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 作品数:16 被引量:9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对流层顶加热场及平流层-对流层臭氧演变的研究
- 本文利用理论研究和资料分析结合的方法,使用对流层顶温压场资料,计算出对全球对流层顶及UTLS区域的热力场和其中的臭氧加热作用。并对1958~2001年平流层和对流层臭氧的演变趋势做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对...
- 袁敏
- 关键词:对流层顶对流层臭氧平流层臭氧年际变化
- 文献传递
- 高空飞行时飞机客舱臭氧浓度的评估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高空臭氧资料,根据飞机对客舱臭氧浓度的控制方法计算了高空飞行时客舱内的臭氧浓度,估算了飞机在臭氧浓度最大区域内(60°N^85°N、50°W^150°W)飞行时,客舱臭氧浓度可能会超出最大臭氧浓度的高度(最大飞行高度层)。结果表明:对于没有臭氧催化转换器的飞机,从1月到4月,最大飞行高度层大都在商业飞机的巡航高度之下(41100ft),3月的最大飞行高度层最低,为35000ft,从7月到11月,最大飞行高度层大都在41100ft以上。对于臭氧催化转换器老化的飞机,最大飞行高度层的高度都在41 000 ft以下,只有在3月份位于75°N^85°N的纬度上飞行时,最大飞行高度为41000ft。
- 袁敏
- 台风“梅花”路径转折期间的结构特征分析与模拟被引量:4
- 2018年
- 利用多种资料对2011年第9号热带气旋"梅花"的两次路径转折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中纬度槽和越赤道气流等外部大环境场的变化对路径转向有影响,第一次路径转折期间,眼墙和螺旋云带分布变化不大;第二次路径转折前后,台风眼墙从双眼墙结构演变成明显的非对称结构,台风眼区发生了眼墙置换与合并,以及螺旋云带与眼墙合并过程。机制的定量分析表明:第一次转向期间,环境风场的纬向和经向分量对引导气流的贡献在83%以上,表明外部环境风场对其路径转向的影响较大,内部的风暴尺度风场对其路径转折的影响程度较小;第二次转向期间,风暴尺度场的纬向分量对引导引流贡献的百分比从23%上升到36%,经向分量对引导引流贡献的百分比介于35%~47%之间,表明内部非对称结构与外部大尺度环境流场对第二次路径转折都有影响。
- 袁敏平凡平凡
- 关键词:螺旋云带
- 法官如何裁判——基于M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的考察
- 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沟通法律与社会现实的桥梁。但是法官裁判的结果往往不是纯粹的三段论的逻辑推理成果,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作用之后的综合结果。通过对M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网吧侵犯著作权案件的统计整理,笔者发现法...
- 袁敏
- 关键词:法官裁判社会生活
- 全球穿越对流层顶质量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7
- 2007年
- 利用1958—2001年44年的ECMWF再分析值资料,采用Euler算法的Wei诊断模型,计算估计了全球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通量(cross-tropopause flux,即CTF),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CTF的空间分布呈纬向型,且基本与全球经向环流相配合,其中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向下的通量形势较复杂,南半球通量交换的空间变化较均匀,北半球有多峰结构的空间变化,东亚在全球的CTF中有重要作用。(2)南北半球热带对流层顶纬向平均向上的净通量极值分别在5°S为0.873×10-4kg.m-2.s-1和10°N为0.155×10-3kg.m-2.s-1;极地对流层顶向上和向下的通量极值对应在62.5°S为0.510×10-3kg.m-2.s-1,75°S是-0.365×10-3kg.m-2.s-1,55°N为0.257×10-3kg.m-2.s-1,75°N是-0.234×10-3kg.m-2.s-1,两极向上的通量极值在87.5°S为0.355×10-3kg.m-2.s-1,90°N为0.300×10-3kg.m-2.s-1;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向下的净通量极值在35°S是-0.416×10-3kg.m-2.s-1,35°N为-0.333×10-3kg.m-2.s-1。(3)全球的净通量变化出现非对称性的季节波动,南半球和北半球净通量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全球极地对流层顶控制区域的半球年平均质量交换量为-3.55×108Tg.a-1。(4)全球平均的CTF有显著的QBO特征,南北半球的年代际变化明显,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出现了质量通量振幅的异常突变现象。
- 王卫国樊雯璇金建德孙绩华谢应齐袁敏王颢樾刘晓璐
- 关键词:对流层顶年际变化
- 大气对流层顶的臭氧时空分布变化被引量:9
- 2006年
- 利用1958~2001年的臭氧垂直分布和NCEP资料,计算出全球对流层顶的气候场,并对其空间分布、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呈纬向分布的特征明显,南北半球中纬度和南极为高值区,赤道和北极为低值区,且与对流层顶高度和温度场有对应关系;②从400~70hPa的温度和臭氧质量比垂直经向剖面中。显现出对流层顶的上层和下层由于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导致垂直分布存在差异;③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纬向距平场的年代际变率具有不同位相的时空演变尺度,南半球的时空差异比北半球大,南极最不稳定,低纬和赤道地区幅度变化较小,但时间尺度较大;④极地各季节对流层顶的臭氧分布和高度场特征相似,低纬则与温度场分布较一致;⑤对流层顶断裂带中臭氧质量比最大值出现在春季,秋季为最小值,其对应的纬度存在明显的季节空间经向波动,夏季达到最高纬度,冬季到达最低纬度;⑥对流层顶臭氧质量比纬向距平的季节变率表现出准半年变化趋势,且两半球变化趋势相反.
- 王卫国袁敏吴涧樊雯璇王颢樾刘晓璐
- 关键词:对流层顶位势高度场温度场年代际变化
- 基于CloudSat识别飞机积冰环境中的过冷水滴被引量:20
- 2017年
- 利用CloudSat资料对127次积冰报告的积冰类型、云类、温度和过冷水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积冰发生在-20℃以上的温度环境中,-20℃以下只发生了4次。明冰主要发生在-5~0℃;毛冰主要发生在-20^-10℃;混合冰主要发生在-15^-5℃。大多数积冰发生在层积云、雨层云和高层云中。过冷水含量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并且过冷水含量的分布范围随着温度降低而变窄。2B-CWC-RO产品垂直剖面上水凝物含量数据能较好地识别出层积云、高层云和雨层云中的过冷水,但未能识别-20℃以下卷状云和对流云的过冷水。
- 袁敏段炼平凡吴俊杰
- 关键词:CLOUDSAT飞机积冰过冷水
- 全球对流层顶温度场演变的气候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对57a(1948-2004年)NCEP/NCAR全球对流层顶月平均温度场进行分析,并讨论了57a的主要特征向量空间分布及其对应的时间系数的演变,结果分析表明:第1模态的时空分布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对流层顶温度场结构的分布状况,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南北半球的温度场的空间分布结构不太一致,南半球纬向分布较为平稳,而北半球经向和纬向活动都比较强,且有明显的温度槽脊结构;南北半球的极地对流层顶温度结构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南北半球热带对流层的第1模态温度场全年具有整体一致型分布;温度场各个季节的时间系数变化具有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 吴涧杨茜王卫国袁敏樊雯璇
- 关键词:对流层顶温度场小波分析
- 基于GPM卫星的地形因子与降水云高拟合研究
- 2023年
- 基于Python利用GPM卫星资料对四川地区2018年5月21日降水事件结合坡度、海拔进行了一次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属于暴雨—大暴雨等级,主要降水区域集中在104°E、29°N附近;坡度和冻结层高度、雷暴云顶高都呈线性变化,对流云降水呈正相关趋势,层状云降水呈负相关趋势,对流云的相关系数大于层状云的相关系数,坡度对对流云的云高影响较大;海拔和冻结层高度、雷暴云顶高变化趋势与坡度和冻结层高度、雷暴云顶高变化趋势一致,但层状云的相关系数大于对流云的相关系数,海拔对层状云的云高影响较大。
- 马琳辉袁敏
- 关键词:坡度海拔
- 全球对流层顶气压场和温度场的时空演变结构特征被引量:21
- 2006年
- 利用1948~2004年共57年的对流层顶气压场和温度场资料,对全球对流层顶平均温压场的空间分布结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以及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热带对流层顶和极地对流层顶的平均气压场的空间位置和热状况大致吻合,并存在空问波动性,两半球对流层顶的温压场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②对流层顶的纬向气压与温度距平场都具有不同尺度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两极地区对流层顶的温压场最不稳定,两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时间演变尺度存在明显差异.对流层顶断裂带及其对应温度的时空波动存在反位相关系,20世纪70年代末温度出现突变现象,此时对流层顶断裂带迅速向南部空间移动;③不同季节对流层顶的温压场都将进行空间结构的调整,两者之间存在着季节变化的协调性,但北半球较南半球的演变过程复杂;④对流层顶温压场纬向距平的季节变率可划分为5个位相不同的时空波动区域,构成了气压场和温度场的经向型相关结构.北极地区气压场变化有超前于温度场变化的趋势,对流层顶断裂带的温度季节变化存在着双峰波动结构.冬半年断裂区的地理位置较夏半年稳定,气压场和温度场的最大季节变程均发生在南极.
- 王卫国樊雯璇吴涧孙绩华袁敏杨茜王颢樾
- 关键词:对流层顶气压场温度场年际和年代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