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甬淋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警浙江省总队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冻存前后生物学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有效地分离并扩增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并观察冻存前后hADSCs的一般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从抽脂手术废弃的脂肪组织中分离hADSCs,接种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胰酶消化法传代扩增,取处于生长对数期的第3代细胞,以液氮冻存6个月。复苏后以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冻存前后细胞表面分子CD44、CD105、CD29、CD73、CD31、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大小均等,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可达(91.25±3.02)%;冻存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别,均呈"S"形;经过2~3d潜伏期后进入增殖期,7d后进入平台期。冻存前CD44、CD105双阳性细胞占(99.850±0.001)%,CD29、CD73双阳性细胞占(92.600±0.028)%,CD31阳性细胞占(4.186±0.010)%,HLA-DR阳性细胞占(1.02±0.007)%;冻存后CD44、CD105双阳性细胞占(98.060±0.028)%,CD29、CD73双阳性细胞占(91.224±0.041)%,CD31阳性细胞占(3.832±0.009)%,HLA-DR阳性细胞占(1.514±0.006)%。冻存前后上述6种hADSCs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源于人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易于体外培养扩增和冻存,复苏后存活率高,一般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变化,可用作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谢甬淋戚飞腾童洋萍毕涌张旭
-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冻存生物学特征
- 脂肪源性干细胞对多发性硬化患者Th17的免疫调控作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 ASCs)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免疫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脂肪组织中的h ASCs。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磁珠分选CD4+T细胞,体外刺激细胞向Th17极化,并加入不同比例的h ASCs(h ASCs∶CD4+T为1∶4和1∶10)共培养4 d,设立添加anti-LIF抗体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real-time 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mRNA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LIF的水平。结果:分离的h ASCs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可基本判定为h ASCs;PBMCs经磁珠法分选后获得90%以上纯度的CD4+T细胞。共培养后,1∶4组和1∶10组中Th17细胞所占比例下降,且存在高浓度抑制效应;共培养后RORγt、IL-6R和IL-23R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LIFR和LIF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加入anti-LIF抗体后,Th17细胞比例回升至对照组水平;RORγt和IL-6R的mRNA表达水平回升;ELISA检测各组LIF的水平,共培养组LIF分泌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加入anti-LIF抗体后明显减少。结论:h ASCs可抑制MS患者Th17细胞的分化,其作用可能与其分泌LIF、通过IL-6/LIF轴竞争性抑制有关。
- 林晓滨陈颖杨德壕谢甬淋毕涌柯建明陈志博苏中钱厉向张旭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脂肪源性干细胞TH17细胞白血病抑制因子
- 脂肪干细胞调控Th17/Treg细胞分化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 <正>目的:1.建立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 Stem Cells,hASCs)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冻存、复苏的方法,获得大量高纯度的hASCs,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2.建立通过免疫磁珠法分选人外...
- 谢甬淋
- 关键词:人脂肪干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
- 文献传递
- LIF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
- 目的: 1、建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 StemCells,hASCs)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冻存、复苏的方法,获得大量高纯度的hASCs,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构建LIF慢病毒载体...
- 谢甬淋
- 关键词:慢病毒转染白血病抑制因子生物学特性
- 文献传递
- 无创颅内压监测及其在神经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神经内外科疾病如颅脑损伤、脑出血等常导致颅内压(ICP)升高。ICP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因此,ICP监测是颅脑疾病处理的重要前提。ICP监测的金标准为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但由于其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且局限于神经外科开展,在康复科应用受到了较大限制。
- 谢甬淋高坚李景琦
- 关键词:无创颅内压监测神经损伤康复科ICP外科疾病
- 人血管基质片段细胞标记、分化及与胶原支架的相容性被引量:1
- 2013年
- 种子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的关键因素,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一直是学术界努力的方向。血管基质片段(SVF)细胞是从新鲜人体脂肪提取的混合细胞群,内含丰富的新鲜脂肪干细胞等多种细胞,与以往学术界研究较多的脂肪干细胞相比,不需经过2—3周的体外培养、操作中间环节少、安全性高、不存在伦理问题、临床可应用性强。
- 李力群潘盛盛倪彬婷谢甬淋
- 关键词:细胞标记人血管胶原支架相容性分化构建组织工程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调节CD4^+T细胞免疫在多发性硬化治疗中的意义
- 2014年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基因工程的种子细胞,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本文重点介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CD4+T细胞各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多发性硬化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 谢甬淋毕涌张旭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脂细胞
- 帕金森病初诊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初诊患者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内二科门诊首次诊断为帕金森病患者70例,采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进行测评;采用Hoehn-Yahr分期(H-Y分期)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UPDRS)第三部分(UPDRSⅢ)、第二部分(UPDRSⅡ)分别对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进行测评;采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70例患者SCOPA-AUT评分为(13.1±9.7)分,50例(71.4%)出现自主神经症状(AS),20例(28.6%)无自主神经症状(NAS)。SCOPA-AUT的6个系统中,各系统症状发生率间有差异(χ2=59.00,P=0.00),其中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62.9%(44/70),其次为泌尿系统(39例,55.7%)、心血管系统(27例,38.6%)、生殖系统(23例,32.9%)、体温调节(18例,25.7%)和瞳孔调节(6例,8.6%)的症状。AS患者的年龄、H-Y分期及UPDRSⅢ、PDQ-39、HAMA、HAMD评分均高于NAS患者(P<0.05),而UPDRSⅡ评分与NAS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初诊患者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其对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及精神状况均产生影响。
- 戚飞腾章小微童洋萍谢甬淋毕涌张扬张旭
- 关键词: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生活质量
- LIF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
- 2015年
- 目的构建LIF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此获得高表达LIF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LIF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效应机制研究中奠定基础。方法以PCR扩增得到LIF基因序列,采用质粒重组技术获得载有LIF基因的重组质粒,然后用重组质粒包装慢病毒。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将慢病毒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慢病毒转染率,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IF的表达水平,最后经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LIF基因序列,并且成功构建带有LIF基因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鉴定,得到大小为608 bp左右的条带,大小与LIF基因序列匹配,通过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慢病毒颗粒,滴度检测达1×108TU/ml。成功分离得到纯度高的h ASCs,慢病毒转染h ASCs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率可达90%。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提示,转染后LIF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携带人LI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以有效转染h ASCs,并且表达LIF。
- 柯建明李佳谢甬淋毕涌张旭
- 关键词:LIF慢病毒转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