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星媛
- 作品数:10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魁蚶幼贝对筒柱藻滤食效应的初步研究
- 2016年
-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和"捕食者-猎物"的捕食模型,研究了黑暗条件下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幼贝对筒柱藻(Cylindrotheca fusiformis)的滤食效应,测定了5种藻液浓度(30×107~150×107cells/L)及4个温度梯度(10℃、15℃、20℃和25℃)下魁蚶对饵料生物的滤食能力、功能反应类型和滤藻效应特征,并分别建立Holling圆盘方程。同时研究了水温20℃时魁蚶个体间的滤食干扰反应,建立了藻液浓度和魁蚶自身密度的联合反应方程。实验发现,水温20℃条件下,魁蚶幼贝对筒柱藻的平均滤食速率随着藻液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且0~4 h时段内的滤食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魁蚶滤食筒柱藻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拟合圆盘方程为Na=1.0195N_0/1+0.002039N_0滤食功能系数为1.019 5,极限法推出壳长30~35 mm的魁蚶对筒柱藻的日均最大滤食量约为500×107 cells/L;10~25℃条件下,魁蚶的平均滤食速率和滤食功能反应系数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于20℃时达到最大值,推测20℃是其最佳摄食温度。魁蚶的滤食效应存在较强的个体间干扰反应,平均滤食量和滤食作用率均随幼贝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魁蚶滤食筒柱藻的功能反应与幼贝密度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E=0.730 8P﹣1.068表示,由此建立了魁蚶幼贝密度与筒柱藻藻液浓度之间的联合反应方程N_a=0.7451P^(-0.0684)N_0/1+0.0020N0。结果表明,水温20℃时,魁蚶幼贝具有较强的潜在滤食能力,其平均滤食量和滤食作用率与幼贝密度间存在明显的"负密度效应"特征。
- 蔡星媛刘甜雨李文涛张秀梅
- 关键词:魁蚶温度
- 威海双岛海域人工鱼礁区大型海藻夏季群落结构变化被引量:7
- 2014年
- 2013年6月和8月,采用潜水采样和录像的方法调查了威海双岛海域人工鱼礁区内礁石上附着的大型海藻,并分析了海藻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海藻9种,其中红藻门5种、褐藻门和绿藻门各2种.夏末和夏初的海藻群落相似度为20.35%,对相似性贡献最大的5种海藻分别为金膜藻(Chrysymenia wrightii)、日本异管藻(Hterosiphonia japonica)、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和孔石莼(Ulvapertusa).夏末的海藻生物量密度(243.83 g/m2)高于夏初(164.99 g/m2),但覆盖率由64.53%~91.20%降至52.53%~72.53%(威海圣鲲礁区除外),绝对优势种由夏初的日本异管藻演替为夏末的金膜藻.根据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结果,影响海藻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中,前3位分别为水温、盐度和水底照度;夏末,由于水体透明度较低(<2.0 m),光照条件可能成为海藻分布的限制因子.另外,夏末污损生物的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藻的覆盖率.
- 刘国山佟飞蔡星媛李文涛张秀梅
- 关键词:人工鱼礁环境因子
- 盐度胁迫对魁蚶稚贝血淋巴渗透压及鳃Na^+/K^+-ATP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5年
- 文章研究了盐度胁迫下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稚贝(壳长25~35 mm)血淋巴渗透压和鳃Na+/K+-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突变胁迫下,盐度20、25、35、40组的稚贝血淋巴渗透压均在48 h内显著降低或波动升高后趋于稳定,盐度15组则需96 h完成波动调整。以日变幅5渐变至高盐40过程中,稚贝血淋巴渗透压在48 h内趋于稳定;低盐15组仅需72 h完成渗透压调节,调整时间显著小于突变组。盐度突降胁迫下,各处理组稚贝鳃Na+/K+-ATP酶活力12 h后显著升高,24 h分别达到最大值,随后快速回落并稳定在高于对照组水平;盐度骤升胁迫下,鳃ATP酶活力波动降低,在12~24 h达到最小值后稳定在低于对照组水平。低盐(15)和高盐(40)渐变组的鳃ATP酶活力变幅均小于突变组。盐度胁迫下鳃Na+/K+-ATP酶活力的响应方式不同,即低盐胁迫时活力增强,高盐胁迫时活力降低。采用盐度渐变的驯化处理更有利于魁蚶稚贝应对盐度胁迫。
- 蔡星媛张秀梅田璐张沛东
- 关键词:盐度魁蚶
- 温度对魁蚶稚贝潜沙能力及对多棘海盘车捕食魁蚶稚贝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变化(10、15、20、25和30℃)对魁蚶稚贝(壳长2~3 cm)潜沙能力,及多棘海盘车对魁蚶稚贝捕食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水温10℃时,魁蚶稚贝的初次潜沙时间(初潜时间)最长,潜沙率最低,分别为28.87 min、21.25%,且与其他温度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20℃时,魁蚶稚贝初潜时间最短、潜沙率最高,分别为7.49 min、55.63%,可视为魁蚶稚贝的最适潜沙温度。多棘海盘车对魁蚶稚贝的捕食速率受温度影响显著,水温20℃时捕食速率最大,为5.28个/d,且与10℃、25℃处理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水温15~20℃时,多棘海盘车的捕食温度系数Q10为2.22,可视为其最适捕食温度。魁蚶稚贝的最适潜沙温度与多棘海盘车的最适捕食温度范围重叠。因此,在水温20℃左右进行魁蚶稚贝底播增殖时,也是多棘海盘车捕食速率的最高时期,应加强底播海区多棘海盘车的清除。
- 周珊珊张秀梅蔡星媛佟飞陈慕雁
- 关键词:魁蚶多棘海盘车温度
- 青岛大沽河河口湿地芦苇的生长及生物量动态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根据2009年4~10月在大沽河河口湿地进行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调查,研究该区域芦苇主要生长季节期间生长及生物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芦苇株高逐渐增加,10月最高达(2305.35±65.48)(平均值±标准误差,下同)mm;植株密度呈下降趋势,5月最高为(362.33±24.52)株.m-2,9月最低为(255.0±36.17)株.m-2;株高与植株密度二者无显著相关性。地上部生物量月间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0月,干质量变化范围为(37.59±13.94)~(7033.02±967.37)g.m-2。叶片、茎与叶鞘等构件生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干质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分别为(1264.32±202.19)、(3667.58±475.22)、(1123.78±178.37)g.m-2。5~10月,芦苇地上部同化器官与非同化器官生物量之比F/C值呈降低趋势,地上部非同化器官生物量对地上部总生物量的变化有较大贡献。初步分析表明降水量对芦苇地上部生物量增长有较大影响。芦苇地下各层生物量变化基本相同,月间差异不显著。芦苇根冠比5~10月处于0.29~1.93范围内。芦苇根冠比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变化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密切相关。根系生长变化与芦苇植株自身对营养等生存条件获取的自我调控有关。
- 昝肖肖徐宾铎任一平王小林蔡星媛
- 关键词:芦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
- 荧光标记及不锈钢签CLIP对魁蚶稚贝标志效果的初步研究
- 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蚶目,蚶科,蚶属,俗称赤贝、血贝、大毛蚶,是一种大型海洋底栖经济贝类.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自然资源急剧下降,我国山东、辽宁等地已相继开展了魁蚶的苗...
- 周珊珊张秀梅蔡星媛李龙
- 金乌贼的早期生长发育特征被引量:11
- 2014年
- 收集金乌贼(Sepiaeseulenta)受精卵,对孵化后1-56日龄金乌贼幼体的胴背长、胴宽、体质量、骨板壳长、壳宽及骨板层数进行了测量,分析了金乌贼幼体早期发育特征和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金乌贼幼体早期发育过程中,胴背长、体质量和骨板层数分别与日龄呈指数关系,但由于器官发育的逐步完善和饵料生物种类的转变,早期发育过程可分为两个不同阶段。两个发育阶段骨板层数的增长率均显著小于1(P〈0.05),因此骨板层数不能成为判定其日龄的指标。胴体和骨板的生长均出现异速生长的特点,表明金乌贼有关运动的重要器官具有优先发育的特征。研究结果验证了在头足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功能器官亦存在异速生长的假设,并为金乌贼种苗的人工培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 雷舒涵张秀梅张沛东蔡星媛
- 关键词:金乌贼骨板早期发育异速生长
- 筏式和底播增养殖模式下魁蚶食物来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2014年5月和9月,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胃含物分析法,比较研究了不同增养殖模式下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的饵料特征差异,以期探讨增养殖魁蚶可能的食物来源。结果显示,魁蚶的δ^(13)C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在5月,筏养区魁蚶的δ^(13)C值明显低于9月,底播区则表现出相反趋势。5月,两种增养殖模式下魁蚶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明显差异;9月,筏养区魁蚶的δ^(13)C、δ^(15)N值均显著高于底播区。以浮游植物为主的颗粒有机物是筏养区魁蚶的主要食物来源,其贡献率可达61.0%~62.9%,附着微藻是其重要的食物补充(37.2%~39.0%);而底栖微藻则是底播区魁蚶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贡献率达到51.7%(5月)和72.5%(9月)。胃含物分析结果显示,魁蚶主要滤食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曲舟藻属(Pleurosigma)、菱形藻属(Nitzschia)和舟形藻属(Navicula)种类。底播模式下魁蚶胃含物组成与底栖微藻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可达85.30%(5月)和77.20%(9月),表明魁蚶对水体中的微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浮游性较弱、且易于下沉的硅藻或底栖硅藻类为主。研究结果可为魁蚶筏式养殖和底播增殖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 蔡星媛张秀梅刘旭绪尤凯张沛东
- 关键词:魁蚶食物来源稳定同位素分析
- 威海双岛湾人工鱼礁区刺参大面积死亡原因初探被引量:11
- 2014年
- 2013年9月4日开始,威海双岛湾人工鱼礁区15 m以深水域,刺参出现大面积死亡。为了解致死原因,于9月6日开展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害浮游生物与刺参死亡的相关性较小,缺氧水层的出现可能是刺参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所调查的海区,缺氧水层的上界约为13 m^15.5 m,下界至海底。夏季的高温、多雨和少风导致温跃层和盐跃层出现,水体垂直循环受阻后在海底形成缺氧层。建议增殖生产中合理安排增殖放养密度,对海区增殖生物状况和底层溶解氧进行实时监测,开展预警、预报,合理安排采捕生产,以减少因底层缺氧造成的经济损失。
- 刘国山蔡星媛佟飞王亮张秀梅
- 关键词:刺参溶解氧温跃层盐跃层
- 青岛灵山湾筏式养殖魁蚶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动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贝类,筏式养殖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测定了不同季节灵山湾筏式养殖魁蚶及其3种潜在食物源(表层颗粒有机物SPOM、底层颗粒有机物BPOM和附着微藻AM)的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 N),结合胃含物分析研究了海区食物源结构的季节变化对魁蚶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魁蚶及其食物源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魁蚶的δ^(13) C值(-19.6‰^-19.2‰)介于SPOM(-23.3‰^-21.8‰)、BPOM(-22.1‰^-21.2‰)和AM(-17.0‰^-16.0‰)之间,δ15 N值范围集中在8.7‰~9.9‰。冬季魁蚶的δ^(13)C值最低,δ15 N值则最富集。水体颗粒有机物(主要由浮游植物组成)是魁蚶的主要食物来源(60.0%~77.8%),以夏季的饵料贡献率最高;海区再悬浮作用使BPOM的贡献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30.8%~47.1%);而养殖网笼上的附着微藻也可为魁蚶提供约22.1%~40.0%的食物。研究揭示了筏式养殖魁蚶可以混合滤食颗粒有机物和附着微藻,附着微藻是其重要的食物补充。
- 蔡星媛张秀梅刘甜雨李文涛张沛东
- 关键词:魁蚶食物来源筏式养殖稳定同位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