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宝国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1篇胆固醇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心病
  • 1篇心率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压
  • 1篇药物治疗
  • 1篇预防脑卒中
  • 1篇真菌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中风
  • 1篇入院
  • 1篇上睑

机构

  • 9篇潍坊市益都中...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田宝国
  • 6篇王子平
  • 2篇牛建一
  • 2篇陈红兵
  • 1篇李云
  • 1篇倪秀莹
  • 1篇周丽
  • 1篇毕建忠
  • 1篇李少华
  • 1篇赵磊
  • 1篇姜文静
  • 1篇王磊
  • 1篇王淑琴

传媒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海马细胞凋亡与RTP801mRNA的表达
2012年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海马细胞凋亡情况与RTP801mRNA的表达,探讨RTP801对全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采Pulsineli用4血管阻断法制做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并按照缺血后6h、12h、24h、48h、72h随机分为5个小组,每组6只大鼠。在各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应用TUNEL染色观察大脑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部RTP801mRNA表达水平。结果:全脑缺血组后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缺血48h神经元凋亡最明显。RT-PCR结果显示,RTP801mRNA表达水平在缺血后6h开始明显增加,12h达高峰;除72h组外,RTP801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全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全脑缺血时大鼠海马RTP801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加重凋亡所致的神经损伤,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田宝国王子平李云
关键词:脑缺血海马细胞细胞凋亡TUNELRT-PCR
帕金森病合并强迫症的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强迫症(OCD)患者纹状体和丘脑区出现的神经生化代谢改变,研究PD与OCD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对23例PD合并OCD患者和24例PD不伴OCD患者的双侧纹状体和丘脑区进行检测,测定两脑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水平。结果 PD合并OCD双侧纹状体和丘脑区NAA/Cr比值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纹状体和丘脑区生化代谢改变参与了OCD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研究PD患者OCD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证据支持。
李少华倪秀莹陈红兵田宝国赵磊
关键词:帕金森病强迫性人格障碍磁共振波谱学丘脑
他汀类预防脑卒中研究进展
冠心病病人适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与脑卒中风险降低有关,并没有增加出血性脑卒中风险,而且TNT试验中强化降脂治疗较适度降脂治疗更能降低稳定性冠心病脑卒中风险。有证据表明他汀类治疗也能降低虽无冠心病却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或糖尿病病...
田宝国牛建一毕建忠
关键词:脑卒中冠心病他汀类胆固醇
文献传递
重度脑血管病患者尿路真菌感染30例诊治分析
2005年
田宝国王子平王淑琴
关键词:真菌泌尿系感染脑血管病
大脑半球脑卒中致上睑下垂2例
2005年
田宝国王子平姜文静
关键词:大脑半球入院上睑下垂脑卒中心率
高血压病人中风的预防和治疗被引量:1
2007年
中风是危害公共健康的一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2年有大约550万人死于中风,2002年中风是美国第三大致死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每53秒就有1人发生中风,每3.1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中风。除死亡之外,中风带来的最大负担是长期而严重的身体和精神残疾。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中风发生后有效的治疗仍十分有限,因此寻找诱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中风的发生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牛建一田宝国陈红兵
关键词:中风高血压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2年
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是导致患者致残和增加照料负担的重要原因。PD患者认知能力下降的时间、特征和速度各不相同,本文系统综述了PD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不同运动亚型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对PD认知损害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更有效的诊治。
田敏田宝国王子平周丽孙晓敏王磊
关键词: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突触功能障碍与Aβ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不可逆、进行性脑病,缓慢损害记忆和认知功能,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65岁以后每隔五年AD发病率翻番。AD也可在中年发病,早发型痴呆指65岁之前发病的痴呆类型,较少见,其病理表现与晚发型相似。临床上AD的确切发病时间难以确定,常常表现为轻微发作性记忆障碍,之后出现数月的缓慢进展,并出现其他认知功能损害,数年后出现显著的痴呆。
田宝国王子平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AMYLOID老年人
颈部动脉壁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及病理学研究进展
2015年
颈部动脉壁内血肿(Ce AD)的发病率较低,是青、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近期Ce AD的大型临床研究在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对Ce AD患者的颞动脉中膜-外膜交界区的病理学观察发现受累动脉的动脉壁较薄弱,多中心的大型研究发现与年龄相当的健康人群及其它病因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高血压病、偏头痛尤其是无先兆性偏头痛,被认为是Ce AD的危险因素;颈部外伤及近期感染也是Ce AD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超重也与Ce AD密切相关。危险因素的多样性及颈动脉与椎动脉的不同结构特征均提示颈部动脉壁内血肿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肌纤维发育不良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的发生相关。虽然大型队列研究提高了我们对Ce AD病理生理方面的认识,但其分子发生机制仍知之甚少,未来的基因工程研究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阐明Ce AD的发病机制。
王子平田宝国
关键词:病理学特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