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思思

作品数:9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渔业
  • 3篇渔业资源
  • 3篇碱蓬
  • 2篇盐渍
  • 2篇盐渍土
  • 2篇盐渍土壤
  • 2篇土壤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捕捞
  • 1篇淡水
  • 1篇营养盐
  • 1篇渔获
  • 1篇渔获物
  • 1篇渔业捕捞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影响
  • 1篇石油烃
  • 1篇食物链
  • 1篇土壤中重金属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篇宋金明
  • 9篇许思思
  • 8篇段丽琴
  • 7篇李学刚
  • 7篇李宁
  • 7篇袁华茂
  • 3篇张默
  • 1篇吴晓丹
  • 1篇徐亚岩
  • 1篇张英

传媒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渤海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论文基于对渔业统计和海洋调查资料的集成研究,运用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指数探讨了近50 a来渤海捕捞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1956—2000年间,渤海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Y)与公元年份(X)具有Y=-0.008X+19.777(R=-0.710,n=41,Sig.=0.000)的统计关系,渤海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每年下降约0.01。黄河入海径流量与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之间正相关性显著,其机制是淡水输入量通过改变适应不同盐度渔业资源生物幼体的相对组成而最终影响其成体后的组成结构;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水体氮磷比的升高和硅的降低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生物量比值与浮游食物链和底栖食物链渔业资源生物量比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上行作用对捕捞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许思思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
关键词:营养盐
渤海主要渔业资源结构的演变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系统分析,简化了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并剖析了近50年来渤海主要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这对进一步阐明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变化特征以及研究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表明,渤海主要鱼类可聚为4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腐屑食性鱼类,在此基础上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可简化为3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第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和碎屑→底栖动物→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和头足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第二条食物链);碎屑→腐屑食性鱼类(第三条食物链)。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第一条食物链渔业资源已取代第二条食物链渔业资源成为最主要的渔业资源,第三条食物链渔业资源生物量百分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已成为继第一条食物链渔业资源的第二大类渔业资源。渔业捕捞、渤海次级生产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各渔业资源生物自身生长和繁殖特点的不同是导致渤海主要渔业资源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许思思宋金明段丽琴吴晓丹徐亚岩
关键词:渔业资源食物链
渔业捕捞对渤海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影响的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本文运用调查数据与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渤海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渔业捕捞对其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渤海生态系统最关键的功能组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的高营养级游泳动物食性鱼类,转变为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等营养级的底栖大型甲壳类;近50年来渤海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波动中显著下降;渤海生态系统的规模、成熟度、总能流量、费恩循环指数、生态网络的聚合度等属性指标均波动剧烈,表明渤海生态系统目前并不成熟,尚处于不稳定期。渔业捕捞是渤海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降低渤海渔业捕捞的强度,防止发生持续大强度捕捞导致的渤海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系统崩溃,以实现渤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许思思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张英
关键词:ECOPATH生态系统渔业捕捞
胶州湾滨海湿地盐渍土壤中重金属的聚集与分散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胶州湾东北沿岸盐渍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滨海盐渍土壤对10种微量重金属的聚集/分散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东北沿岸盐渍土壤中Cu、Zn、Pb、Cd、As、Cr、Co、Ni、V、Mo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花岗岩的风化产物,Cu、Zn、Cr、Cd、Pb、Ni为"盐渍土壤聚集元素",As、Co、V、Mo为"盐渍土壤分散元素"。盐渍土壤中As、Co、Ni、V、Mo基本没有受到人为污染,Pb、Zn大部分区域无污染,局部区域有轻度污染,Cu和Cr在一半的区域无污染,在另一半的区域有偏轻度污染,Cd则存在轻到中度污染,需要加以关注。胶州湾东北沿岸盐渍土壤中10种重金属受人为污染影响的程度Cd>>Cu>Cr>>Zn>Pb>>Ni>V>Co>As>Mo。胶州湾东北沿岸盐渍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除受物质来源影响外,还受重金属本身的性质和其上植被的影响,特别是其上生长的优势盐生植物碱蓬可明显吸收盐渍土壤中的Cd、Pb等重金属,碱蓬可以作为修复受Cd、Pb等重金属污染的盐渍土壤。
李学刚袁华茂许思思段丽琴李宁张默宋金明
关键词:重金属盐渍土壤碱蓬
镉、汞、铅和石油烃复合污染对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的影响初探被引量:24
2010年
通过对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海水镉、汞、铅和石油烃浓度变化的分析,发现海水中镉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汞、铅和石油烃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加速生命试验法模型(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model)的研究显示,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海水镉、汞和铅平均浓度均已超过其对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的安全浓度.镉、汞、铅和石油烃对生物的长期致死率鱼类分别为4.5%、16.3%、0.0%和12.0%,甲壳类为0.4%、7.9%、0.3%和6.6%,双壳类为10.5%、0.2%、0.2%和2.3%.效应加和模型(Independence Action model)的估算表明,在镉、汞、铅和石油烃组成的复合污染条件下,渤海湾常见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的长期死亡率分别为29.7%、14.6%和12.9%,其种群增长率分别降低约6.4%、14.6%和12.9%.与镉、汞、铅和石油烃单种污染物暴露相比,其复合污染导致的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种群(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增长率的降低更明显.因此,复合污染是导致渤海湾渔业资源衰退的重要因素。
许思思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段丽琴
关键词:石油烃种群增长率
海洋沉积物中的钒、钼、铊、镓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2
2009年
研究探讨沉积物中钒、钼、铊和镓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对揭示海洋环境演变机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此考虑,本文系统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海洋沉积物中V、Mo、Tl和Ga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深入开展环境敏感微量元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有所裨益。结果表明,由于受人为输入的影响,近海沉积物中V、Mo、Tl和Ga含量高于远海,河口高于近海;在表层沉积物中,细颗粒沉积物中V、Mo、Tl和Ga含量高于粗颗粒中的,且其含量与物源、有机质含量等沉积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垂直分布上,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V、Mo、Tl和Ga含量趋于降低,表明近几十年来,随人为影响的加剧,海洋作为地球上物质的汇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V、Mo、Tl和Ga。由此可见,在水平方向上,海洋沉积物中V、Mo、Tl和Ga的丰度可表明输入物源的特性,而在柱状样中的垂直分布,则能够表征历史年代上V、Mo、Tl和Ga沉积量的差异。由于沉积物中V、Mo、Tl和Ga的性质比较稳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和表征海洋环境演变的讯息,追溯海洋环境演变的历史以及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向。
段丽琴宋金明许思思
关键词:环境指示意义海洋沉积物
人为影响下渤海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的耦合关系
通过外海调查和对历史资料数据的集成研究,诠释了人为影响下渤海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的耦合关系,获取了渤海湾重金属和石油烃复合污染对渤海渔业资源衰退的定量影响程度,系统解析了渤海湾渔业资源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
宋金明许思思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
文献传递
胶州湾滨海湿地中的Li、Rb、Cs、Sr、Ba及碱蓬(Suaeda salsa)对其的“重力分馏”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对胶州湾东北部滨海湿地5个站点盐渍土壤和其上生长的碱蓬中的微量碱金属、碱土金属Li、Rb、Cs、Sr、Ba的系统研究,发现盐渍土壤中Li、Sr和Ba的含量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Rb、Cs的含量特别是Cs的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的背景含量,盐渍土壤中Li/Cs比值和Ba/Sr比值较为接近,并且Li和Cs、Sr和Ba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一区域的盐渍土壤有相似的成土母质。碱蓬对碱土金属的积累量明显高于碱金属,但对它们的富集系数都小于1,碱蓬生物富集系数Sr>Li>Rb>Cs>Ba,碱蓬对这五种元素从盐渍土壤中迁出的能力随着它们原子序数的增加明显降低,即越重的元素越不易被迁离地面移出盐渍土壤,相反,越轻的元素越易被迁离地面移出盐渍土壤,碱蓬可造成盐渍土壤Li、Rb、Sr、Cs、Ba明显的"重力分馏"。
宋金明张默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许思思
关键词:盐渍土壤碱蓬
碱蓬(Suaeda salsa)对胶州湾滨海湿地重金属的富集与迁移作用被引量:10
2011年
通过对胶州湾东北部滨海湿地5个采样点生长的碱蓬中10种重金属Cu、Zn、Pb、Cd、As、Cr、Co、Ni、V、Mo的系统研究,发现碱蓬对Cu,Zn的吸收明显高于其它重金属,这可能与Cu和Zn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关,碱蓬体内Cr、Pb、V和Ni的含量也相对较高。碱蓬对Mo的富集效果最为显著,对Cu、Zn、Cd和As也表现出一定的富集作用,而对其它重金属的富集效果不明显。碱蓬的根、茎和叶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As>Cu>Zn>Mo>Co>Ni>V>Pb>Cr;Mo>Cd>Zn>Cu>As,Co,Ni>Pb,Cr>V;Mo>Cd>Zn>Cu>As>Ni>Co>Pb,Cr>V,总体而言,碱蓬对Mo和Zn的迁移效率较高,大部分被迁移至地上部分,输送到茎叶的平均相对含量分别占66.3%和65.9%,其次是Cu、Pb、Cd、Cr、Co和Ni,它们在碱蓬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比例大致相当,而碱蓬对As和V的迁移效率最低,输送到茎叶的平均相对含量分别只有33.5%和37.2%。
袁华茂李学刚李宁许思思张默段丽琴宋金明
关键词:重金属迁移碱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