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纵丹

作品数:46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滇杨
  • 11篇基因
  • 9篇叶绿
  • 8篇杨树
  • 8篇叶绿体
  • 7篇基因组
  • 6篇叶绿体基因
  • 5篇杨属
  • 5篇叶绿体基因组
  • 5篇系统发育
  • 5篇插穗
  • 4篇云南松
  • 4篇干形
  • 4篇SRAP标记
  • 4篇AFLP分析
  • 3篇引物
  • 3篇片段
  • 3篇漆树
  • 3篇扦插
  • 3篇扦插苗

机构

  • 43篇西南林业大学
  • 8篇教育部
  • 7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46篇纵丹
  • 41篇何承忠
  • 24篇周安佩
  • 12篇李旦
  • 8篇员涛
  • 8篇李佳蔓
  • 6篇刘东玉
  • 5篇江涛
  • 3篇罗一然
  • 3篇和润喜
  • 3篇郑元
  • 2篇唐军荣
  • 2篇廖声熙
  • 2篇赵月明
  • 2篇余进德
  • 2篇张雪
  • 2篇韩国伟
  • 1篇欧光龙
  • 1篇辛培尧
  • 1篇尹五元

传媒

  • 6篇云南农业大学...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植物生理学报
  • 2篇北方园艺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中国林学会林...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杨组织培养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建立高效的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离体叶片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滇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法】以滇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从而获得滇杨再生组培苗;进一步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探讨菌液吸光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对滇杨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滇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05 mg·L^(−1)噻苯隆(TDZ)+0.010 mg·L^(−1)萘乙酸(NAA),诱导率达91.7%;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002 mg·L^(−1) TDZ+0.010 mg·L^(−1) NAA,诱导率为75.0%;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10 mg·L^(−1) NAA+0.100 mg·L^(−1)吲哚乙酸(IBA),生根率高达96.7%,平均生根数为2.57条。利用pBI121-GUS载体转化滇杨,最适转化菌液吸光度D(600)为0.2,侵染时间为5 min,共培养时间为2 d;在分化过程中,抑制农杆菌生长的头孢霉素(Cef)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mg·L^(−1),抗性筛选中最佳培养基的卡那霉素(Kan)质量浓度为20 mg·L^(−1)。对再生植株进行β-D-葡萄糖苷酸酶(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鉴定,获得20株阳性植株,转化阳性率为45.4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滇杨离体叶片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
张晓琳纵丹李嘉其杨玲余进德何承忠
关键词:滇杨叶片愈伤组织
西南地区古杨树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于中国西南地区的7种15个群体共226株杨树古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揭示杨树古树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遗传关系,为该区域杨树古树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7对SSR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0个多态性位点;以有效等位基因数为标准,7种杨树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西南杨>昌都杨>康定杨>藏川杨>乡城杨>川杨>德钦杨;杨树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依次表现为:乡城杨的稻城群体>乡城群体>雅江群体,西南杨的理塘群体>乡城群体>稻城群体,德钦杨的香格里拉群体>德钦群体,昌都杨的芒康群体>贡觉群体>昌都群体,藏川杨的德钦群体>芒康群体。(2)乡城杨和西南杨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分别为-0.024 6和-0.253 5,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的Fis分别为0.205 4、0.240 1和0.029 2;乡城杨、西南杨、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分别为0.156 1、0.253 5、0.128 8、0.182 0和0.177 3;除西南杨群体间基因流N_m小于1外,乡城杨、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群体间的基因流N_m均大于1。(3)7种杨树古树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089 0~0.691 0,平均为0.402 0;UPGMA及Bayesian聚类结果均显示,7个树种可以分为3个大组,即川杨与康定杨聚为一组,乡城杨与西南杨聚为一组,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聚为第3组;5种杨树古树的群体UPGMA聚类结果显示,除西南杨的理塘群体与乡城杨聚为一组外,各杨树古树种与群体间的聚类关系较为紧密。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杨树古树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其遗传变异主要均存在于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任何个体的丧失均会导致杨树古树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或丧失,故需要加强对该区域现存古树资源的保护。
纵丹周安佩张垚李旦段丽华何承忠
关键词:SSR标记
滇杨优树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以收集于云南和四川的52株滇杨优树为试验材料,并以1株大叶杨、1株北京杨和2株黑杨做类外对照,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基因组DNA水平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EcoRⅠ+3/MseⅠ+3引物组合对52株滇杨优树共扩增出26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74条,多态带百分率为64.52%,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84,基因多样度(H)为0.12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7;对56份杨树样本共扩增出32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247条,多态带百分率为75.21%,检测出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85,基因多样度(H)为0.122,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9,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6。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滇杨优树QXB007与QXJ030外,其余杨树分析样本均能够被鉴别。基于采集地和遗传相似系数的模糊聚类分析表明,52株滇杨优树除开远采集地外,丽江采集地样本与其他采集地样本之间均有交集,说明丽江可能是滇杨的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该研究结果为滇杨人工选择育种、遗传改良、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纵丹员涛周安佩刘东玉郑元段安安何承忠
关键词:AFLP遗传相似系数UPGMA聚类分析
杨树叶绿体全基因组PCR扩增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从基因组总DNA中特异性地扩增获得杨树叶绿体全基因组的PCR引物。该PCR引物共有33对,其扩增片段范围为4.0 kb–8.0 kb,扩增产物可直接用于第三代Pacbio测序,且不同扩增片段之间具有100...
何承忠纵丹周安佩李旦段丽华张壵邹辛联
文献传递
地理隔离对西南藏区山杨居群遗传结构影响的SRAP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我国西南3个藏族地区山杨9个居群13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到多态性条带(AP)9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PPB)为59.28%。采用POPGENE软件分析,山杨9个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33.8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130 9和0.213 7,较东北地区山杨具有偏低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Gst=0.325 5,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个体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具有弱相关关系(r=0.349,P=94.5%),山脉阻隔效应是导致西南藏族地区山杨居群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UPGMA聚类表明,甘孜地区4个居群与迪庆地区的维西居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迪庆地区的德钦、香格里拉居群和昌都地区2个居群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基于西南藏族地区山杨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实施就地保护的同时,建立山杨种质资源库,促进不同居群间的基因交流。
何承忠李佳蔓员涛纵丹周安佩欧光龙尹五元
关键词:山杨SRAP标记地理隔离
光质对滇杨叶片结构及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滇杨叶片光谱参数、叶片组织结构以及光合CO_(2)响应曲线对光质的响应,为深入揭示滇杨对高海拔分布区的适应性提供研究基础,也为不同光强条件下滇杨设施育苗的棚膜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蓝色、绿色和白色3种颜色的薄膜处理,观测分析透过薄膜的光质以及不同光质下滇杨当年生扦插苗叶片的光谱参数、叶片组织结构参数、光合—光响应(P_(n)-PAR)与光合—CO_(2)响应(P_(n)-CO_(2))的差异。【结果】在不同颜色薄膜处理下,叶片的光谱特征参数与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维管束厚度显著负相关,与上、下表皮厚度、组织结构紧实度和栅海比显著正相关。滇杨在蓝色薄膜和绿色薄膜处理下对高CO_(2)浓度环境的适应能力均较强。蓝色薄膜可促进滇杨对强光的利用能力,增加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组织结构紧实度和栅海比,更有利于叶片气孔开放进行气体交换;绿色薄膜可促进滇杨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表现出更高的潜在光合作用能力。【结论】蓝膜处理可显著提高滇杨扦插苗对强光的适应能力,绿膜处理可显著提高滇杨扦插苗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王静敏杨青青胡治旭李嘉其纵丹何承忠
关键词:光质滇杨光能利用效率
UGPase与USPase编码基因在滇杨正、倒扦插苗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2022年
细胞壁对植物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而UDPG是植物细胞壁合成的主要前体物质,主要来源于UGPase和USPase催化葡萄糖-1-P和UTP生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网站对滇杨PyUGPase-A、PyUGPase-B和PyUSPase基因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以1年生滇杨正、倒扦插苗为材料,测量其主枝长度和主枝粗度,并对3个目标基因在茎尖、嫩叶、成熟叶、茎和根中表达量进行RT-qPCR分析,探究PyUGPase和PyUSPase基因在滇杨正、倒扦插苗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从而为揭示PyUGPase和PyUSPase基因调控细胞壁合成进而调控滇杨生长的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yUGPase-A、PyUGPase-B和PyUSPase基因全长和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1410 bp和469个氨基酸、1410 bp和469个氨基酸、1875 bp和624个氨基酸;3个蛋白均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且均定位于细胞质内的一种亲水稳定性蛋白酶;PyUGPase和PyUSPase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其他植物UGPase和USPase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85%以上。倒扦插苗的主枝长度和粗度均低于正扦插苗,但差异不显著。PyUGPase-A和PyUGPase-B基因在2种类型扦插苗的成熟叶中表达量相对较高,但在倒扦插苗的嫩叶中上调表达;而PyUSPase基因在正、倒扦插苗的根中表达量较高,且在5个组织中均呈现下调表达。
姜辅瑞纵丹吴治洋张晓琳余进德何承忠
关键词:滇杨扦插苗
滇杨TCP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2024年
【目的】鉴定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TCP基因家族,为滇杨TCP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滇杨全基因组数据,通过BLAST对滇杨TC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该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启动子分析及密码子特性,并利用RT-qPCR对TCP基因家族的亚族基因CYC/TB1在滇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试验。【结果】滇杨中共鉴定得到38个TCP基因,可分为PCF、CYC/TB1和CIN三个亚族;TCP基因在滇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其中4号染色体含有的TCP基因数量最多;同一进化分支的TCP家族成员的Motif及基因结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不同分支之间呈现一定的多样性;TCP基因家族启动子区域显著富集生长发育、激素及逆境响应的顺式元件;滇杨染色体上分别有23个、37个与拟南芥和毛果杨具有共线性的TCP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大多数成员偏好以A和T(U)结尾,且自然选择对该家族成员密码子偏好性影响较大;CYC/TB1亚族中的4个基因在侧芽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结论】鉴定了滇杨TCP家族成员,揭示了CYC/TB1亚族成员在滇杨侧芽的生长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滇杨TCP基因功能和调控网络的解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陈智华乔振升李嘉其张晓琳马少杰何承忠纵丹
关键词:滇杨侧芽密码子组织特异性
杨树叶绿体全基因组PCR扩增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从基因组总DNA中特异性地扩增获得杨树叶绿体全基因组的PCR引物。该PCR引物共有33对,其扩增片段范围为4.0 kb–8.0 kb,扩增产物可直接用于第三代Pacbio测序,且不同扩增片段之间具有100...
何承忠纵丹周安佩李旦段丽华张壵邹辛联
文献传递
基于叶绿体片段序列的杨属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以旱柳为外类群,对杨属5个派32个种及杂种63份个体叶绿体DNA(cpDNA)的rbc L-a、psb I-psb K、psb A-trn H、trn L-F序列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4个片段联合后的序列长为2·416 bp,G+C含量为34.1%,含32个信息位点数。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的树形一致,白杨派和大叶杨派能各自聚类为单独分支,而青杨派树种被聚分为2组,显示出多系起源的特征。其中,三脉青杨、青杨、大青杨、辽杨为第1组,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与胡杨形成姐妹种关系,其余青杨派树种为第2组,与大叶杨亲缘关系较近。黑杨派中的钻天杨和北京杨与同派其他树种差异明显,但与白杨派树种具有同源性,MP和ML的支持率分别为95%和91%,其余黑杨派树种高度同源,以100%的MP和ML支持率呈姐妹群。该研究结果为杨属树种的起源与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员涛李佳蔓周安佩颜璐茜纵丹李旦何承忠
关键词:杨属叶绿体DNA片段序列系统发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