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晶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仰恩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论加缪《局外人》中的殖民叙事被引量:4
- 2010年
- 以叙事学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切入点,从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批评方法入手,从小说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视角、自由直接引语的话语模式、反因果链接的情节序列、反讽型的故事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加缪《局外人》中的殖民叙事。加缪在二战后西方殖民主义陷入困境,而亚非拉反殖民运动蓬勃兴起的时代洪流面前,只能通过《局外人》隐蔽地表达作者虽同情阿尔及利亚,但更坚定维护宗主国法国利益的殖民主义立场,所以《局外人》不单单是存在主义哲学诗性彰显的杰出文本,而更是殖民主义政治的潜在同谋和一曲为欧洲殖民主义招魂呐喊的挽歌。
- 杨深林邱晶
-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殖民叙事叙事学后殖民主义理论
- 《堡垒》:宗教视阈下的“美国梦”被引量:1
- 2009年
- 德莱塞的《堡垒》写的是清教徒苏伦在婚姻与早期事业上有实现的"美国梦",也有破碎的"美国梦"。其破碎的"美国梦"主要表现在信仰的破碎,而信仰的破碎源于他晚年事业的失败以及儿女的背叛。造成苏伦"美国梦"悲剧的原因:一个是苏伦生活的这个社会,已经从以前的生产积累型社会转向今天的消费社会;另一个是清教禁欲伦理让位于世俗的消费伦理。
- 邱晶
- 关键词:悲剧
- 《饥饿的女儿》与《情人》的女性书写差异
- 2015年
- 《饥饿的女儿》和《情人》作为女性作家的自传体成长小说,有着较多的相似面:不幸的童年,缺席的父爱,在成长中的身体/精神的饥渴,这种"饥渴"的驱动迫使她们去寻找"情人"。两部作品相似面的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差异,折射出两位女作家在对待相似的家庭环境与叛逆的感情生活上迥异的自我定位:虹影通过六六的成长史力图证明私生子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杜拉斯更多是通过情人来塑造一个自恋者永久接受他者膜拜的爱情神话。两位作家在鲜明的女性意识书写上彰显出迥异之美学特性:虹影之写作突破了女性作家对男性的批判与反抗,呈现出厚重的历史反思;而杜拉斯之笔触则醉心于对自我的理想化定位和对异性的征服与把控,最终呈现为女性幻想的私语表达。
- 邱晶
- 关键词:情人身份女性书写
- 论《柳林风声》的成长叙事被引量:1
- 2014年
- 《柳林风声》作为一部重要的儿童读物,以鼹鼠、蛤蟆与水鼠为中心,讲述的是三者在柳林中通过对自己的理想/欲求的追逐,得到辛勤的回报/欲求过度的惩罚,最终回归秩序,准确理解友谊与家园的价值,使自己长大成人的故事。可以从叙事学理论入手,从叙事序列、人物角色和深层结构三方面来剖析《柳林风声》这样一部寓教于乐的小说中的成长叙事。
- 邱晶
- 关键词:柳林风声成长小说叙事序列
- 被放逐的幸福——论东野圭吾《白夜行》的人物形象被引量:8
- 2014年
- 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以外聚焦的叙事角度,通过推理线索暗示刑侦事件真相,向读者展示了内心扭曲病态的恶之花——雪穗以及全力为雪穗牺牲一切的保护者亮司这两个审美形象。本文借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元理论,为读者厘清作品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再从美学与伦理学两个角度剖析雪穗作为"恶之花"之脆弱而扭曲的病态心理,和以雪穗作为人生全部价值的亮司所表现出来的牺牲品形象。
- 邱晶杨深林
- 关键词:牺牲品
- 在超真实世界中消解反抗
- 2015年
- 《黑镜》第一季第二集《1500万点的价值》是一部向观众展示在高度发达的后工业社会,同时也是超真实的世界下,人们通过踩自行车获取点数来支付并消费真实世界与类像世界的影片。人在真实生活中是物化地同质性存在,而在虚拟的"类像"世界中区分身份。大众媒介通过欲望消费使人沉迷于技术统治,人因爱情而觉醒继而有意识对异化社会进行反抗。而反抗却沦为媒介统治下的表演供人消费,反抗者逼迫与媒介统治下的社会达成共谋。
- 邱晶
- 关键词: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