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茂攀

作品数:122 被引量:709H指数:14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机械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9篇土壤
  • 27篇玉米
  • 23篇团聚体
  • 22篇间作
  • 19篇根系
  • 17篇养分
  • 15篇坡耕地
  • 15篇耕地
  • 14篇土壤团聚体
  • 12篇作物
  • 11篇团聚体稳定性
  • 11篇大豆
  • 9篇堆肥
  • 9篇施肥
  • 9篇水土
  • 9篇化肥
  • 9篇红壤
  • 8篇固土
  • 7篇有机碳
  • 7篇牛肝菌

机构

  • 120篇云南农业大学
  • 10篇西南林业大学
  • 8篇云南省农业科...
  • 5篇云南省热带作...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文山州农业科...
  • 1篇云南省烟草公...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四川中成煤田...
  • 1篇昆明佳晓自来...

作者

  • 120篇范茂攀
  • 61篇李永梅
  • 33篇汤利
  • 32篇王自林
  • 23篇郑毅
  • 21篇徐智
  • 14篇李少明
  • 8篇王元忠
  • 8篇刘鸿高
  • 8篇赵平
  • 7篇王宇蕴
  • 6篇肖靖秀
  • 5篇杨天伟
  • 5篇刘润梅
  • 4篇张丹
  • 4篇何忠俊
  • 4篇董艳
  • 3篇梁社往
  • 3篇徐昆龙
  • 3篇苏友波

传媒

  • 15篇云南农业大学...
  • 8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土壤通报
  • 3篇食品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土壤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大学教育
  • 3篇云南省土壤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8篇2023
  • 15篇2022
  • 9篇2021
  • 13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周年轮作休耕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究连续周年轮作休耕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和重铬酸钾-浓硫酸外加热法分别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分析了2020~2022年玉米-苕子-玉米轮作(M-V-M)、玉米-豌豆-玉米轮作(M-P-M)、玉米-冬闲-玉米(M-F-M)和周年休耕(F-F-F)这4个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和M-P-M处理的>2 mm团聚体含量较M-F-M分别显著提高了67.01%~100.92%、29.71%~33.67%和29.68%~38.07%;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的团聚体稳定性参数显著高于M-F-M(P<0.05).M-V-M处理下的>2 mm团聚体含量、GMD(几何平均直径)和MWD(平均重量直径)及F-F-F处理的R_(0.25)(>0.25mm团聚体含量)、MWD和>2 mm团聚体含量随着轮作休耕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而F-F-F处理下1~2 mm和<0.25 mm团聚体含量随着休耕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绿肥轮作和休耕处理均能够提高SOC含量,且F-F-F和M-V-M处理的SOC含量随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处理下SOC含量与R_(0.25)呈极显著正相关,与GMD呈显著正相关;F-F-F处理下的R_(0.25)和GMD及M-V-M处理下的GMD和MWD均与SOC含量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和SOC含量,可为我国南方坡耕地红壤区推行合理的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模式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鲁泽让李永梅杨春怀夏梓泰程伟威王自林赵吉霞范茂攀
关键词:绿肥轮作休耕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有机碳
不同种植模式下坡耕地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被引量:7
2021年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中有机碳转化和稳定的作用机制,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通过室内有机碳矿化培养方法,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培养过程中CO2通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总矿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均以>2 mm和2~0.25 mm为主,其总量在78%以上,玉米单作显著减少>2 mm团聚体的比例,但却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的比例。不同种植模式下<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全土、>2 mm团聚体和2~0.25 mm团聚体。全土中玉米大豆间作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大豆单作处理,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在单作处理与对应的间作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植模式下全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矿化作用的强弱表现为单作处理比对应的间作处理更强,并且大豆单作处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不同种植模式下2~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快,有机碳矿化作用最强,而<0.25 mm团聚体C0/SOC值(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作用消耗土壤中有机碳的比例)较全土及其他两个粒径团聚体显著降低,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2 mm和2~0.25 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研究表明,大团聚体(>0.25 mm)在坡耕地红壤有机碳矿化中起重要作用,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白萝卜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乌达木范茂攀赵吉霞李孝梅李永梅
关键词:坡耕地红壤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课程的教学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对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创立"教师启发诱导,创设情境,学生有效参与"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式"、"案例式"和"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徐智王宇蕴范茂攀汤利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红壤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单作玉米、马铃薯//玉米间作,采集玉米在3个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的根系和土壤,测定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总糖和土壤团聚体状况,分析根系特征和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显著高于单作玉米(P<0.05)。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增加,间作显著提高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P<0.05)。抽雄期,间作玉米比单作>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显著提高8.17%(P<0.05);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提高12.24%(P<0.05),分形维数(D)显著降低1.09%;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降低26.08%。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含量、总有机酸含量与R0.25、GMD、D、PAD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玉米间作对改变玉米根系特征及根系分泌物中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程伟威王婷范茂攀李永梅王自林肖靖秀
关键词: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团聚体
红壤坡耕地玉米大豆间作的根际微生态效应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红壤坡耕地玉米大豆间作的根际微生态效应。[方法]以云南典型的红壤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布置玉米大豆单间作大田小区试验,通过常规方法和Biolog测定玉米抽雄期根际土壤化学性质、酶活和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功能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3.5%,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13.1%(P<0.05);间作大豆根际Shannon指数和Mclntosh指数出现降低趋势,Simpson指数显著增加7.8%(P<0.05)。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单作下无显著差异,间作下大豆根际显著高于玉米根际(P<0.05)。与单作相比,间作根际碱解氮含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pH、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出现玉米增加大豆降低的趋势。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功能Shannon指数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酸性磷酸酶活性、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功能Mclnoth指数与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酸性磷酸酶活性、pH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红壤坡耕地原位种植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的根际微生态效应明显。
常换换苏友波范茂攀王自林赵吉霞李永梅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坡耕地红壤根际微生态
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根系固土拉力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对土壤流失的影响研究多集中在地上部,而鲜有研究报道玉米大豆间作根系特征对固土拉力特性的影响。采用田间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坡耕地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MD)、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DD)和裸地(CK)的生物量和根系固土拉力。结果表明:MD处理的玉米根系密度较MM处理增加了19.64%,10—20cm土层深度范围内MD处理与MM和CK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MD处理较MM和CK处理分别高出了4.25%和4.84%,在0—10cm范围内,MD处理较MM和CK处理分别提高了2.49%和15.85%,在20—30cm范围内,MD处理较MM和CK处理分别提高了1.56%和6.25%。MD处理的地上部分鲜重生物量较MM处理增加了2.46%,干重生物量较MM处理增加了7.31%,地下部分鲜重生物量较MM处理增加了5.06%,干重生物量较MM处理增加了3.17%。在0—30cm土层范围内,能有效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率。MD处理较MM处理、DD处理和CK处理不论在玉米样方还是在大豆样方其固土能力均强,在施加相同荷载情况下,间作处理比单作处理土壤样方的位移偏移量较单作处理时偏移量小。
陈小强范茂攀王自林杜静李永梅
关键词:间作大豆根系
间作模式下玉米/大豆的根系特征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23
2019年
通过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利用WINRHIZ软件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0—10cm,10—20cm,20—30cm不同深度土层的作物根系的根系密度、根长、根表面积等根系特征指标,并采用湿筛法对各个土层团聚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根系特征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间作条件下,玉米和大豆的根系密度、根长、根表面积、根长密度、根体积等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间作模式下根系密度、根体积在0—10cm土层分别比单作增加了14.79%和11.74%。间作模式下各土层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团聚体破坏率、可蚀性因子K值、分形维数(D)显著小于单作模式,0—10cm土层差异表现为极显著,充分说明间作模式下团聚稳定性优于单作模式。且以上指标在0—10cm土层内差异最显著,随土层深度增加差异呈减小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团聚体破坏率与根体积,根尖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根长,根表面积,根长密度,根杈数极显著相关,说明根长、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杈对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具有一定作用。因此,间作模式可通过增大根表面积、根长等改变根系特征,从而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白录顺范茂攀王自林王婷邓超李永梅
关键词:坡耕地间作根系特征团聚体稳定性分形维数
基于支持向量机对云南常见野生食用牛肝菌中红外光谱的种类鉴别被引量:4
2021年
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鉴别云南野生牛肝菌种类,明确不同数据挖掘方法对模型分类性能的影响,为云南省食用菌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扫描云南8种827个常见野生牛肝菌样本的中红外光谱,分析光谱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建立判别模型,并利用预处理、提取特征变量及两者组合等方法挖掘光谱信息,比较各模型分类性能,找出野生牛肝菌种类鉴别的最优方法。结果表明:原始数据存在大量噪音和干扰信息,降低模型分类性能;不同数据挖掘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去除非有效信息,提高模型分类性能;预处理组合特征变量挖掘光谱信息能力最强,对模型分类性能提高最大。预处理组合特征变量对模型信息挖掘能力最强,结合支持向量机建立判别模型,模型拟合好,分类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实现了8种野生牛肝菌的准确、快速鉴别,可以为野生牛肝菌种类鉴别提供参考。
胡翼然李杰庆刘鸿高范茂攀王元忠
关键词:野生牛肝菌数据挖掘支持向量机
库拉索芦荟根腐病与土壤—植株养分状况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调查了云南元江芦荟基地施肥状况、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和测定了叶片和根际土壤样品中营养元素含量。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库拉索芦荟根腐病发病率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中其它速效养分以及芦荟叶片养分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与海南健康库拉索芦荟叶片及其根际土壤养分状况相比,元江库拉索芦荟病株根际土壤中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钙、速效镁、速效硼含量,以及叶片中钾、硼含量较低,但其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含量较高。元江库拉索芦荟根腐病可能主要与施肥不合理,大量偏施磷肥和糖泥引起的土壤—植株养分失调、病菌滋生和抵抗力下降有关。
何忠俊周琼张忠萍董艳范茂攀洪常青
关键词:库拉索芦荟根腐病土壤速效养分叶片营养元素
一种无害化处理蔬菜废弃物蚯蚓饲养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害化处理蔬菜废弃物蚯蚓饲养池,包括养殖池,养殖池内的底部向上设置有养殖台,养殖池内底部边缘的左右两边及前边向上设置有U型支撑台,养殖台与U型支撑台之间形成U型沟槽,养殖台的左右两边均铰接有第一过滤网...
徐昆龙范茂攀信吉阁徐阳武玲杨斌段睿洁张航瑜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