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晖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篇传热
  • 3篇强化传热
  • 2篇折流杆
  • 2篇评价指标
  • 2篇换热
  • 2篇换热器管束
  • 2篇核心流
  • 2篇传热效率
  • 1篇性能评价
  • 1篇旋流
  • 1篇叶片
  • 1篇圆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热耗散
  • 1篇纵向涡
  • 1篇椭圆管
  • 1篇斜杆
  • 1篇内插
  • 1篇结构优化
  • 1篇换热器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贾晖
  • 5篇刘伟
  • 4篇刘志春
  • 2篇范爱武
  • 1篇周路遥

传媒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间添加扰流叶片的数值分析与结构优化
根据核心流强化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扰流叶片换热器,对其进行了传热和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并作出了一定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在Re数为3000-21000的范围内,该换热器相比折流杆换热器PEC可提高20%-50%。
贾晖刘伟刘志春范爱武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核心流折流杆强化传热
文献传递
管内内插双斜杆的强化传热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以水为流动介质,对管内插双斜杆的强化传热管进行流动与传热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插入双斜杆导致换热管内的流体在流体核心及边界区域内同时扰动,并且形成双层的纵向旋流,因此能够有效提升换热管的换热综合性能(相对于光管,努塞尔数Nu增加4 5到6 4倍,阻力f增大2到5倍)。
周路遥贾晖刘伟
关键词:数值模拟强化传热
传热效率——强化传热的新评价指标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从热耗散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衡量热量传输过程效率的物理撼.随后,本文利用最小热耗散优化原理对圆管管内空气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优化计算,同时从层流和湍流两种情况进行了优化前后的传热效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管内对流换热问题,与不优化的光管相比,优化后的圆管的传热效率远高于前者,并且传热效率与努塞尔数的趋势一致.因此,本文提出的传热效率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管内强化传热的评价.
贾晖刘伟刘志春
关键词:强化传热传热效率热耗散性能评价
最小煅耗优化在椭圆管换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以(?)耗最小作为目标,以流动过程中的功率消耗一定作为约束条件,结合能量守恒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得到了对流换热的优化场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对优化场方程下的椭圆管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椭圆管优化速度场为多纵向涡结构,在这种优化场下换热能力增加的幅度远大于阻力增加的幅度,证明了以(?)耗最小作为目标的优化理论能够用于指导强化换热元件的设计。
贾晖刘志春刘伟
关键词:功率消耗纵向涡
管内单相对流换热的优化和评价
由于世界性能源短缺日益严重,以节能为目标的传热强化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我国而言,工业节能更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工业上对于能量利用的过程中涉及到热交换的工艺和设备所占比重超过90%。因此,本...
贾晖
关键词:火积耗散传热效率评价指标
换热器管束间添加叶片的数值分析与结构优化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核心流强化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扰流叶片换热器,对其进行了传热和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并作出了一定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在Re数为3000~21000的范围内,该换热器相比折流杆换热器PEC可提高20%~50%。
贾晖刘伟刘志春范爱武
关键词:核心流折流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