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惠君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晚期
  • 5篇细胞
  • 5篇化疗
  • 5篇肺癌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疗效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疗效观察
  • 2篇预后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腺癌
  • 2篇联合化疗
  • 2篇化疗方案
  • 2篇化疗治疗

机构

  • 13篇东莞东华医院

作者

  • 13篇彭玉龙
  • 13篇邓惠君
  • 11篇陈荣辉
  • 11篇曹永新
  • 4篇黄连涛
  • 3篇刘贵红
  • 1篇庞伟
  • 1篇杨平

传媒

  • 3篇深圳中西医结...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析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4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和治疗后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陈荣辉彭玉龙张露曹永新邓惠君黄连涛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
唑来膦酸联合NP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效果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NP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5例,行NP化疗)和B组(55例,行唑来膦酸联合NP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7.27%,明显高于A组(7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NP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邓惠君彭玉龙曹永新陈荣辉张露刘贵红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
肝癌组织中PFK1的表达及其与手术预后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磷酸果糖激酶1(PFK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于东莞东华医院的10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PFK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肝癌组织PFK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PFK1阳性表达与肝癌细胞转移及病灶大小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对纳入对象的生存资料进行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PFK1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低于PFK1表达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K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高,且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曹永新陈良才邓惠君彭玉龙
关键词:肝癌免疫组化预后
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观察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应用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陈荣辉彭玉龙曹永新邓惠君张露黄连涛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常规化疗吉非替尼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癌的疗效及炎症因子与VEGF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沙利度胺、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给药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沙利度胺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IFN-γ)等炎症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VEGF比对照组数据显著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无显著差异,但是其可有效纠正患者炎症因子及VEGF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
陈荣辉彭玉龙曹永新邓惠君张露
关键词:沙利度胺吉西他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炎症因子
替吉奥在晚期大肠癌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替吉奥在晚期大肠癌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晚期大肠癌维持治疗患者共计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38例,参照组患者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结束后使用替吉奥进行维持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71.05%,参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65.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1%,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晚期大肠癌患者使用替吉奥进行维持治疗的疾病控制情况相比于常规化疗来说并不明显,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予以使用和推广。
邓惠君彭玉龙曹永新陈荣辉张露刘贵红
关键词:大肠癌疗效
肠内营养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癌症晚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将筛选出存在机体营养不良风险的84例晚期癌症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治疗和肠外营养治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结果两组实施营养治疗前机体营养状况、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指标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营养治疗后2周研究组机体营养指标状况、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指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低于对照组23.9%(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癌症晚期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功能康复,且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荣辉彭玉龙曹永新邓惠君张露黄连涛
关键词:晚期癌症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2011年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放疗的患者,给予所有患者综合性治疗措施,并分析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观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在放疗结束当时、放疗后6个月分别为8%、28%。评估患者肺损伤情况:0级76例,1级12例,2级8例,3级4例,无4级病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于性别、年龄、病灶位置无关,与放射治疗及其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了解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对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情况采取药物预防,有助于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陈荣辉彭玉龙庞伟曹永新邓惠君黄连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放射性肺炎
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常规化疗相当,可明显降低紫杉醇和卡培他滨化疗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邓惠君彭玉龙曹永新陈荣辉张露刘贵红
关键词:紫杉醇卡培他滨晚期乳腺癌化疗
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对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三组,A组36例患者采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B组36例患者采取长春新碱联合顺铂治疗,C组36例患者采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对三组含铂类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A组的疾病控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2.22%和47.22%,B组为50.0%和27.78%,C组的疾病控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9.44%和41.67%,三组化疗方案的疾病控制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患者对毒副作用有一定的耐受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陈荣辉彭玉龙邓惠君
关键词:顺铂化疗方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