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莉
- 作品数:35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手术室用可升降器械托盘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室用可升降器械托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电动升降杆,电动升降杆上方连接调节方向连接器,所述调节方向连接器包括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一侧与第一关节通过第一锁紧旋钮螺纹连接固定,第一关节另一侧...
- 白新明 黄颖王韶莉 刘宁 饶一珍韩淑瑾 于春晓 刘娜
- 麻醉预案引导的PBL教学在麻醉科规培生教学中的应用
- 2024年
- 研究分析使用麻醉预案引导的PBL教学模式在本院麻醉科规培的规培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挑选在本院麻醉科规培的规培生64名,将其中一半的规培学员划分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另一半规培学员划分为研究组,使用以麻醉预案为引导的PBL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分别比较两组规培学员教学前后的平均考核成绩(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案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考核结果的优良率和规培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教学前的平均考核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在分组教学之后,两组规培学员的平均考核成绩比较,研究组更高,同时研究组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考核结果的优良率以及规培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等几项指标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本院麻醉科规培的规培生教学中,使用麻醉预案引导的PBL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规培学 员对教学的兴趣,保障教学的整体质量。
- 陈文王韶莉
- 关键词:PBL教学
- 艾司洛尔、利多卡因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利多卡因预防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0例、艾司洛尔组(B组)20例、利多卡因组(C组)20例。A组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C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比较3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min、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5,10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各对应时点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结果:诱导后2min,3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各对应时间点心率与收缩压乘积均较麻醉诱导前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3组各指标均较诱导前升高,而后随时间推移各组各指标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但B,C组水平仍然低于A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和利多卡因均能有效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 黄燕虹魏兵华王韶莉胡峥嵘张少云
- 关键词:全身麻醉支气管插管利多卡因
- 参附注射液对全麻恢复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附催醒组(SFI组)静脉滴注SFI1ml/kg(用乳酸钠林格氏液稀释至100ml),自然清醒组(C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0ml。记录用药后呼唤反应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并测定用药前的气道峰压(PIP)、动脉血气分析和用药后停止机械通气时的PIP、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动脉血气分析。结果:SFI组呼唤反应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均较C组明显缩短(P<0.01);停机时SFI组PIP比用药前降低,也明显低于同时间点C组(P<0.01),VT大于C组(P<0.01),MV则两组相似;用药后SFI组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C组则改善不明显。结论:SFI能明显改善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加速呼吸功能的恢复。
- 王韶莉黄燕虹万震威蔡志敏林燕玲余韶芳张孟贤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全麻恢复期通气功能氧合功能
- 参附注射液对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催醒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催醒作用。方法86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择期腹部手术成年患者,ASAⅠ或Ⅱ级,术毕未醒且无自主呼吸,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行机械通气。随机分为两组(n=43),麻醉后催醒组(SFI组)入PACU后即刻于10min内静脉输注含SFI 1ml/kg的乳酸钠林格液100ml,自然苏醒组(对照组)给予等量乳酸钠林格液。记录患者的呼唤反应恢复时间(呼唤患者姓名至自动睁眼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拔管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记录给SFI前、给SFI后5、15、45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测定上述时点静脉血血浆β-内啡肽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FI组呼唤反应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拔管时间、在PACU停留时间缩短;MAP与HR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给SFI前比较,SFI组给SFI后5、15min时血浆β-内啡肽浓度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SFI能够加快全身麻醉患者恢复。
- 黄燕虹王韶莉万震威张孟贤
- 关键词:参附汤麻醉全身麻醉恢复期
- 短暂加压通气在行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中的效果
- 2022年
- 目的探讨短暂加压通气在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粤北人民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分入短暂加压组和常规吸氧组,每组60例。常规吸氧组采用鼻导管预吸氧,短暂加压组在鼻导管预吸氧的基础上采用短暂加压通气。比较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1))、检查开始前(T_(2))、胃镜通过咽部(T_(3))、检查结束时(T_(4))4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频率(RR),以及T_(1)和T_(4)时间点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并记录2组因缺氧而暂停检查的患者例数及其苏醒时间。结果短暂加压组患者在T_(2)、T_(3)时间点的SpO_(2)均较常规吸氧组更高,在T_(3)时间点的MAP较常规吸氧组更高(P均<0.05);2组在其他时间点的SpO_(2)、HR、MAP和RR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T_(4)时间点的PetCO_(2)均高于T_(1)时间点,但短暂加压组在T_(4)时间点的PetCO_(2)低于常规吸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短暂加压组的暂停检查率低于常规吸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短于常规吸氧组(P均<0.05)。结论将鼻导管吸氧结合短暂加压通气应用于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可改善其SpO_(2)、MAP和PetCO_(2),减少检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苏醒。
- 张清瑜王韶莉杨海慧刘梅宝邓玉兰
- 关键词:无痛胃镜生命体征
-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48例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十二指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前白蛋白(PAB)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PA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中放置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对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对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科学细致的护理,可为患者术后的营养补充提供良好途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韶莉刘燕段稳曾誉
- 关键词:食管癌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
- 全麻后胃管留置困难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全麻后胃管留置困难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全麻后留置胃管病例,对发生置胃管困难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全麻后胃管留置困难,占总例数的16.1%,采用胃管内导丝引导法等方法处理后所有患者均留置胃管成功。结论采用胃管内导丝引导法留置胃管成功率高,为全麻后患者留置胃管的首选方法。
- 王韶莉万震威魏兵华张少云饶一珍张清瑜
- 关键词:全麻后
- 螺旋式药剂盒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式药剂盒,包括外盒,所述外盒上方设有盒盖,所述外盒内卡设有内盒,内盒设有螺旋槽,螺旋槽内放置药品针剂,药品针剂可在螺旋槽内移动,所述螺旋槽中部设有入口警示标识,所述螺旋槽外边沿处设有出口警示标识,所...
- 白新明黄颖王韶莉刘宁于春晓李俊杰林听刘丽琴禹佩佩
- 一种手术缝针盒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缝针盒包括盒体、盒盖,盒体与盒盖通过铰接使盒体与盒盖可打开和闭合,并通过卡扣使盒体与盒盖闭合固定,所述盒体和盖盒内分别通过胶粘固定设有磁性底垫,所述磁性底垫上方通过胶粘固定设有柔性硅胶针垫,所述柔性...
- 白新明 黄颖王韶莉 刘宁 饶一珍 段稳 伍美玲 匡佳佳 胡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