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丹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2篇肱骨
  • 2篇钢板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多发骨折
  • 1篇多发伤
  • 1篇血栓
  • 1篇血小板
  • 1篇严重多发
  • 1篇严重多发伤
  • 1篇氧化氮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一氧化氮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引流术治疗
  • 1篇源性

机构

  • 6篇萍乡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袁丹
  • 3篇敖沸
  • 3篇杨德猛
  • 3篇周旭东
  • 3篇刘先明
  • 3篇王长庚
  • 2篇彭炳龙
  • 2篇文毅英
  • 2篇王俊东
  • 1篇黄勇全
  • 1篇彭小龙
  • 1篇田会军
  • 1篇刘建
  • 1篇潘伟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九江医学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方法进行治疗;另选取同时期22例一般性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2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4.5%,其主要致死原因为合并伤以及休克,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照组患者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22.7%。2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应用于严重多发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丹周旭东刘先明王长庚杨德猛
关键词: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
带状疱疹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被引量:2
2007年
敖沸彭小龙袁丹
关键词:带状疱疹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特点,探究不同治疗方式对微循环与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式将入选患者区分为常规治疗组67例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组57例,探讨术后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微循环及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的指标水平评估临床疗效,其中微循环通过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和7 d的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及综合积分评估,血清细胞因子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slCAM-1、sVCAM-1及核因子κB评估。结果124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37.58%,革兰阳性菌89株占59.73%,真菌4株占2.6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后1 d、3 d、7 d VSD组患者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及综合积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VSD组细胞间黏附因子-1(sl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分别为(2.50±0.58)pg/ml、(5.04±1.03)pg/m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而核因子κB为(0.98±0.15)ng/ml,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VSD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甲襞微循环,从而为局部血供的改善奠定基础,也可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加速骨折创面的愈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周旭东袁丹刘先明杨德猛王长庚
关键词:不同治疗方式胫骨骨折术后感染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26
2009年
文毅英彭炳龙王俊东潘伟敖沸刘建田会军袁丹
关键词:锁定钢板肱骨骨折老年人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2007年
目的:探讨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要点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1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AO分型C1:7例C2:4例C3:3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暴露骨折端;开放复位双钢板垂直放置固定肱骨内外侧柱;根据情况前置尺神经;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鹰嘴截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5-23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截骨处均骨性愈合;两例患者出现克氏针退针;两例出现骨化性肌炎;无迟发性神经损伤病例;肘关节活动度85-120度,平均102度;按照Cassebaum评分优5例、良7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双钢板法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具有固定牢固,骨折治愈率高等优点.
彭炳龙敖沸文毅英王俊东袁丹
关键词:髁间粉碎性骨折肘关节双钢板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骨折患者内皮细胞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骨折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术后均予常规抗血栓治疗,观察组另吸入0.001%的NO 1次/d,共治疗1周。治疗前后检测内皮细胞功能指标[血浆活化蛋白C(APC)、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GPⅡb/Ⅲa)],并观察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除血浆APC升高外其余指标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血栓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的10%,P<0.05。结论外源性NO吸入有利于抑制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活化,降低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率。
刘先明袁丹黄勇全杨德猛王长庚周旭东
关键词:多发骨折外源性一氧化氮内皮细胞血小板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