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颢
- 作品数:87 被引量:280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用于心脏瓣膜注水过程的注水管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心脏瓣膜注水过程的注水管装置,包括由耐腐蚀金属材质制成的、圆管状的注水管体,注水管体分为直管段和倾斜前段,直管段的尾端固定套接有水囊接口管套,并通过水囊接口管套与水囊接通,倾斜前段相对于直管段倾斜...
- 查婉珺吴元丰董丽莉赖颢沈敏伟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病变处理决策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处理的临床经验,探讨选择手术时机、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的重要性。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对21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弓部替换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顺行性脑灌注,半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92例;次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50例;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68例。术后随访,胸腹主动脉CT观察降主动脉假腔闭合情况。结果全组体外循环(146±52)min,主动脉阻断(93±25)min,深低温停循环(35±14)min。主动脉弓部手术围手术期死亡10例(4.8%)。术后18例(8.6%)发生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并发症、纵隔感染及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术后随访2~60个月,平均(27±18)个月。随访过程中无死亡,再次入院行降主动脉替换术1例。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支架远端胸降主动脉假腔闭合率为74%。结论主动脉弓部处理是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决策对于提高手术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 杨兆华王春生洪涛丁文军夏利民赵东赖颢
- 关键词:动脉瘤主动脉心脏外科手术脑保护
- 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141例被引量:32
- 2006年
- 目的 分析总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 为14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原发病包括扩张性性心肌病118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限制性心肌病2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4例,瓣膜性心肌病3例,其它病因3例。供心冷缺血时间为(191.0±28.5)min,供心卵圆孔未闭者9例,大室间隔缺损者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者1例。9例卵圆孔未闭的供心,先行卵圆孔缝闭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大室间隔缺损的供心,先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供心,复跳后心肌收缩乏力,遂施行右冠状动脉松解术,其后复跳良好。120例行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19例行标准Stanford原位心脏移植术,2例行全心脏移植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0±4.5)min,吻合时间为(41.5±5.5)min。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激素及霉酚酸酯预防排斥反应,28例患者同时应用达利珠单抗1~5剂。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7.9%,术后随访1~65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90.8%、84.6%、81.4%,术后1年内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物功能衰竭及心脏肿瘤转移,术后中远期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衰竭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术后并发症以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异常、移植心脏功能衰竭多见。结论 终末期心脏病行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疗效良好;远期需注意对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监测及治疗。
- 王春生陈昊洪涛赵强丁文军宋凯赖颢赵东杨守国胡克俭
- 关键词:心脏移植心脏病
-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9年
-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nroofed coronary sinus syndrome,UCSS)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本文报道了1例Kirklin分型Ⅳ型或者解剖分型Ⅲb型的患者,并结合手术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分析了UCSS诊治的难点与要点。
- 刘鼎乾万泉董丽莉董丽莉王春生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
- 成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二尖瓣修复是否需要置入二尖瓣成形环
- 2017年
- 二尖瓣反流复发是影响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术后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1],二尖瓣成形环置入技术可明确提高二尖瓣退行性变修复术后的远期疗效,但原发孔型ASD患者置入成形环能否提高二尖瓣修复疗效目前尚无明确共识.我们回顾本中心成年原发孔型ASD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按是否置入二尖瓣成形环将患者1∶1分组匹配,分析患者中长期疗效,报道如下.
- 周天羽李军赖颢孙勇新陈海燕邵孟平徐德民丁文军洪涛王春生
- 关键词:孔型房间隔缺损置入技术成人远期疗效修复术后二尖瓣反流
- 11例原位心脏移植成功的初步经验被引量:25
- 2002年
- 目的 报告 1 1例原位心脏移植成功的初步经验。方法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连续为 1 1例患者行原位心脏移植术 ,其中扩张型心肌病 1 0例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1例。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1 0例 ,双腔静脉吻合法 1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存活 ,心功能恢复至I~II级 (NYHA) ,围术期无感染或严重排异反应发生。随访期间有 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 ,1例排异反应发生。结论 良好的心肌保护。
- 王春生洪涛赵强陈志强陈昊宋凯丁文军赖颢姜桢金翔华舒先红王齐冰葛均波
- 关键词:原位心脏移植免疫抑制心肌保护
- 胸主动脉夹层与动脉瘤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比较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比较胸主动脉夹层与动脉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差异并探讨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方法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0例、胸主动脉瘤手术切除标本38例制成石蜡组织切片,将切片以抗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单克隆抗体按双抗免疫荧光法处理,观察两组病例主动脉壁中TGF-β1的分布,并通过荧光定量法做TGF-β1表达的定量分析。同时将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特征,采用Verhoeff氏弹力纤维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的分布。并参照TGF-β1表达水平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主动脉手术史、病因诊断和主动脉最大直径等临床指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动脉病理结果均以动脉中膜变性伴弹力纤维断裂为主要特征。TGF-β1在主动脉壁内分布不均匀,在中膜平滑肌层中表达水平最高,内膜表达低于中膜,外膜表达水平最低。两组间比较,夹层组TGF-β1平均值70.71±9.70,低于动脉瘤组平均值77.66±10.93(P<0.05)。按主动脉壁分层比较,内膜层夹层组为62.54±8.81低于动脉瘤组的72.14±5.85(P<0.05);中膜层夹层组79.26±12.77低于动脉瘤组的86.82±13.47(P<0.05);外膜层夹层组60.04±12.07与动脉瘤组的61.52±18.29表达水平无差异。危险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动脉直径等因素与TGF-β1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组织TGF-β1表达水平低于胸主动脉瘤组织,TGF-β1在动脉壁内不同层次中表达失调对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杨守国王春生陈昊洪涛赖颢朱仕杰
- 关键词: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细胞外基质
-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单中心5年421例经验总结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早中期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21例梗阻性HCM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男性207例,女性214例,年龄(56.5±11.7)岁(范围:19~78岁)。术前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Ⅱ级45例,Ⅲ级328例,Ⅳ级48例。58例为隐匿梗阻性HCM,占13.8%(58/421)。257例合并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56例存在二尖瓣器质性病变。手术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完成,心脏超声医师参与术前规划和术中监测,确定合理的二尖瓣处理策略。338例患者接受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59例同期接受二尖瓣手术。355例为单一经主动脉切口入路,51例经右心房-房间隔/房间沟入路。术中选用长柄微创手术器械,识别并处理二尖瓣瓣下异常结构。手术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4.3±8.5)min(范围:21~94 min)。18例患者术中发生不良事件并即刻再次手术,包括残余梗阻10例、左心室游离壁破裂4例、室间隔穿孔3例、主动脉瓣穿孔1例。院内死亡4例,术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1例。随访率为92.1%(384/421),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患者均存活。心功能分级Ⅰ级216例,Ⅱ级168例,较术前有所改善(χ^(2)=662.73,P<0.01)。术后6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厚度[(13.6±2.5)mm比(18.2±3.0)mm,t=23.51,P<0.01]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12.0±6.3)mmHg比(93.4±19.8)mmHg,1 mmHg=0.133 kPa,t=78.29,P<0.01]均较术前降低。结论手术团队(尤其是心脏超声医师)的建设、合理的二尖瓣处理策略、二尖瓣瓣下异常结构的识别和处理、长柄微创手术器械的选用有助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取得满意的早中期结果。
- 刘方钰季强王毓琳陈金淼董丽莉丁文军赖颢王春生
- 心外科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总结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在心外科手术同期治疗房颤的疗效,探讨房颤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81例房颤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48.2±11.0)岁。合并先天性心脏病8例,冠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57例。房颤持续(7.56±7.47)年,其中永久性房颤26例,持续性房颤44例,阵发性房颤11例。左房直径36~72mm,其中小于60mm者65例。术前心功能Ⅱ-Ⅳ级。应用Atrieure双极消融系统49例,Metronic单双极消融系统32例。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期间22例患者进行房颤标测。所有患者均按照迷宫IV径路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同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6例,二尖瓣置换术(MVR)[或+三尖瓣成形术(TVP)]33例,MV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二尖瓣成形术(MVP)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DVR)(或+TVP)18例,先心纠治8例。术后随访12~44个月。结果住院期间死亡1例,无远期死亡。体外循环(105.0±26.9)min,主动脉阻断(64.1±21.4)min(OPCAB病例除外)。术后即刻、出院时及平均随访(26.1±13.6)个月时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100%、82.5%及84.8%。左房内径小于60mm、房颤标测患者消融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心外科手术同期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左房内径小于60mm、房颤标测为影响房颤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带来更佳的消融结果。
- 过常发王春生丁文军赵东徐德民赖颢杨守国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心脏外科手术
- 多分支人工血管主动脉重建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一例
- 2008年
- 患者 男性,37岁,主因“Bentall术后6年,突发腹痛1周”于2007年10月29日入院。患者6年前因“马方综合征、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Bentall术,入院前1周于活动后出现剧烈中腹部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血压:左上肢110/80mmHg(1mmHg=0.133 kPa),右上肢120/75mmHg,左下肢95/60mmHg,右下肢105/65mmHg。胸腹部CT示:
- 杨守国王春生陈昊赖颢朱仕杰
- 关键词:胸腹部CT腹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BENTALL术马方综合征升主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