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3天高眼压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3天内眼压升高的发生比例及危险因素。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2-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35例。方法使用回弹式眼压计测量患者术后2、4、6~8小时、1、2、3天的眼压。任何时间眼压≥25 mmHg定义为眼压升高。生存期定义为从玻璃体切除术结束至第一次眼压≥25 mmHg发生时的时间间隔(小时)。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术后3天内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可视化不同病因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生存概率。主要指标高眼压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44例(32.6%)发生眼压升高,眼压升高在术后第1天发生率最高(20.2%)。Cox分析显示视网膜脱离的病因与眼压升高显著相关(P=0.006),以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作为对照,糖尿病性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眼压升高的风险分别为3.5倍(P=0.002,HR=3.41)和3倍(P=0.010,HR=2.91)。糖尿病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和外伤性视网膜脱离(P<0.05)。结论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3天内眼压升高比例约占1/3,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天。对于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眼特别是糖尿病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及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者,术后第1天复查仍有必要性。
- 薛灿灿李书珊苗金红张纯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高眼压硅油视网膜脱离
- 纯全氟丙烷填充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纯全氟丙烷(C3F8)填充联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视网膜脱离(RD)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23G PPV联合C3F8填充治疗RD患者97例(97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45只眼),女性52例(52只眼);年龄41~71岁,平均(56.5±15.2)岁。依据术中气体填充方式将患者分为纯气组33例(33只眼)和混合气组64例(64只眼)。全部患者实施气体填充联合PPV治疗,纯气组术中给予适量100%C3F8,混合气组给予非膨胀浓度C3F8与无菌空气的混合气体。检查并记录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轴长度、术后视网膜末次复位率及术后眼部炎症情况。BCVA、眼压及眼轴长度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眼压范围和术后眼部炎症情况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后视网膜末次复位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多时间点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纯气组患者术中配置眼内气体用时、注入气体用时及C3F8用量分别为(2.48±0.51)s、(5.09±1.21)s及(0.64±0.20)ml;混合气组分别为(16.62±6.20)s、(180.34±34.30)s及(4.69±2.59)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07,-40.836,-12.41;P<0.05)。纯气组和混合气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视网膜末次复位率分别为97.0%和98.4%,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时的眼压组别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032,P>0.05);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3.215,P<0.05);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交互=1.735,P>0.05)。纯气组术后最高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21 mmHg且<30 mmHg及≥30 mmHg者分别为8例(8只眼)、14例(14只眼)及11例(11只眼),分别占24.2%、42.4%及33.3%;混合气组分别为18例(18只眼)、32例(32只眼)及14例(14只眼),�
- 吴瑟菲苗金红谭舒眉李学民韩亮次仁琼达央珍胡晋平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脱离全氟丙烷气体填充
- “视、听、触”模拟训练法提高白内障患者手术应对能力的实践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视、听、触"模拟训练法提高白内障患者手术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4月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视、听、触"模拟训练法进行训练,同时便利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术前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评分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6,P<0.05)。结论"视、听、触"模拟训练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感受。
- 刘君胡晋平李桂芳刘征苗金红夏婧婷禹思凡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健康教育手术前护理
- 一种滑动过床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动过床器,它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固定板,在两固定板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开设一滑槽;在两固定板之间的滑槽内滑动设置两滑动板;在每一滑动板的底面设置多个滚轮;在每一滑动板的外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
- 吴瑟菲苗金红
- 文献传递
- 不同人工晶状体装载方法对术中与光学部黏附影响的临床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晶状体(IOL)装载方法对术中襻与光学部黏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常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患者439例(439只眼)。其中,男性214例(214只眼),女性225例(225只眼);年龄59~79岁,平均年龄(68.7±9.5)岁。按照植入疏水性丙烯酸IOL的类型,分为TecnisZCB00组、TecnisZXR00组、Tecnis ZMT组及A1UV组;按照IOL的装载方法,分为常规装载组、复方电解质装载组、黏弹剂装载组、双襻间隔装载组、预装组、复方电解质+黏弹剂装载组及复方电解质+黏弹剂+双襻间隔装载组。比较植入患者术中襻与光学部黏附发生率、黏附类型以及是否需要额外器械辅助的差异。年龄符合正态分布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黏附发生率、黏襻类型及额外辅助方法等分类变量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TecnisZCB00组、TecnisZXR00组、TecnisZMT组及A1UV组患者分别为45例(45只眼)、29例(29只眼)、28例(28只眼)及87例(87只眼),组间年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36,P>0.05);性别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27,P>0.05)。各组术中襻黏附发生率分别为15.6%、3.4%、14.3%及34.5%,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8,P<0.05)。A1UV组襻黏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10.698,4.149;P<0.05)。各组术中需要额外器械辅助率分别为2.2%、0、7.1%及24.1%,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3,P<0.05)。A1UV组需要额外器械辅助率最高,高于其他三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7,8.547,5.231;P<0.05)。黏附现象发生率较高植入A1UV型IOL的患者250例(250只眼)中常规装载组、复方电解质装载组、黏弹剂装载组、双襻间隔装载组、预装组、复方电解质+黏弹剂装载及复方电解质+黏弹剂+双襻间隔装载组分�
- 马丹李雅楠张丽苗金红李学民胡晋平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
-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信息平台应用与探讨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中老年人提供优质视觉质量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是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手术室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使手术的每一个环节都更加精准高效。本文详细阐述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眼科手术室信息平台的作用以及现代化护理工作的意义,并对未来智慧手术室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出建议。
- 张丽王鑫刘一昀齐虹田雪玲吴瑟菲苗金红
- 关键词:信息平台
- 不同健康教育内容对一日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估健康教育内容对一日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6例一日白内障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改进健康教育两种方法,手术前应用状态焦虑量表比较两组焦虑程度。结果两组焦虑程度均高于常模,对照组焦虑程度和血压、呼吸、肌紧张等生理指标高于实验组。结论结合疾病特点和手术方式有针对性的选取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施教,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
- 苗金红张岩张英萍胡晋平
- 关键词:健康教育内容白内障焦虑
- 眼内灌注液术中变色的分析
- 目的:通过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平衡盐灌注液发生变色的观察分析原因。方法:共分为三组,分别在平衡盐灌注液中加入5%葡萄糖、肾上腺素、5%葡萄糖和肾上腺素、在加入后不同时间,观察其变色情况。结果:加入肾上腺素,
- 刘静李雅楠苗金红
- 文献传递
- 构建手术平台与医疗质量的关系
- 目的:探讨在复杂精细的眼科手术中构建手术平台的方法, 以及搭建手术平台对手术所起的作用和与医疗质量的关系, 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声誉。方法:1.手术布局的设计 2.人员的编排3.设备的维护4.梯队的建设5.器械的养护 ...
- 苗金红杨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