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素萍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关于高职生外语学习焦虑的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外语学习焦虑对学生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原因的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并通过实验说明该策略的有效性。
- 张淑媛田素萍
-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语学习焦虑
- 如何将大学英语听、说课合二为一
- 2014年
- 本文通过对英美语言学家关于二语习得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的介绍,尤其是英国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的语言输入及输出平衡观,探讨和尝试如何运用该平衡观使大学英语听、说课合二为一,以改变英语听力课沉闷、口语课冷场的现象。
- 田素萍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法
- 大学英语教学的功能反思及优化措施构建被引量:1
- 2014年
- 教学模式的改进,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但若仅仅是从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版块入手进行优化,将难以支撑其持续的课堂效果提升路径。因此,需要在系统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功能反思及优化措施的构建。具体的优化措施需要围绕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四个方面展开。
- 田素萍
- 关键词:大学英语系统观
- 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被引量:6
- 2014年
-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言技能及语言知识的传授。在方法上重背诵、记忆、模仿、复述等机械脑力劳动,轻有利于人格培养和心灵教化的人文知识,忽视语言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传递。论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路及方法,大学英语教师应将人文精神和学科教育结合起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其人文精神。
- 田素萍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精神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2013年
-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探讨教师如何在传授外语知识的同时导入西方文化,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 田素萍
-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施
- 2013年
- 任务型教学就是把抽象的语言运用原理转化成实践活动中的语言训练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传授知识的中心人物转变成一个组织者、观察鼓励者、咨询服务者,能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适应任务执行中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以达到任务所要完成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它的实施给学习者以新鲜的感受,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上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热情,使学生敢于尝试说,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 田素萍
-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 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性化理念的实施
- 2014年
- 大学英语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人的情感和理念,使学生通过对人的情感和理念的把握来提高对课程内容的认可程度。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这不仅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人性化教学理念力争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让学生感受课程的轻松和愉快,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本文从教学的过程定位、载体选择、条件创设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人性化理念的把握对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影响。
- 田素萍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人性化
- ESA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上的运用
- 2014年
- 本文介绍了Harmer的教学理论ESA教学法,并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探讨了此教学法如何运用到英语写作课上。
- 田素萍
- 关键词:写作教学
- 大学英语教学中师者定位
- 2014年
-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师者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定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对于师生之间关系的确立以及教学效果的发挥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现代教学过程强调以人为本,既要确保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又要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师者定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十分必要。从剖析师者定位的意义入手,并找出师者定位的瓶颈,从而对师者定位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此推动大学英语教学。
- 田素萍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效果
- 语块理论、词汇法与外语教学
- 2013年
- 1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研究重点经历了三次转移。从注重教师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培养,即:知识一语言技能,再到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在“做”中学,即:教师为中心一学生为中心。90年代又开始注重课堂的交际技能,激发学生自身掌握的语言要素及语言规则的能力,这又造成学生“语准失控”、“语用能力不强”、“四会(听、说、读、写)发展不协调”等。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师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交际技能的培养上,强调了所谓的“流利”,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
- 田素萍
- 关键词:词汇法语块语块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