙振球李灯华周一平邹亚莉曾晓军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
1994-2003年郴州市疟疾监测措施及效果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在基本消灭疟疾后的地区简化监测措施,对疟疾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开展发热病人血检,抓好现症病人根治和流动人口管理。结果近10年来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虽有散在的本地病例和较多的输入病例,但未出现继发病例,巩固了灭疟成果。结论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地区,在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病例以输入性为主的地区,主要抓好病原学监测、现症病人根治和流动人口管理,其他监测措施可以简化。
李灯华李军段良松周一平黄健邹亚莉
关键词:疟疾
166例性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2005年
分析了性病患者心理状态,有羞愧、保密心理;焦虑、恐惧心理;委屈、怨恨心理;失望、怀疑心理;消极、无所谓心理等几种类型,研究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病人生理和心理上早日恢复健康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邹亚莉黄健刘本文
关键词:性病病人心理问题
郴州市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某农村中学1~3年级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知晓率为57.83%,各知识点掌握不平衡(19.76%~100%),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和报刊(91.62%和80.24%)。结论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应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在预防艾滋病中的作用,建立预防艾滋病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的保障机制。
王雅丽黄健贺莉萍黄晓邹亚莉周少平周勇周一平李军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农村中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