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佳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刑事
  • 4篇司法
  • 3篇公共利益
  • 2篇刑事案件
  • 2篇审判
  • 2篇司法鉴定
  • 2篇效力
  • 2篇民事
  • 2篇法解释
  • 2篇犯罪
  • 1篇电梯
  • 1篇信息网
  • 1篇信息网络
  • 1篇刑事审判
  • 1篇刑事司法
  • 1篇刑事司法解释
  • 1篇刑事诉讼
  • 1篇刑事推定
  • 1篇刑事证据
  • 1篇医疗侵权

机构

  • 16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6篇胡佳
  • 2篇周景宇
  • 2篇龙宗智
  • 1篇万毅
  • 1篇陈界融
  • 1篇王雅丽

传媒

  • 2篇知识经济
  • 1篇法制与经济
  • 1篇广西政法管理...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政法学刊
  • 1篇黑龙江省政法...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时代法学
  • 1篇西昌学院学报...
  • 1篇预防青少年犯...
  • 1篇南海法学
  • 1篇四川轻化工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书证的原件
2008年
最佳证据规则是证据法中的一项重要的规则,但是通常人们只注意到原件不能提供或者原件和复制件矛盾时如何处理的问题,但是当原件自身有瑕疵时,对于原件不能一概认定其没有效力,而应该分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胡佳周景宇
关键词:书证最佳证据规则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鉴定和检验的现实困境与对策被引量:2
2019年
2016年第29号司法解释第14条规定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中可借助于鉴定意见或检验报告认定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基本确立我国环境污染犯罪鉴定和检验制度。鉴定检验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统一化。然而,司法实践中出现司法鉴定主体混乱、鉴定意见采纳难、检验报告法律地位不明和跨学科知识人才储备不足问题。法律与部门规章的割裂,落后的评估技术、尚待完善的配套制度、模糊的鉴定事项和因果关系鉴定作用不明,以及鉴定制度发展的历史因素是导致现实困境的根源。应从统一立法规范、完善机构目录和鉴定事项内容、明确检验报告的鉴定意见、法律地位,着手完善环境污染犯罪鉴定和检验制度,为正确办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统一环境污染执法司法尺度提供技术保障。
陈嘉一胡佳
关键词:司法鉴定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明知”认定被引量:3
2024年
对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的“明知”,是帮信罪成立的主观要件,也是司法认定的难点。帮信罪“明知”具有间接性、单向性和预见性的突出特点。根据相关法解释,帮信罪的“明知”应理解为“概括明知”,其可能性认识程度应达到“高度盖然性”。当前司法实践中对“明知”的证明具有简单化及认定标准过低等倾向。为保证证明质量,“明知”宜主要采取推论的证明方法,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慎用推定方法。具体判定可以采取特征行为判定法、综合认定法和反证排除法。判断标准上,应将“常人”标准与个别性标准相结合。可区别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在“明知”认定问题上亦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龙宗智胡佳
关键词:高度盖然性刑事推定
《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01条事故调查报告的理解与反思被引量:5
2021年
事故调查报告是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证据,具有行政性、集体性、确定性特点。事故调查报告属于主观性证据,无法适用行刑证据转化规定,但因其内容的可靠性和报告形成的不可替代性,《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01条赋予事故调查报告中专门性意见的证据资格。这虽然有利于解决诉讼中专门性问题的认定难题,但可能导致审查形式化,忽略鉴定检验的必要性,混淆专业意见与事实认定。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认定本就存在较大的结构风险,如公检法三机关主导、当事人权利缺位、意见的外部质量控制机制缺乏等,调查报告的引入可能进一步放大风险,对此应当警惕,并建立配套机制加以完善。
胡佳
关键词:刑事证据证据效力
人工智能辅助刑事审判的限度被引量:2
2022年
人工智能只能辅助法官审判,而不是替代法官决策。实务中人工智能的运用已经几乎覆盖刑事诉讼全流程,涉及证据审查、量刑预测等实质性事项。在利用“技术红利”提高审判质效的同时,人工智能运用也确确实实压缩了法官的审判空间。有必要在理论上划定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的“能”与“不能”,为其确立边界。在辅助逻辑上,人工智能是检查校对法官的裁判而不是生成裁判结果本身。在辅助的基本规则上,人工智能是参考性辅助而非规范性辅助。在辅助的具体内容上,人工智能辅助审判主要针对情节简单、标准客观或主观裁量较少的案件,主要适用于庭下环节而非庭审环节。
胡佳
关键词:人工智能
我国司法拍卖无效认定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司法拍卖是执行程序中财产变现的最普遍方式。但无效司法拍卖认定一直是理论上争议颇多,实践中各行其是的问题。《网拍规定》第31条、《执行异议复议规定》第21条与《拍卖法》第65条对此语焉不详。这不仅带来了执行实务难题,也限制了强制拍卖制度立法宗旨的实现。通过检索司法判决发现,司法实务中无效司法拍卖认定标准不一、认定程序缺乏独立性,与可撤销拍卖存在混同。为统一立法体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及保障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应从维护司法拍卖的程序安定性角度出发,严格限定司法拍卖无效认定事由,从无效认定的启动方式、认定主体、时间期限和适用程序等方面完善无效认定程序。
胡佳陈嘉一
关键词:民事执行效力
论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意见的证据能力被引量:4
2023年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意见具有技术性、派生性、核查性和职权性特点,现行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尚未确认其证据能力。技术审查意见具有解释性证明力、佐证性证明力和实质性证明力,其证据能力能够从相关性理论获得根本证成,能从《刑诉法解释》第100条得到规范支撑,亦有系列裁判包括重大案件裁判支持,具有实践许容性。审查意见的派生性和可能具有的“当事人性”,均不足以否定其证据能力。确认其证据能力,有助于建构证据支持体系,契合技术审查工作的发展方向。法官履行查证责任而非证明责任,且为防止“自审自鉴”的类似不当,区别于检察机关技术审查意见,法院自身的技术审核意见应坚持其内部性,仅用于辅助心证。技术审查意见如用作证据,需要满足相关性、必要性、专业规范性以及程序要件,可以区分不同情形作为主要证据或辅助证据使用,且注意把握不同审查方法对证明作用的影响。应完善相关证据规则,为技术审查意见的司法适用提供依据和遵循。
龙宗智胡佳
关键词:审查意见
“电梯劝阻吸烟案”二审中民事程序法难题及其破解
2019年
“电梯劝阻吸烟案”二审认定一审适用法律错误,撤销原判,驳回上诉人全部诉讼请求,引发学界广泛探讨。主要争议在:一、本案二审的审判是否超越民事案件应有的审理范围;二、二审裁判是否应受到“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限制;三、二审裁判认定本案涉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适当。本案中,法院变更一审法律适用属职权范围之内,未超越审理范围。根据民事上诉权及处分权理论,“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已蕴含其中,具体个案中应予适用。二审法院忽视原审被告之自由处分,减损上诉方已由一审法院支持之利益,违背该原则。且对于“公共利益”的认定亦过于宽泛,本案不应适用例外情形,而以“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为最佳。
刘亦峰胡佳
关键词:处分原则公共利益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庭审证据调查问题研究——庭审证据调查程序实质化改革系列之一
2021年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大批的物证数量与有限的司法资源之间、跨专业领域的审判内容与匮乏的裁判者知识之间存在紧张关系。抽样取证和司法鉴定是缓解这两组矛盾的重要方法。对于抽样取证,应注重把握抽样的适用条件、具体方法和程序要求;规范抽样笔录能够保障抽样的统一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于司法鉴定,首先需要明确鉴定范围,避免过度鉴定。常见的鉴定种类包括同一性鉴定、商业秘密鉴定、数额鉴定。还应当加强鉴定资质审查和人证调查,推进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促进知识产权鉴定的规范化。
万毅胡佳
关键词:知识产权司法鉴定
刑事司法解释中“参考材料”的证据法分析——兼论“参考”一词的反思被引量:1
2021年
刑事司法解释中“参考”一词的笼统含混致使“参考材料”运用混乱,也导致诸多认识分歧。厘清“参考材料”之法律效力,应在对“参考”一词的理解基础上,将其放置于“两力”证据规则中进行讨论。“参考”是证明力大小强弱的限制,而非证据能力的否定。若无其他违法情形,“参考材料”具有证据能力且对定罪量刑发挥“参考”作用。但是,实务中难以精确把握“参考”作用的边界。为确保立法语言的规范性,实现司法解释对实践的指引功能,应考虑修改或删除司法解释中“参考”的立法表述。
胡佳
关键词:证明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