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荣
-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扩散加权成像在局灶性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局灶性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EPI DWI(b=500s/mm2)序列,对局灶性肝脏病变11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瘤2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血管瘤22例,囊肿19例)进行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疾病ADC值的差异。结果 b值选用500s/mm2时,正常肝脏的ADC值为(1.49±0.14)×10-3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分别为(0.93±0.14)×10-3m m2/s、(0.9 7±0.1 5)×1 0-3m m2/s、(1.0 6±0.1 7)×1 0-3m m2/s、(1.5 3±0.2 9)×1 0-3m m2/s、(2.1 8±0.2 3)×1 0-3m m2/s和(3.15±0.21)×10-3mm2/s。肝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小于正常肝脏(P<0.01),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大于肝脏(P<0.01)。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脏的ADC值之间、肝癌与转移瘤的ADC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及ADC值测定,能较准确的判断局灶性肝脏病变的性质,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胡兴荣覃大明张丽君陈华东张峻
-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肝脏局灶性病变
- MR标准化肝脏表观弥散系数值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标准化肝脏ADC值定量分析肝纤维化的能力,同时分析其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MRDWI检查回顾性分析54例肝纤维化患者资料,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PCⅢ和Ⅳ-C,测量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下肝脏ADC值、脾脏ADC值,并计算标准化肝脏ADC值。分析肝纤维化分期与标准化肝脏ADC值之间的相关性,比较肝纤维化各期标准化肝脏ADC值间的差异,并对血清学指标和标准化肝脏ADC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学指标HA、LN、PCⅢ和Ⅳ-C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依次升高,标准化肝脏ADC值(b=700s/mm2)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生化指标与标准化肝脏ADC值相关性分析,标准化肝脏ADC值与LN、PCⅢ、HA、Ⅳ-C呈负相关。结论 MRDWI是有效检测和定量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影像学方法。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标准化肝脏ADC值在肝纤维化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两种方法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 胡兴荣胡启托崔显念陈军张峻邱妮妮张丽君
- 关键词:肝纤维化弥散加权成像
-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MSCT、MRI诊断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分析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s)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PETs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PETs的MSCT及MRI资料;MSCT采用常规平扫和薄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期和门脉期);MRI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T1WI、FSET2WI/FS、FIESTA、弥散成像(DWI)及动态增强,并测定ADC值。结果 17例患者共发现21个病灶,胰头部5个,胰颈部3个,胰体部7个,胰尾部6个,其中1例在胰头及体尾部共3个病灶,胰体和胰尾各1个病灶2例。MSCT平扫呈低或稍低密度(12/21)、等密度(9/21),肿瘤内见钙化(6/21)。增强动脉期或胰腺期明显强化(18/21),逐渐强化(3/21)。13例行MRI平扫,呈长或稍长T1及长或稍长T2信号(8/14),等T1等T2信号(6/14),DWI肿瘤呈明显高信号,ADC值(1.124±0.252)×10-3mm2/s,与文献报道胰腺癌的ADC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行动态增强动脉期或胰腺期肿瘤呈明显强化(6/9),轻度强化(2/9),无明显强化(1/9);均匀强化(4/9),不均匀强化(2/9),边缘环形强化(3/9)。结论 MSCT和MRI,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对PETs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胡兴荣陈军崔显念张家权
- 关键词:胰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