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凤兴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桥头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注射
  • 2篇护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钙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律
  • 1篇心律震荡
  • 1篇心率
  • 1篇心率震荡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细胞
  • 1篇血清细胞因子

机构

  • 5篇东莞市桥头医...

作者

  • 5篇莫凤兴
  • 2篇罗福娣
  • 1篇莫凤莲
  • 1篇邓带欢
  • 1篇邱莘
  • 1篇邵凤娣
  • 1篇彭凤娟
  • 1篇莫松柳
  • 1篇陈翠萍
  • 1篇叶慧超
  • 1篇罗雪芳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东莞市桥头医院收治的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50/52),高于对照组[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P=0.026)。研究组患者体温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4.107、2.359、6.017,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PCT、hs-CRP、MMP-9、IL-6及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4、3.531、10.156、20.866、21.583,P均<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30)。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可有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
赖荣昌莫松柳莫凤兴
关键词:肺癌参芪扶正注射液降钙素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情况探讨皮下出血与压迫时间的关系,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30例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常规注射按压时间,分为6min、8min、10min、12min、14min进行观察,对注射后不同时间按压情况下的皮下出血情况作出记录和分析。结果:本实验中,压迫时间≥10min皮下出血15例次,<10min皮下出血26例次,二者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0.01)。结论:局部压迫时间≥10min即可有效降低由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而导致的皮下出血率,也就是按压时间≥10min为减少皮下出血及淤血的最佳时间。
邱莘邓带欢莫凤兴彭凤娟陈翠萍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2015年
呼吸系统疾病作为人体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在各年龄段都有发生,老年人居多。其主要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本研究主要收集本院呼吸内科重症老年患者,在进行基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病情监测护理、机械通气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排痰湿化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等临床护理操作,重点探讨患者p H值、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是否存在年龄差异,以及护理前后的差异,从而了解综合护理是否达到了协助患者肺功能恢复的效果。
莫凤兴罗福娣叶慧超罗雪芳莫凤莲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护理
急救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一体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急诊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现场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总救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胸痛缓解、ST回落、心肌酶回落、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救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救护时间,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预后良好。
莫凤兴莫云弟邵凤娣赖妙霞罗福娣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律震荡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随机选取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其中轻度CHF组患者50例,中重度CHF组患者50例。另外选取100例心脏功能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动态心率震荡(TD)、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室性期前收缩前心率(HRvpc)、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内径(LAD)、心率变异性时域(SDNN)以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分析各组不同参数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关性。结果:CHF组患者的LVEF、SDNN和T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VEDD、LAD、BNP、TD、T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RT2级别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此外,中重度CHF组患者相比于轻度CHF组患者,其TS水平显著降低,而TD、TO水平以及HRT2级别患者例数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HF组患者的TO水平与LVEF和SDNN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TS水平与患者的HRvpc和BN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SDNN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TD水平与患者的各项影响因素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窦性心律震荡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危险分层情况,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莫凤兴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窦性心率震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