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骨髓纤维化患者格列卫停药致骨髓坏死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究格列卫治疗相关毒副反应,总结相关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格列卫相关毒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水平。方法:分析1例接受格列卫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骨髓纤维化患者自行停药后出现致死性骨髓坏死的临床表现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结果:该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骨髓纤维化患者对羟基脲、干扰素和常规HA方案化疗不敏感。患者接受格列卫治疗1月后临床症状、血象明显改善。格列卫治疗2月后出现背痛,下肢疼痛副反应。格列卫不当停药后出现致死性骨髓坏死。结论:格列卫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尤其优于羟基脲、干扰素和常规化疗。接受格列卫治疗的患者当出现药物副反应考虑停药时应慎重。
- 邓明扬胡国瑜袁朝晖张玲张广森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格列卫骨髓坏死
- 以吡柔比星联合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 2002年
- 胡国瑜袁朝晖
- 关键词:吡柔比星急性白血病
- 反应停治疗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治疗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男性5例,女性4例,均为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反应停治疗起始剂量为100 mg/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加量,最高达400 mg/d。结果:56%(5/9)的患者对治疗有效,其中2例为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步,2例无效;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嗜睡、便秘、头晕、皮疹等副作用。结论: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有效。
- 袁朝晖吴达军肖希斌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药物治疗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表现的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例
- 2010年
- 沈婵娟袁朝晖陈慧娟胡国瑜
-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B细胞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利妥昔单抗首发表现
-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该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均给予DA或VDCP化疗方案,观察组同时辅以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持续完全缓解率明显较高,骨髓抑制期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满意,在血液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肖音胡国瑜袁朝晖
- 关键词:杀伤细胞化疗急性白血病
- 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联合大剂量激素疗法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浆置换术联合大剂量激素疗法治疗的3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完全缓解28例(87.50%),近期复发3例(9.38%),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3.12%),总有效率为96.88%。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浆置换术联合大剂量激素疗法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肖音胡国瑜袁朝晖罗晶
-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置换激素疗法
-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难治性ITP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周1次,共4次。同时根据病情联合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结果 12例患者中,完全有效6例(50%),部分有效2例(16.7%),微效2例(16.7%),无效2例(16.7%),总有效率(66.7%),未见急性和迟发的毒性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
- 袁朝晖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利妥昔单抗
- JAK2V617F突变在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索JAK2V617F突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意义。方法对38例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20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并应用等位基因PCR技术和PCR产物直接序列测定对-JAK2基因第14号外显子第1849位核苷酸是否存在G—T突变,以确定JAK2V617F突变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异性,同时比较二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应用PCR产物序列测定的方法在38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32例(占84%),在20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和2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中均发现一例突变,而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在38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检测到35例(占92%)存在JAK2V617F突变,并经过PCR产物正反序列测定得到证实,在20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和2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中均发现一例突变。结论JAK2V617F突变的检测可作为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在检测JAK2V617F突变中较PCR产物序列测定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适合于临床实验室常规开展。
- 胡国瑜张玲袁朝晖罗丹张广森
- 关键词: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点突变红细胞增多症
-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常规化疗后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作为巩固治疗方法的初期疗效。方法 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CHOP、CHOEP或COAP方案常规化疗6个疗程;移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移植组在常规化疗6个疗程后,以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G-CSF动员,以长春瑞滨+米托蒽醌+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预处理。结果随访2~5年,对照组有6例完全缓解,3例复发,死亡6例。移植组有12例完全缓解,3例复发,其中1例死于淋巴瘤复发疾病进展。移植组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个/L和PLT>20×109个/L,所需时间分别为12和18d。两组的毒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性高且疗效较好。
- 左雨娜袁朝晖胡国瑜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大剂量化疗
- 恶性淋巴瘤患者凝血参数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40例恶性淋巴瘤(ML)患者化疗期间凝血参数和血栓调节蛋白的动态变化,以了解ML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上选择预防ML患者血栓形成的合适时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磁珠法原理检测ML患者化疗期间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及ELISA法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M)浓度。【结果】在细胞毒药物应用期间患者血浆中TM浓度进行性增高,PT,APTT,FIB浓度无明显变化,而细胞毒药物结束后TM很快恢复恢复正常水平,而PT,APTT明显缩短,FIB浓度增高,在一周后才恢复正常。【结论】ML患者化疗期间的高凝状态主要发生在细胞毒药物结束后一周以内,这段时间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最佳时机。
- 胡国瑜袁朝晖邓明扬
- 关键词:血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