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子新

作品数:24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糖尿
  • 19篇糖尿病
  • 16篇2型糖尿
  • 16篇2型糖尿病
  • 11篇血管
  • 7篇糖尿病患者
  • 7篇2型糖尿病患...
  • 7篇病患
  • 6篇血管细胞
  • 6篇血清
  • 6篇综合征
  • 5篇代谢
  • 5篇代谢综合
  • 5篇代谢综合征
  • 5篇蛋白
  • 5篇对氧磷
  • 5篇对氧磷酯酶
  • 4篇对氧磷酯酶1
  • 4篇血管细胞黏附...
  • 4篇胰岛

机构

  • 23篇邯郸市第一医...
  • 13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邯郸市铁路医...
  • 2篇邯郸市口腔医...
  • 1篇邯郸市人民医...

作者

  • 24篇谭子新
  • 12篇孙亚威
  • 11篇尚可
  • 7篇刘冬青
  • 6篇杨慧
  • 6篇姜海
  • 3篇韩世超
  • 3篇李军
  • 2篇刘福来
  • 2篇魏红
  • 2篇吴楠
  • 2篇李俊萍
  • 2篇郭建政
  • 2篇阎英杰
  • 2篇王淑珍
  • 2篇伊朝晖
  • 1篇冯银香
  • 1篇王许平
  • 1篇栗军香
  • 1篇齐秀芳

传媒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4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MS患者124例根据有无心血管并发症分为MS无心血管并发症组(53例)和MS心血管并发症组(71例)。非MS组54例具有MS的1~2个组分,但未达到MS诊断标准,另选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PON1的差异。结果 (1)MS组的血清PO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个MS组各指标及PON1水平相似。随着MS组分数增加,PON1活性降低。(2)相关分析显示,在MS患者血清PON1与体质指数(MB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相关。结论 PON1活性在MS患者降低,降低的PON1促进M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尚可谭子新刘冬青孙亚威
关键词:对氧磷酯酶1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并发症
内皮钙粘蛋白及内皮素-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及内皮素-1(ET-1)与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MCV,58例),无大血管病变组(Non-MCV,46例),并选取3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年龄,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检测各项血脂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用ELISA法测定VE-Ca和ET-1的水平。结果 MCV组VE-Ca和ET-1的水平高于Non-MCV、对照组(NC组)(P<0.05或P<0.01),Non-MCV组高于NC组(P<0.05或P<0.01);血清VE-Ca与ET-1、SBP、DBP、FPG、TG、Hb A1c正相关(r=0.284,0.367,0.380,0.737,0.322,0.745,P<0.01或P<0.05),与HDL负相关(r=-0.20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Ca、ET-1、DBP、TG与T2DM合并MCV独立相关。结论血清VE-Ca及ET-1的水平与MCV相关,VE-Ca与ET-1在MCV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谭子新王秀丽秦冰白银涛杨慧孙亚威
关键词:内皮素-1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美辛唑酮栓致双硫仑样反应1例
2011年
患者,男,59岁。主因间断发作胸闷、胸痛3个月,加重伴晕厥1h于2011年4月15日9:30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痔疮病史数年,近1年来反复出现便血、肛周疼痛,间断外用美辛唑酮栓1粒,每晚睡前塞入肛门治疗。无药物过敏史,有烟酒嗜好。患者于近3个月来间断发作胸闷、心慌、胸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美托洛尔片治疗后稍有缓解;
谭子新吴楠
关键词:美辛唑酮栓双硫仑样反应
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2年
探讨在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给予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下的临床影响效果。结果 与常规组血糖值波动情况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与常规组用药依从性率、糖尿病知识认知率、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这三项比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工作种开展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对预后效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糖值指标,还可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糖尿病知识认知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实施。
谭子新陈媛媛韩世超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糖尿病护理满意度
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清VE-C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VE-Ca)水平与血糖、血脂及2型糖尿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将新诊断T2DM患者90例,根据有无CAS分为合并CAS组(A组)48例和无CAS组(B组)42例,设健康对照组(C组)35例。测量体重指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和血清VE-Ca水平。结果3组血清VE-Ca水平依次为:C组(2.79±1.68)ng/mL
王许平尚可孙亚威谭子新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E-cadheri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以及血清VE-cadherin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FBG、P2hBG、VE-cadherin浓度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P2hBG、VE-cadheri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存在统计学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FBG、P2hBG、VE-cadherin水平均明显下降,趋于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的表达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有效的临床诊治指标。
白银涛谭子新王琰王俊霞
老年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RBP4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MS患者2型糖尿病(T2DM)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将202例老年MS患者依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DM组(123例)和NDM组(79例)。并选取3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ELISA测定血清RBP4,同时测定血糖、血压及血脂等指标。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RBP4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M组空腹血糖(FPG)、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RBP4,均高于NDM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患者并发T2DM的危险因素包括WC、SBP、TG、RBP4。结论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RBP4可能参与了MS合并T2DM的发生与发展。
白银涛孙亚威谭子新尚可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视黄醇结合蛋白42型糖尿病
伴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IGF-1改变的临床价值
2018年
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确诊的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将患者分为单纯DM组、IMT增厚的DM患者(观察组A)、颈动脉斑块形成的DM患者(观察组B),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例作为健康组,对4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组、单纯DM组、观察组A、观察组B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组间比较,健康组>单纯DM组>观察组A>观察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组和单纯DM组的IMT值显著的小于观察组A和观察组B(P<0.01),观察组B的IMT(1.35±0.09)mm,高于观察组A的(1.09±0.08)mm(P<0.01)。观察组B的IGF-1水平与TG、TC、LDL-C、FBG、HbA1c、HOMA-IR、FINS、IMT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DM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糖水平、IGF-1、IMT较单纯DM患者、IMT增厚的DM患者、健康人群均发生显著的变化,IGF与DM患者IMT的增厚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谭子新张红国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不同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和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IR)程度。方法将130例T2DM患者根据BMI分为正常体重组(41例)、超重组(49例)和肥胖组(40例),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SVCAM-1、IR程度的差异。结果(1)肥胖组的SVCAM-1水平高于正常体重组NMS组(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FIns、HOMA-IR、IAI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2)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VCAM-1与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作用指数(IAI)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负相关。结论肥胖T2DM患者SVCAM-1水平升高,IR程度加重。
刘冬青谭子新姜海杨慧李军尚可孙亚威
关键词: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
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与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将2型DM患者173例分为无高血压组(2型DM组)55例,轻度高血压组44例,中度高血压40例,重度高血压34例,并设健康对照组(NC组)49例。测量各组体重参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及血清PON1活性。结果 2型DM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NC组(P<0.01),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2型DM组(P<0.05或P<0.01),在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中随血压升高血清PON1活性降低。血清PON1活性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PON1降低,且血压越高,PON1活性降低越显著。
郭建政谭子新尚可刘冬青姜海杨慧孙亚威
关键词:对氧磷酯酶12型糖尿病高血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