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 作品数:18 被引量:49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的3例患者的临床、神经影像和实验室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梅毒性血管炎、麻痹性痴呆、梅毒性脑膜炎伴视神经炎各1例;血清和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plasmareagin,PRP)试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palliadumhemagglutinationassay,TPHA)均阳性;MRI显示左延髓、左小脑半球、基底节多发长T1长T2斑点状异常信号。TCD、颈动脉超声和DSA提示多发血管炎。结论神经梅毒根据不同类型有不同发病形式,首诊易误诊,神经影像学可提示颅内多发血管病变,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即可确诊,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叶静 郝士中 翟红珍 赵丽 贾龙飞关键词:神经梅毒 麻痹性痴呆 青霉素 两种留置针穿刺角度配合不同对比剂注射速率在减少对比剂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利用体外静脉穿刺模型,模拟探究留置针不同进针角度与速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8套前臂静脉穿刺模型在45°、60°两种留置针进针手法穿刺下,分别配合3 mL/s、4 mL/s、5 mL/s、6 mL/s速率高压团注对比剂,CT断层扫描采集数据并结合VR重建,观察针尖在血管内是否存在深入或回退情况。结果(1)60°进针时,随对比剂流速增加,模拟血管内针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深入,深入范围为0.14~1.57 mm(P<0.05)。(2)45°进针时,针尖变化不显著(流速≤4 mL/s),针尖明显从模拟血管内回退(流速>4 mL/s),回退范围为0.14~0.22 mm。结论当造影剂流速≤4 mL/s时,宜选择45°进针;当造影剂流速为5 mL/s时宜选择60°进针;当造影剂流速为6 mL/s时选择45°会造成进针回退,选择60°进针会造成进针深入。建议临床上结合患者血管条件辅助决策,在一定的流速下,血管条件好宜选择45°进针,血管条件欠佳宜选择60°进针。 赵丽 孙峥 尚洁 张玥铮 马素文 卢洁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穿刺手法 对比剂外渗 模型构建 护理配合 基于知识转化模型的心脏磁共振技术扫描教学方法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基于知识转化模型在心脏磁共振扫描技术教学方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0—2022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64名本专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一学年的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实施知识转化模型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时长,以及对教学质量的自评和带教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 试验组在心肌组织特征识别上的学习时长低于对照组[(2.2±0.1) h vs.(2.5±0.2) h,t=2.958,P=0.001];试验组各项测试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即扫描定位[(8.9±0.5)分vs.(8.6±0.4)分]、心脏结构与解剖标注[(9.2±0.9)分vs.(8.2±1.2)分]、CMR后处理评分[(8.6±0.9)分vs.(7.7±1.2)分]、整体流程把控[(9.1±1.5)分vs.(6.9±1.3)分]、心肌组织特征识别[(8.9±2.1)分vs.(8.4±1.8)分],均P<0.05;试验组在扫描定位和整体流程把控上的学时比低于对照组,即扫描定位[(5.4±0.1)分/h vs.(5.9±0.1)分/h]、整体流程把控[(8.3±1.0)分/h vs.(13.0±1.3)分/h],均P<0.05;而试验组在CMR后处理和心肌组织特征识别上高于对照组,即CMR后处理[(3.9±0.6)分/h vs.(3.5±0.7)分/h]、心肌组织特征识别[(4.0±0.6)分/h vs.(3.4±0.4)分/h],均P<0.05。试验组在CMR技术感兴趣程度[(9.3±0.5)分vs.(8.2±0.3)分]、独立操作全部CMR扫描流程[(8.5±0.4)分vs.(7.9±0.3)分]、阅读CMR领域前沿文献[(9.1±0.6)分vs.(7.2±0.5)分]、提升学习效率[(8.6±0.6)分vs.(8.2±0.6)分],以及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9.5±0.7)分vs.(9.2±0.5)分]的学生自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试验组在带教教师评价环节中的8项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即对CMR技术扫描学习热情[(8.5±0.6)分vs.(7.7±0.4)分]、自主学习积极性[(8.0±0.5)分vs.(7.2±0.4)分]、掌握CMR操作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7.5±0.3)分vs.(6.5±0.7)分]、分析CMR扫描策略的能力[(8.2±0.4)分vs.(6.0±0.5)分]、理解CMR 孙峥 胡莹莹 吴芳 赵丽 苏壮志 杜祥颖 卢洁关键词:心脏磁共振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 54例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系统损害特点。方法应用癫痫严重程度量表和韦氏量表分析54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癫痫、智能障碍特点。结果癫痫发生率89%(48/54);84%患者10岁前发生癫痫,1岁以内为首发癫痫高峰;智力障碍者占63.3%。结论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癫痫发生率高、发病年龄早、发作频繁,智力障碍常见。 叶静 赵丽 李存江 于春水 李丽萍 王玉平 邹丽萍 佟长顺 薛官英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 癫痫 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行CMR检查中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行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10例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为研究对象,CMR检查前以图示法进行检查流程须知宣教;检查过程中医生、技师、护士、工程师四方配合保证流程顺利推进,扫描间隙完成必要护理操作,以及患者心理沟通;检查后行个体化访视,记录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例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均完成CMR检查,平均耗时(45±6)min,射频能量吸收率未超过标准上限。检查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无异常改变,起搏器无异常脉冲;整体检查流程配合满意度评分(4.4±0.6)分,患者对专业知识满意度最高。结论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行CMR检查,需制定详尽的临床观察指标与相应流程配合,以此对患者安全保证和满意度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郑亦君 孙峥 孙峥 胡莹莹 赵丽 卢洁关键词:心脏同步化治疗 结节性硬化症的CT和MRI特点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颅内结节分布特征;比较磁共振T2WI与FLAIR序列对颅内结节的显示能力。方法:计数40例患者各个脑叶结节数量,用SPSS11.5软件比较颅内结节在各脑叶的数量差异;Siemens Trio3.0T核磁共振仪扫描其中16例,测量T2WI和FLAIR未钙化结节总体积,比较二者差异。结果:CT和MRI显示本组患者均存在室管膜下结节,MRI显示85%患者存在皮层及皮层下结节;χ2检验P(双侧)=0.49,表明结节在各脑叶数量无差异;配对T检验P(双侧)=0.001,表明T2WI与FLAIR测得结节总体积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结节在各脑叶的数量无差异;FLAIR比T2WI更能敏感检出结节。 赵丽 叶静 于春水 刘玉香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 磁共振成像 结节性硬化症颅内结节质子波谱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波谱显示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颅内结节的生化代谢异常。方法:采用Siemens Trio3.0T磁共振仪,对14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行MRS扫描,测量颅内结节代谢产物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肌醇(mI)及胆碱(Cho)的相对浓度,与对侧相应部位非结节脑组织进行对照。1例行颅内结节活体病理光镜检查。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与对侧脑组织相比较,结节内NAA/Cr降低,Cho/Cr和mI/Cr升高,光镜下显示神经元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结论:MRS有助于深入认识结节性硬化症颅内结节。 赵丽 叶静 于春水 孙燕妮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 磁共振波谱学 病理学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注射磁共振对比剂后止血按压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评估应用传统水银血压计辅助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灌注检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辅助按压组和对照组各40例,辅助按压组拔针后辅以水银血压计按压穿刺点,设定患者个体收缩压强度为按压强度;对照组采用自主垂直按压手法,检查后定性评估2组穿刺点渗血如二次出血、血肿、淤斑、正常等4种情况。结果辅助按压组二次出血3例,血肿1例,淤斑0例,正常36例;对照组二次出血4例,血肿2例,淤斑1例,正常3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72~34.225,P<0.05)。结论传统水银血压计辅助按压穿刺点可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制订个性化护理止血方案,减少由按压力度不稳,着力不均等因素引起的穿刺点渗血、淤斑,甚至皮下血肿等现象,实践优质护理服务。 郑亦君 孙峥 赵丽 马素文 卢洁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对比剂 高压注射 头颈动脉磁共振管壁成像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头颈动脉MRI血管壁成像(VW-MRI)的临床适应证、图像质量以及VW-MRI常规临床检查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4月—2018年5月因神经系统症状就诊并行头颈动脉VWMRI检查患者,评价指标包括人口学数据、病史、治疗过程、VW-MRI检查适应证、图像质量、病变特征、管腔成像诊断、管腔成像+VW-MRI成像诊断。分析管腔成像、管腔成像+VW-MRI成像对每种病因诊断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41例患者(255个VW-MRI检查),VW-MRI临床适应证包括:病因诊断占76.5%(195/255),评估颅内血管成形术风险占18.0%(46/255),评估治疗效果占5.5%(14/255)。行VW-MRI评估病因的195例中,179例(91.8%)有明确诊断,VW-MRI改变了34.9%的患者(68/195)的病因诊断,其中管腔成像+VW-MRI诊断头颈动脉夹层比例高于单纯管腔成像诊断[19.0%(37/195)比9.2%(18/195);χ^(2)=12.960,P<0.001]。46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VW-MRI评估颅内血管成形术风险,其中16例(34.8%)由于颅内血管成形术风险较高放弃手术。结论VW-MRI作为非侵袭性检查,对病因诊断、临床干预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吴芳 张苗 孙峥 赵丽 马青峰 卢洁关键词:脑卒中 HIMSS信息平台联合“三查七对”在降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HIMSS信息平台联合“三查七对”在降低患者磁共振检查中身份识别错误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放射科磁共振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应用HIS和RIS系统量化采集核对登记时间,就诊等候时间,技师复验时间以及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再对磁共振室检查环境、登记流程以及护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患者满意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的核对登记时间,就诊等候时间,技师复验时间分别为(1.98±1.03vs.1.63±0.87,t=2.112,P<0.05)(9.22±3.12vs.7.24±2.84,t=8.223,P<0.05)(2.28±0.63vs.1.03±0.95,t=7.792,P<0.05),结果显示联合应用HIMSS信息平台显著缩短患者登记等候时间。研究组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为100%,对照组漏诊2例,正确率为96%。研究组患者对磁共振室检查环境、登记流程以及护理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查七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IMSS信息平台技术有利于降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保证患者医疗检查安全。 赵丽 孙峥 孙峥 孙雪梅 张苗 孙雪梅关键词:三查七对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