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新堂 作品数:28 被引量:95 H指数:6 供职机构: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建筑科学 更多>>
非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诊断 2007年 目的分析肾脏无或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象学表现,探讨CT和MRI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象学表现,所有病例均做CT检查,其中6例做MRI检查。结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共15个病灶,其中仅4例含少量脂肪成分,余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脂肪成分。CT平扫除4例呈等密度外,余均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皮质期呈明显均匀强化。MRI显示所有肿瘤在T2WI脂肪抑制时均呈低信号。结论非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与和肾癌相混淆,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和鉴别诊断价值,如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应做MRI检查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许新堂 周胜利 张永刚 徐春林 周新萍关键词:肾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MRI 调控腰椎关节突与椎间盘的神经通路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调控腰椎关节突与椎间盘的神经通路。方法家兔24只均分为三组:A、B组为预实验组,分别经腰椎关节突注射荧光素核黄(NY)和快蓝(FB),得出双标试剂轴突转运的时间;C组为双标实验组,经腰椎间盘注射FB 30h后,经腰椎双侧关节突滑膜注射NY。8h后处死动物,取标本计数单、双标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在交感神经节、脊神经节(SG)和肠系膜下神经节(IMG)中均发现FB或NY单标神经细胞和双标神经细胞。SG和IMG中FB标记的交感神经细胞数较NY标记的增多(P<0.01);IMG中单标或双标交感神经细胞较SG中增多(P<0.01)。SG和IMG中双标细胞分别占26.54%和21.83%。结论共同参与腰椎关节突和椎间盘神经调控的神经元有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神经元、肠神经元和SG神经元三大神经元体系。 赵志斌 章云海 耿祝生 张小宝 崔吉正 许新堂 冯继英 栾恒飞关键词:腰椎间盘 腰椎关节突 交感神经节 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 1H-MRS联合DWI在脑囊性坏死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苗重昌 许新堂 张永刚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并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造影在颅内微小动脉瘤(VSD)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疑似患者行CTA和DSA检查。CTA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DSA常规摄正、侧位、双侧斜位片。结果:经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证实39枚微小动脉瘤,CTA诊断36枚,DSA诊断35枚。减影后CTA与DSA比较,对瘤体直径≤3mm的VSA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91.3%。结论:CTA诊断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上与DSA基本等同,在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上,CTA明显优于DSA。 刘雨成 周莹 张永刚 许新堂 刘永保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CT灌注参数对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放疗前后CT灌注参数的比较,得出一种无创评价肿瘤疗效的可靠方法,为临床正确治疗方案的确定、疗效的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经过病理证实的2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于放疗前1周及放疗后1周内行CT灌注,绘制ROI的TDC,并计算BF、BV、MTT、PS数值,随访确定有效组及无效组,分别比较有效组、无效组放疗前、后CT灌注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放疗前CT灌注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食管癌放疗有效组放疗前后BF、BV、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值分别为0.000、0.022、0.005,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放疗无效组放疗前后BF、BV、MTT、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放疗前BF、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值分别为0.027、0.047,BV、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对评价食管癌放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对拥有高BF、低MTT数值的患者容易获得更好的放疗疗效,为正确治疗方案的确定、疗效的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袁刚 周胜利 王江涛 许新堂关键词:食管癌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放疗 MRI联合减影CT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MRI联合减影CT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TOBS患者的MRI和减影CTA检查资料,观察MRI显示病变的分布范围、椎基底动脉血管流空状况、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结果:梗死灶分布于两侧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呈对称性病变13例,单侧分布8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异常者14例。76.2%(16/21)的患者中存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形态异常,13例表现为基底动脉尖部变细,38.1%(8/21)的患者为椎、基底动脉动脉瘤,5例椎、基底动脉减影CT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RI联合减影CTA检查为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诊断信息,可以作为TOBS筛选和首选的诊断方法。 张永刚 苗重昌 徐春玲 许新堂 周莹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联合钼靶X线摄影、MRI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影、MRI动态增强(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门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乳腺病变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钼靶X线摄影、DCE-MRI及DWI进行检查,所有病灶均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病理结果。结果:128个病灶中恶性病灶87个(69例),均为乳腺癌,其年龄、短径均显著大于良性病变者(P<0.05)。钼靶X线成功显示出67个乳腺癌病灶,DCE-MRI成功显示出78个乳腺癌病灶,DWI成功显示出84个乳腺癌病灶。三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7%、98.8%、95.1%,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钼靶X线摄影、DCE-MRI及DWI 3种影像学手段各有适用范围,三者联合可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吴延春 许新堂关键词:乳腺癌 钼靶X线摄影 弥散加权成像 囊性肾细胞癌的CT诊断(附11例报道) 2008年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表现为多房样改变,囊内壁不光整,分隔厚薄不一,增强后呈中重度强化;4例表现为单房样改变,囊内见不均匀絮状影,增强后囊壁呈结节样异常强化,絮状物强化不明显。结论: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点有助于给临床术前提供一些重要信息。 许新堂 颜广林 曹刚 周胜利 张永刚 周新萍关键词:肾肿瘤 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不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4例经手术治疗及随访观察明确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观察肠系膜血管聚集、拉伸、牵拉、扭曲,小肠狭窄及扩张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MPR显示:肠道肿块18例,肠道浸润性狭窄6例,肠道炎性狭窄23例,肠套叠9例,漩涡征11例。显示肠系膜上动脉钙化斑块9例,非钙化斑块6例。肠壁增厚35例,肠壁呈环形强化20例,肠壁内点状积气5例,肠系膜水肿8例,肠系膜静脉内积气1例,肠壁无强化5例。腹腔积液13例。(2)CTA显示:肠系膜上动脉旋转11例,肠系膜上动脉移位45例,肠系膜血管聚集15例,肠系膜血管分散18例,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4例。结论:利用128层螺旋CT扫描,联合血管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后重建技术,可以早期确定梗阻的具体部位、梗阻的原因;客观地分析判断病变肠管缺血程度。 骆孟 张永刚 苗重昌 徐春玲 许新堂关键词:多层螺旋CT 肠梗阻 X线计算机 家兔腰椎关节突滑膜与椎间盘感受器通路关系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滑膜注药是临床疼痛治疗中有显著疗效的方法[1,2],在经腰椎关节突滑膜银质针导热治疗盘源性腰腿痛中,取得了与在此部位注药相同甚至更强、更久的疗效[3],且治疗方法简单经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外周机制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资料显示,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下肢病理性疼痛[5]疗效显著,腰椎神经卡压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交感神经密切相关[6]。 章云海 耿祝生 冯继英 栾恒飞 许新堂 张小宝 刘乃和 崔吉正 徐德明 雷玲 谢礼平 赵志斌关键词:腰椎关节突 滑膜 感受器 椎间盘 腰交感神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