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德军

作品数:61 被引量:358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1篇肝炎
  • 30篇慢性
  • 26篇乙型
  • 26篇病毒
  • 25篇乙型肝炎
  • 25篇肝组织
  • 23篇慢性乙型
  • 22篇慢性乙型肝炎
  • 15篇肝炎病毒
  • 13篇肝炎患者
  • 10篇原位
  • 10篇原位杂交
  • 10篇干扰素
  • 9篇病毒性
  • 8篇毒性肝炎
  • 8篇血清
  • 8篇肝病
  • 8篇肝组织学
  • 8篇病毒性肝炎
  • 7篇庚型

机构

  • 58篇安阳市第五人...
  • 25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地坛医院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无锡市传染病...
  • 2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秦皇岛市第三...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解放军153...
  • 1篇安阳市第一人...
  • 1篇北京佑安医院

作者

  • 61篇许德军
  • 28篇郎振为
  • 20篇徐瑞平
  • 13篇金荣华
  • 10篇阎惠平
  • 8篇王世乾
  • 7篇周育森
  • 7篇王国玉
  • 5篇宋晨朝
  • 4篇王海涛
  • 4篇白宇宁
  • 4篇陶夏平
  • 4篇黄德庄
  • 4篇刘军民
  • 4篇周斌
  • 4篇王融冰
  • 4篇刘绍能
  • 4篇刘震
  • 4篇孙凤霞
  • 4篇郝爱琴

传媒

  • 6篇中西医结合肝...
  • 6篇临床内科杂志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河南医药信息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肝脏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中医药科...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医药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7篇2002
  • 8篇2001
  • 8篇2000
  • 9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学非甲-戊型急性肝炎的病因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探讨血清学非甲 -戊型急性肝炎的病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对 6 5例血清学非甲 -戊型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 ,分别进行乙、庚、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TT病毒核酸 (TTVDNA)检测。 6 5例肝组织中乙、庚、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TTVDNA的检出例次分别为 34、32、18和 2 0 ,前两者检出率明显为高 ,差异显著(P <0 0 5 ) ,仍有 10 8%病因不明。在单纯急性乙、庚型肝炎病毒、TT病毒感染及非A -G、TTV感染中 ,部分肝功能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隐匿性的HBV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血清学证实为急性非甲 -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部分病例病因分型仍不明确 ,提示有另外的致病因子存在。
金荣华郎振为高冀蓉许德军阎惠平韩红蕾
关键词:急性肝炎非甲-戊型肝炎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病理及血清学研究
2000年
观察干扰素α— 2b(安达芬 )治疗 1 8周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及血清HBVDNA等变化。采用肝组织损伤程度knodell计分法、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对 2 2例病人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治疗结束时有 55% ( 1 2 / 2 2 )病人肝组织学活动指数得以改善 (肝组织学活动指数减少≥ 2分 ) ,其中1 6例肝组织炎症活动度 (G)≥ 3者治疗前后肝组织学活动指数有明显降低 (P <0 0 5) ,而G≤ 2的 6例未见显著性差别。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治疗后肝组织中HBeAg阴转率为 53 8% ( 7/ 1 3) ,活化的星状细胞数显著减少 (P =0 0 0 0 4 )。血清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结束HBeAg阴转率为 4 2 9%( 6/ 1 4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相比 ,其肝组织学损伤程度的改善及血清HBVDNA的下降无明显区别。安达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降低血清HBVDNA的水平 ,并明显改善其肝组织学的炎症及坏死程度。
郎振为赵春慧许德军金荣华徐瑞平王国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学
单纯HGV感染急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一组急性HGV感染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和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致病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5 9例不明原因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 ,进行乙、丙和庚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 ,部分病例经原位杂交证实。结果 HGVNS5抗原的检出率为 ( 5 7 6% ,3 4 /5 9) ,其中 2 0例肝组织中HBsAg和 /或HCVNS3Ag同时阳性 (HGV合并感染组 ) ,HGV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浆内。HGV单纯感染病例与HGV重叠感染组相比 ,无论在病理改变或生化指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HGV是一种嗜肝病毒 。
许德军郎振为徐瑞平吕运海郝爱琴金荣华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肝炎庚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学及血清学前瞻性研究(摘要)
2000年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治疗18周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及血清HBV DNA等变化。方法:采用肝组织损伤程度Knodell计分法、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对22例病人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时患者肝组织学中坏死及炎症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P<0.01);55%(12/22)的病人肝组织学活动指数得以改善,其中门脉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
朗振为赵春慧许德军金荣华徐瑞平王国玉
关键词:肝组织学血清学干扰素治疗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干扰素Α-2B
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壁声像图厚度变化与肝组织病变类型的观察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壁声像图变化与肝组织病变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9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肝炎,将其胆囊壁声像图的改变与肝组织病变类型的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超检测慢性肝炎胆囊壁总异常率为5676%,其中轻度(104/211)占4928%,中度(70/75)9333%,重度(10/10)100%。慢性肝炎中度、重度与轻度组经χ2检验P<001、P<005,有显著性差异。胆囊壁厚度与肝脏病理变化的对比显示,胆囊壁厚度逐渐增加,肝脏病理损害也随之加重。轻度与中度组经t检验P<001;轻度与重度组P<001;重度与中度组P<001。结论胆囊壁声像图厚度变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判断病情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许德军王建红李太平李文郑锦芳
关键词:胆囊壁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谈的调查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确定中医证候,复合证候分解成单证统计,分析其证候演变规律。结果:肝胆湿热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的发展,其发生率增加;脾虚湿困证、肝气虚证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的发展,其发生率下降;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两虚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在病情进展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证候复杂程度发生变化、正气耗损加重、瘀血证候增多。
刘绍能陶夏平王融冰徐瑞平刘震周斌白宇宁许德军付菊萍刘军民孙凤霞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中HBV DNA定量检测及肝组织学变化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α 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后肝组织学的变化及对血清HBVDNA滴度的影响。方法 对 2 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1周进行肝穿刺活检 ,用Knodell方法 (HAI)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进行评分 ,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BVDNA拷贝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结果 治疗前后血清中HBVDNA定量 (log值 )分别为 8 2 84± 0 .68,7.3 3 8± 1.12 (P <0 .0 1) ;肝组织学HAI计分治疗前后分别为 9.73 8± 3 .46,7.42 9± 3 .47(P <0 .0 5 ) ;肝组织中HBcAg于治疗后 10例转为阴性 (10 /2 1)占 47 61%。血清e抗原阴转率为 5 7 14 %。结论 α 2b干扰素对HBVDN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 ,并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的炎症及坏死程度。
许德军徐瑞平郎振为吕运海金荣华路秀萍向保云
关键词:肝炎干扰素乙型肝炎病毒
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后血清中HBV DNA定量检测及肝组织学评分
2009年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学的变化及对血清HBV DNA滴度的影响。方法对21例CHB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肝穿刺活检并对肝组织学进行评分,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结果治疗前后血清中HBV DNA分别为(log值)8.3±O.7,7.3±1.1(P〈0.01);肝组织学HAI计分治疗前后分别为9.7±3.5,7.4±3.5(P〈0.05);肝组织中HBcAg于治疗后9例(9/16)转为阴性,占56.25%。血清e抗原阴转率为57.14%。结论α-2b干扰素对HBVDN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并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及坏死程度。
许德军王世乾张国柄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肝组织学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脏组织学及其病毒抗原表达的变化被引量:6
2000年
评价国产干扰素α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脏组织学和病毒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  14例病人治疗前、治疗结束 1周内行肝穿刺活检。肝组织损伤程度按Knodell计分法 ,肝组织中HBV抗原 (包括HBsAg、HBcAg)表达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记分法测定。治疗前、治疗结束与肝活检同期取血 ,检测HBsAg、HBcAg及血清生化 ,双盲定量测定HBVDNA。结果 治疗结束时 ,肝组织学活动指数降低 (P <0 .0 5 ) ,尤其坏死及小叶内炎症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 (P均 <0 .0 1) ;PCR定量分析显示血清HBVDNA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清HBeAg、HBVDNA(斑点杂交 )均有 7例转阴 ,伴随血清定量HBVDNA下降 ,与肝组织学改善相关。门脉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明显改善 (P >0 .0 5 )。治疗结束时 10例病人肝组织中HBcAg转阴 ,尤其对干扰素应答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干扰素α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可改善其组织学状况 ,减轻肝损伤 ;
金荣华郎振为许德军徐瑞平
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学变化
2002年
在常规应用保肝药物的基础上 ,加用肝病治疗仪治疗 30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 ,其中 2 0例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经HAI评分表明 (P <0 .0 5 )有显著性意义 ;可使大多数患者肝脏的坏死及小叶内炎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P <0 .0 1 ) ,纤维化也明显改善 (P <0 .0 5 ) ,但门脉炎症改善不明显 (P >0 .0 5 ) ,证明应用肝病治疗仪对改善肝脏病理及阻断病情发展有较好疗效 ,同时在保肝、恢复肝功能等方面疗效确切。
徐瑞平许德军付菊平
关键词:肝组织学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治疗仪CHB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