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保欢
- 作品数:18 被引量:1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活性检测
- 2013年
- 目的构建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并分析其在H441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方法(1)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SP-B启动子(-218/+435bp)序列片段,并通过TA克隆方法连接到pGM-T载体上,筛选阳性克隆将目的片段进行测序。测序鉴定正确后的目的片段被克隆到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Basic上构建pGL3-basic-SP-B-promoter重组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2)将构建的pGL3-basic-SP-B-promoter重组质粒酶切改造,sP-B启动子克隆进pGL4.17载体构建pGL4.17-SP-B-promoter重组质粒;经酶切及基因测序确认无误后,采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两种重组质粒分别和内参质粒pRL-TK同时转染H441细胞,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完全正确,转染H441细胞后,检测细胞裂解液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及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活性,两者比值间接反映启动子活性,pGL3-basic/pGL4.17-SP-B-promoter重组质粒的firefly/reniUa比值(2.8±1.1、66.5±3.8)较空载体质粒pGL3-basic、pGIA.17(0.2±0.1,4.3±0.4)均明显升高(t=4.182,27.419,P=0.000)。pGL4.17重组质粒firefly/renilla比值明显高于pGL3-basic重组质粒,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12,P=0.000)。结论成功构建具有sP-B基因转录活性的pGL3-basie/pGIA.17-SP-B-promoter重组质粒,oGL4.17萤组质粒荧光素酶活性高,为后续研究SP-B基因转录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 王席娟蔡保欢李文斌刘伟王靓常立文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剂遗传学遗传学质粒遗传学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肺表面活性蛋白-B内含子4基因多态性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患儿肺表面活性蛋白-B(surfactantproteinB,SPB)内含子4基因多态性的改变。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5例BPD患儿(BPD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以及克隆测序法行SP—B内含子4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并以无肺部疾病的99例患儿为对照(对照组),分析其等位基因[野生等位基因、变异等位基因(插入等位基因和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野生型、变异型(插入型和缺失型)]频率在2组间的差异。研究结果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D组与对照组野生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3.3%(75/90)和91.9%(18e/198),变异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6.7%(15/90,其中插入等位基因8例,缺失等位基因7例)和8.1%(16/198,其中插入等位基因8例,缺失等位基因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P=0.029)。BPD组基因型频率野生型为71.1%(32例),变异型为28.9%(13例,其中插入型7例,缺失型6例),对照组野生型为85.8%(85例),变异型为14.1%(共14例,插入型6例,缺失型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P=0.036)。结论BPD患儿SP—B内含子4基因变异发生率高,提示SP—B内含子4变异可能与BPD遗传易感性相关。
- 赵玲霞李文斌蔡保欢袁文浩刘伟徐洪涛潘睿常立文
-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内含子多态现象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及细胞因子变化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并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设立治疗组45例,口服中药加阿奇霉素10mg/(kgod)静脉点滴,对照组45例,单纯应用阿奇霉素静脉点滴,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并观察两组的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发热消失时间、咳喘及罗音消失时间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明显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
- 刘迪军郑彬蔡保欢周望梅余壁湘
-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细胞因子
-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内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表达变化。方法以生后24h内和7日龄新生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及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模型,乳酸脱氢酶(1actic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神经元损伤程度,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1)-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l检测细胞活力;于OGD及HIE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提取组织或细胞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磷酸化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AMPK、磷酸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kt)/Akt、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变化。采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OGD组LDH水平在2、4、8和24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MTT吸光度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2)与对照组比较,OGD组P—AMPK水平明显增高,OGD组P—AMPK浓度在30min及2、4、8和24h呈时间依赖性增加,2组上述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IE组脑组织P—AMP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IE组1、3和7d分别为0.345±0.038、0.387±0.112和0.618±0.075,对照组为0.132±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OGD组P—Akt水平在损伤初期(30min)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91±0.134与0.304±0.050),于2h达峰值(1.183±0.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后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OGD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值均〈0.05)。结论缺氧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内AMPK活性增高,�
- 容志惠刘伟李文斌蔡保欢常立文
- 关键词:动物
- 控制成分输血输注速率提高新生儿换血疗效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序贯调节悬浮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速率进行新生儿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需要进行换血治疗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将所需红细胞与血浆按1∶1等速输注进行换血;观察组换血总量前1/3时,输注血浆速率为红细胞的两倍,中1/3时二者输注速率相等,后1/3时输注红细胞速率为血浆的两倍。换血前、中、后检测血常规、电解质、血糖及血胆红素等指标,并密切观察和记录患儿生命体征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a O2)。结果对照组纳入40例,观察组纳入42例。两组患儿换血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对照组:(222.1±30.3)μmol/L比(455.5±52.3)μmol/L,观察组:(207.3±27.8)μmol/L比(451.2±48.6)μmol/L,P<0.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换血后胆红素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血后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2)g/L比(135±26)g/L,P<0.01]。两组患儿换血相关并发症,如高血糖、血小板减少、低钙血症和低钠血症等均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序贯调节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速率进行换血,在不增加用血量基础上,能明显降低胆红素水平和贫血的发生,且安全有效。
- 李文斌常立文刘伟容志惠蔡保欢
- 关键词:换血疗法血液成分输血
- 86例新生儿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 参照柏林会议标准探讨新生儿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重度ARDS患儿的诊断、治疗、胸部X线特点、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使用呼吸机参数等临床资料.结果 (1) 86例患儿治愈55例,死亡31例,病死率36.0% (31/86);(2)入院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降低呈毛玻璃状,肺纹理粗乱或可见小点片状或斑片状阴影者36例;双肺弥漫性浸润影且有大片融合实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者26例;心影、膈面不清,甚至呈“白肺”改变者24例;(3)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者68例,发生率79.1% (68/86);(4)将86例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显示,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上呼吸机前所需FiO2更高、PaO2及PaO2/FiO2更低(P<0.01),且上呼吸机后所需吸气峰压(PIP)初调值更高(P<0.01).结论 新生儿ARDS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对其治疗,应是在给予相应呼吸支持治疗基础上的综合治疗.
- 李文斌常立文刘伟容志惠蔡保欢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回顾性分析
-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 分析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4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荆门市中医院共收集符合研究条件35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组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100~150 k U/kg/c),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主要疗效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所有患儿在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后,均未见明显呼吸道局部刺激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徐东许华平胡俊杰艾国蔡保欢高金枝张文迪李荣周华
- 关键词: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
- 高体积分数氧致A549细胞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表达的变化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索高体积分数氧(高氧)致A549细胞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高氧组和常氧组。高氧组细胞置于含950 mL·L-1氧气和50 mL·L-1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培养,常氧组以空气替代氧气,于0 h、12 h、24 h、48 h、72 h、96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提取细胞内总蛋白,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其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其SP-A表达水平。结果高氧48 h可导致A549细胞生长明显减慢,72 h后细胞生长停滞,可见较多漂浮死亡细胞,96 h后漂浮死亡细胞明显增多。高氧组各时间点A549细胞SP-A表达水平均高于常氧组,高氧24 h SP-A表达增多最显著,此后增多的幅度逐渐减小,高氧48 h后细胞内MDA水平显著高于常氧组,随时间延长,MDA水平进一步升高。结论高氧可导致A549细胞损伤,SP-A表达在细胞高氧损伤早期代偿性增加,晚期降低,推测SP-A表达降低可能与细胞损伤加重有关,增加SP-A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减轻高氧引起的细胞损伤。
- 徐洪涛杨慧常立文李文斌赵玲霞袁文浩刘伟蔡保欢王席娟
- 关键词:高体积分数氧A549细胞
- 氨茶碱联合纳洛酮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与枸橼酸咖啡因疗效比较被引量:7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氨茶碱、枸橼酸咖啡因以及氨茶碱联合纳洛酮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94例.分为3组:(1)氨茶碱组(30例),首剂负荷量4~5 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 mg/kg,每12h1次,静脉泵入;(2)枸橼酸咖啡因组(32例),枸橼酸咖啡因首剂负荷量20 mg/kg,24h后给予维持量5 mg/kg,1次/d,静脉泵入;(3)氨茶碱联合纳洛酮组(观察组,32例),氨茶碱使用方法同氨茶碱组,同时予以纳洛酮每次0.1 mg/kg加入9 g/L盐水2 mL中静脉推注,每12h1次,氨茶碱首剂使用6h后,即给予纳洛酮治疗,随后二者交替使用.观察患儿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和脑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相关情况,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各组患儿在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产前孕母糖皮质激素应用、受孕及分娩方式、多胎妊娠、5 min Apgar评分、接受氧疗例数、辅助通气(包括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及机械通气)和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与氨茶碱组比较,枸橼酸咖啡因组和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04,P<0.05);而枸橼酸咖啡因组和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患儿在病死率、氧疗持续时间、ROP和脑损伤发生率、耳听测试未通过率、出院时纠正胎龄、出院时体质量以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方面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枸橼酸咖啡因组和观察组BPD发生率[9.4%(3/32例),12.5%(4/32例)]低于氨茶碱组[20.0%(6/30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患儿均未发现与用药相关的明显不良反�
- 李文斌常立文刘伟容志惠蔡保欢
-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暂停氨茶碱纳洛酮
- SP-B内含子5基因多态性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机制研究
- 第一部SP-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中的BPD相关性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B(surfactantproteinB,SP-B)基因多态性和单体型与汉族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
- 蔡保欢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