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毅美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独创性
  • 1篇新释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结构
  • 1篇叙事视角
  • 1篇叙事特征
  • 1篇育发
  • 1篇日语
  • 1篇日语借词
  • 1篇师生
  • 1篇师生互动
  • 1篇松子
  • 1篇听说
  • 1篇听说能力
  • 1篇女性
  • 1篇女性观
  • 1篇潜文本
  • 1篇主义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环境

机构

  • 8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作者

  • 8篇胡毅美
  • 1篇王立杰
  • 1篇兰立亮
  • 1篇常晓宏

传媒

  • 2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电影文学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太原城市职业...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重叙事视阈下的《人间失格》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被引量:1
2018年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被认为是"太宰文学的总决算",《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被誉为"现代版"的《人间失格》。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作品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特征等方面异同,得出大庭叶藏的一生是自我否定的一生,其"失格"具有"主动性",而松子的一生则是被否定的一生,其"失格"具有"被动性"。
胡毅美
关键词: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特征
大江健三郎研究在中国:1988—2000
2013年
通过对2000年之前国内学者关于大江健三郎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国内的大江健三郎研究从最初的作品介绍逐渐呈现出路线分明、视角互补、体系相对完整的繁荣局面。中国学者从社会学、文化学、存在主义哲学、文体学和文艺美学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大江小说的社会意义、形式特征、艺术手法等问题。一方面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方法不断得到继承发展,另一方面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也逐渐被应用于大江小说分析,从而推动了相关研究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向纵深发展,为进入新世纪的大江文学研究做了很好铺垫。
胡毅美兰立亮
关键词:文学研究
《基督徒之死》新释——殉教文本下的潜文本
2013年
《基督徒之死》是芥川龙之介基督教体裁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叙述者所讲述的故事可以分为殉教文本和少女文本两个文本。通过对"殉教文本"这一"显文本"之下所隐含着的"潜文本"———少女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到,在男性叙述者的叙述中,女性失去了话语权,成为被言说的他者。"潜文本"体现了"隐含作者"虽然对女性给予同情,但作为男性作家,仍以男性价值观来观照女性的局限性。
胡毅美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女性观
网络环境下日语视听说课程混合型学习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该文研究将混合型学习模式应用到日语视听说教学之中,以天津商业大学日语专业44名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促进传统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互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此外,通过分析此模式下日语视听说课程存在着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今后的改革方案.
胡毅美
关键词:师生互动听说能力
鲁迅作品中日语借词的个案研究——以“主义”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从日语借词的角度出发,对鲁迅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主义"一词,展开个案分析和研究。经调查,鲁迅著作中和"主义"相关的词语其单计词数共有153条。其中,既有为数众多的日语借词,也包含着鲁迅独创的大量新词。由于鲁迅作品的巨大影响力,鲁迅在把"主义"一词融入现代汉语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丰富并发展了现代汉语。
胡毅美
关键词:鲁迅作品日语借词主义
天津中日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日合作办学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而且,与天津市的经济、科学和文化发展相一致,合作办学形式不断多样化,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然而,天津中日合作办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合作办学的整体水平,才能促使天津的中日合作办学体制得以健康发展,从而可以更多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天津教育事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王立杰胡毅美
关键词:教育发展
浅析《东京家族》的独创性及其社会意义
2014年
《东京家族》虽以《东京物语》为蓝本,但在结构情节、人物形象设置等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结构上,《东京》家族更加强化父母与子女、城市与乡村的两极对立,深刻揭示了当代日本社会家庭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人物形象设置方面,昌次的"复活",满足了观众对亲情的期待,平山夫妇的全新形象对于彰显影片主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东京家族》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写实,它还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促使广大观众对家庭、社会和人生加以积极的反思。
胡毅美
关键词:《东京物语》独创性
《雨月物语》的怪奇世界——以与《聊斋志异》对比为中心
2012年
从中日比较文学的视角出发,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雨月物语》和《聊斋志异》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再分类,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了二者怪奇世界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分析了这两部作品怪奇世界异同的原因,并试图揭示出他们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胡毅美常晓宏
关键词:离魂梦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