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峰

作品数:24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X线
  • 5篇成像
  • 4篇胸部
  • 4篇张量成像
  • 4篇肿瘤
  • 4篇磁共振
  • 3篇腰椎
  • 3篇滑脱
  • 3篇关节
  • 3篇恶性
  • 3篇SPECT
  • 3篇CT
  • 3篇CT扫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腰椎滑脱
  • 2篇影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24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西门子医疗系...

作者

  • 24篇翟峰
  • 12篇邢成颜
  • 8篇许昌
  • 6篇刘新疆
  • 6篇秦东京
  • 5篇张林
  • 4篇范万峰
  • 4篇王山山
  • 4篇曹新山
  • 4篇李振勇
  • 3篇姜兴岳
  • 3篇李建平
  • 3篇毛锡金
  • 2篇冯秀栓
  • 2篇张兰
  • 2篇郝国峰
  • 2篇王培源
  • 2篇王旭
  • 2篇张培功
  • 2篇李军

传媒

  • 7篇滨州医学院学...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外医疗
  • 1篇第三届医学影...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应用SPECT与MR检查诊断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的价值探讨
刘新疆邢成颜翟峰李振勇赵凤祥秦东京李建平张迪张培功马爱武
探讨联合应用SPECT与MR检查明确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方法:总结2001~2004年间有随访结果的5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早期确诊方法,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进行 MR检查...
关键词:
关键词:MRSPECT骨转移恶性肿瘤
常规椎间盘CT扫描在腰椎滑脱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CT扫描对腰椎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确诊的腰椎滑脱患者的椎间盘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见假性椎间盘膨出征,少数见双边征;椎弓崩裂并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缘层面拉长,椎小关节多正常,部分可见椎弓峡部裂隙征;退变性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位椎体上缘层面可不同程度变小,椎小关节均见矢状改变、半脱位及退行性变。结论腰椎间盘CT扫描可初步诊断腰椎滑脱及其类型。
邢成颜秦东京许昌翟峰孙洪福范万峰
关键词:腰椎滑脱峡部裂椎小关节
胸部外伤致食管破裂的X线诊断2例报告
1995年
胸部外伤性食管破裂少见,易误诊。现将我院经X线诊断证实2例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20岁。5天前酒后骑摩托车与汽车相撞,当即昏迷,送当地医院诊治。当日患者饮水后即呕吐,为胃内容物。次日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胸透见两侧胸膜腔大量液气胸,钡餐检查见食管破裂。遂予以胸腔闭式引流转入我院。外科情况:胸廓饱满,双肺叩实,呼吸音减低,经两侧胸膜腔引流出大量带恶臭味脓液。X线检查:鉴于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予以半卧位透视,见两侧液气胸,右肺组织被压缩约10%。左侧液气胸伴多发性包裹性液气胸,肺组织压缩约40%。随即仰卧位服70%泛影葡胺100ml,见造影剂迅速经食管下段破裂处进入双侧胸膜腔,确诊为食管下段破裂,虽经积极抗感染、深静脉高营养,输血、空肠造瘘及各种支持疗法等,但因患者不配合治疗,多次趁人不备,自拔引流管及多次饮水,终因中毒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李岩军念丁芳翟峰
关键词:食管破裂胸部外伤X线诊断
胸部不同X线检查方法在诊断呼吸道非金属异物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胸部不同X线检查方法在诊断呼吸道非金属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支气管镜证实的57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结果,根据检查方法分组并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胸透组诊断正确率为66.0%,摄片组诊断正确率为22.2%,CT组诊断正确率为100.0%。结论:CT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胸透和摄片,应为呼吸道异物患者的首选方法。
翟峰邢成颜曹新山王旭
关键词:胸透摄片CT呼吸道
晚期贲门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评价晚期贲门癌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2例晚期贲门癌患者进了胃左动脉插管灌注药物化疗。结果 :38例患者的吞咽困难、上腹不适等症状得到缓解 ,其中 1年生存率为5 2 .4 % ,2年生存率为 1 9.0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孙殿敬赵明东郝国峰翟峰冯秀栓薛海波
关键词:贲门癌肿瘤介入姑息治疗
“夹心面包”法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附120例分析)
2002年
目的 :评价“夹心面包”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 0例经“夹心面包”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 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 81 .7% ,65 .0 % ,41 .8% ,平均生存期 2 8.3个月 ,最长已存活 62个月 ,获二期手术切除 1 6例 ,肿瘤缩小者占 78.3 % ,AFP下降者占76.7%。结论 :“夹心面包”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使肿瘤内药物存留时间长、浓度高 ,能提高疗效 。
孙殿敬赵明东翟峰郝国峰冯秀栓荆秀荣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
联合应用SPECT与MR检查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的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与磁共振扫描仪(MR)检查明确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的价值。方法:总结有随访结果的5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进行MR检查。随访时间1.0~3.6年,平均15个月。结果:①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应在临床怀疑基础上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进行MR检查,SPECT的敏感度为75.8%,MR的敏感度为91、3%;MR有更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②SPECT与MR能够检测治疗过程中骨转移的病灶变化,MR扫描更具有优越性。结论:联合应用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进行MR检查,可以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率,并且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刘新疆邢成颜翟峰李振勇秦东京李建平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鉴别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于鉴别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价值。方法:对45例术前怀疑为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及DTI检查。其中19例为低度恶性肿瘤(相当于WHO分级的Ⅰ或Ⅱ级),26例为高度恶性肿瘤(WHO分级的Ⅲ或Ⅳ级)。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FA值和对侧正常额叶白质或枕叶白质的FA值。将肿瘤实质部分的FA值与正常对侧白质的FA值比较;比较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FA值的差异。结果:正常额叶或枕叶白质的FA值为0.40±0.02。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低于正常枕叶和额叶白质的FA值;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0.16±0.02)低于高度恶性肿瘤的FA值(0.23±0.02)。上述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较正常脑白质降低,低度恶性肿瘤的FA值低于高度恶性肿瘤的FA值。FA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组织的结构特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于鉴别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可以考虑应用DTI鉴别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
姜兴岳曹新山张林刘新疆王培源李军翟峰
关键词:星形细胞肿瘤磁共振成像恶性程度
双源CT及图像重建技术在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的应用研究
2014年
目的探索双源CT图像重建技术在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LSWS)诊断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LSWS患者36例,均应用双源cT进行扫描,其中18例患者进行了x线摄片(包括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同时对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及曲面重建(CPR)等图像重建方式,观察各种图像重建方式对LSWS的显示情况,计算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摄片共发现LSWS患者7例,双源CT发现全部36例LSWS患者,其显示率分别为38.9%及100.0%;36例LSWS患者共发现71处LSWS,双侧腰椎峡部裂35例,单侧腰椎峡部裂1例;在各种图像重建方式中,CPR和任意切割VR对ISWS的显示率最高,为100.0%。LSWS的X表现:腰椎峡部局部变细,结构紊乱,骨皮质不连续;CT表现:腰椎峡部见清晰线状低密度影,部分可见断端硬化及碎骨片。结论双源CT及图像处理技术在LSWS诊断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及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防止LSWS漏诊误诊的关键,可以作为筛选及确诊LSWS的首选检查方式。
毛锡金翟峰杨青霖
关键词:图像处理
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呼吸道非金属异物中的价值对比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的常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呼吸道非金属异物中的价值。方法:对纤支镜证实的31例呼吸道非金属异物的64层螺旋CT原始资料,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窥镜(CTVB)、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小密度投影(MiP)4种图像后处理成像,诊断结果中对异物的有无、位置、大小的显示与纤支镜结果比较,对并发征象的显示与CT横轴位所见比较。结果:4种后处理技术显示异物能力均良好,CTVB在异物定位和大小测量方面略差于其他3种技术;在异物的肺并发征象显示方面,MPR最好,VR和MinP较差,CTVB最差。结论:64层螺旋CT超快速、超薄层的扫描,为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呼吸道非金属异物及其肺部并发征象诊断中奠定了优势基础,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
邢成颜刘新疆许昌张林翟峰王山山
关键词:呼吸道非金属异物图像后处理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