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敏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2篇电刺激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细胞
  • 2篇颅内
  • 2篇脑深部
  • 2篇脑深部电刺激
  • 1篇硬脑膜
  • 1篇预后
  • 1篇皂苷
  • 1篇增殖
  • 1篇枕颈
  • 1篇枕颈融合
  • 1篇枕颈融合术
  • 1篇融合术
  • 1篇深部脑刺激

机构

  • 7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7篇王艳敏
  • 6篇刘献志
  • 4篇赵亚鹏
  • 3篇张振宇
  • 2篇陆卫风
  • 2篇田毅
  • 1篇李文强
  • 1篇宋来君
  • 1篇刘俊
  • 1篇毛冲冲
  • 1篇孙红卫
  • 1篇闫会昌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增殖、侵袭和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增殖,侵袭及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LN18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LN18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E-cadherin、Snail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结果:重楼皂苷Ⅱ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LN18的增殖,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更强。T98G 24、48和72 h的IC 50分别为(5.82±0.32)、(3.57±0.07)、(1.48±0.35)μmol/L。LN1824、48和72 h的IC 50分别为(6.83±0.11)、(4.28±0.29)、(2.66±0.22)μmol/L。T98G和LN18分别以2、4和6μmol/L重楼皂苷Ⅱ处理24 h后,侵袭细胞面积占小室面积的百分比明显低于T98G和LN18以0μmol/L重楼皂苷Ⅱ处理24 h后的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发现与未经重楼皂苷Ⅱ处理的胶质瘤细胞相比,T98G与LN18中E-cadherin的表达较高(F=85.56,P<0.05;F=60.80,P<0.05),Snail的表达较低(F=25.34,P<0.05;F=48.28,P<0.05)。不同浓度替莫唑胺与重楼皂苷Ⅱ联合使用时,药物相互作用系数(CDI)均<1,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与未经重楼皂苷Ⅱ处理的胶质瘤细胞相比,T98G与LN18中MGMT的表达受抑制(F=40.38,P<0.05;F=48.44,P<0.05)。结论:重楼皂苷Ⅱ能抑制胶质瘤的增殖、侵袭并提高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赵亚鹏段文超王艳敏张振宇刘献志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
自体颅骨行枕颈融合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枕下减压和枕颈融合术中使用自体颅骨植骨的融合状况,为临床上采用枕骨行植骨融合的可靠性及其达到骨性融合所需时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枕下减压模型,取额顶骨移植于枕骨与第二颈椎棘突基底部间,分别于术后8周、10周、12周拍摄枕颈部正、侧位DR片,并于术后12周手术切开行大体观察。结果10只术兔在12周内,1只植骨块被吸收,1只发生感染植骨块脱出,余8只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达80(。结论采用单纯的颅骨行植骨术能在12周内达到骨性融合,从而为临床上单纯采用枕骨行植骨融合术提供了实验依据。
赵亚鹏宋来君孙红卫王艳敏
关键词:颅骨枕颈融合
颅内原发Rosai-Dorfman病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17年
Rosai-Dorfman病为一种罕见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又被称为窦组织细胞增生伴淋巴结病,于1969年首次报道,原发于颅内病例罕见,国内报道不足30例。颅内原发Rosai-Dorfman病易误诊为脑膜瘤后手术切除,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该病变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表达阳性为可靠诊断依据。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右侧枕部钝痛6个月入院。查体:
赵新炜闫会昌毛冲冲刘俊王艳敏刘献志
关键词:ROSAI-DORFMAN病颅内外科手术
改良硬脑膜破孔及密封法对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颅内积气改善作用的初步探讨
2023年
目的初步分析改良硬脑膜破孔及密封法对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颅内积气(ICA)的改善作用,探讨与可能影响双侧总ICA(TICA)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DBS手术治疗的46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的硬脑膜破孔及密封方法植入双侧颅内电极,其中6例患者行局部麻醉,40例行全身麻醉,电极植入完成行头颅CT检查并应用3D Slicer软件后处理图像计算ICA体积,分析不同侧别ICA体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与可能影响TICA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46例患者的DBS手术均顺利完成,共植入92根电极,术后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患者手术时长分别为(153.33±42.74)min、(89.75±28.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P<0.001)。46例患者中,26例(56.5%)未发生ICA;20例(43.5%)发生ICA,TICA体积[M(Q_(1),Q_(3))]为0.38(0.13,2.10)cm^(3),其中TICA体积<1 cm^(3)的患者12例、1~5 cm^(3)5例、>5~10 cm^(3)1例、>10 cm^(3)2例。发生ICA患者的颅内左、右侧ICA体积[M(Q_(1),Q_(3))]分别为0.15(0.01,1.29)cm^(3)、0.05(0,1.67)cm^(3);首选手术侧、后选手术侧ICA体积[M(Q_(1),Q_(3))]分别为0.05(0,0.36)cm^(3)、0.11(0,1.86)cm^(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是否微电极记录,ICA的发生率分别为52.2%(12/23)、34.8%(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发生ICA患者的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麻醉方式、手术时长与TICA体积均无相关性(均P>0.05);病程与TICA体积呈负相关关系(P=0.027)。结论PD患者DBS术中应用改良硬脑膜破孔及密封法可改善术中ICA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发生ICA患者的TICA体积可能与其病程有关。
陆卫风王艳敏赵有让田毅王鹏飞李文强刘献志
关键词:深部脑刺激法帕金森病颅腔积气
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Ki67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在老年(年龄≥65岁)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以及性别、卡氏(KPS)评分、切除程度和放化疗等临床因素与老年GBM患者预后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对象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至2018年间收治的老年GBM患者,共54例。采用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SP)检测Ki67表达情况,采用Sanger测序的方法检测IDH突变情况。最终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Ki67指数、IDH突变、性别、KPS评分、切除程度以及放化疗是否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相关性。结果54例老年GBM患者均没有检测到IDH突变。单因素分析表明,Ki67指数(P=0.033)、KPS评分(P=0.008)和切除程度(P<0.001)是与老年GBM患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之一。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放化疗与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进行放疗(P=0.002)和化疗(P=0.034)的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期。而性别(P=0.467)与本组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放疗(OR值2.446,P=0.009)及切除程度(OR值6.976,P<0.001)是老年GBM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IDH突变在老年GBM中确实罕见,提示老年GBM患者往往具有预后不良的分子病理学表型。Ki67、KPS评分、切除程度和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王艳敏段文超王伟伟赵亚鹏刘献志张振宇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KI67IDH预后
同源盒基因D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D3(HOXD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1001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录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间HOXD3表达水平的差异;并根据HOXD3表达水平的均值,分别将CGGA和TCGA数据库中的患者分为HOXD3低表达组与HOXD3高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HOXD3高表达组与HOXD3低表达组间生存期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HOXD3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最后通过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以及基因富集分析(GSEA)探究HOXD3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HOXD3与其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HOXD3的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升高逐渐升高(CGGA数据中Ⅱ、Ⅲ、Ⅳ级胶质瘤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37±0.085、1.323±0.125、1.652±0.083;TCGA数据中Ⅱ、Ⅲ、Ⅳ级胶质瘤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82±0.008、0.177±0.014、0.259±0.016),不同病理分级间HOXD3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HOXD3低表达组相比,HOXD3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GA数据显示HOXD3表达水平(HR=1.348,95%CI:1.171~1.552,P=0.000)、肿瘤病理分级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状态为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TCGA数据显示HOXD3表达水平(HR=2.147,95%CI:1.252~3.681,P=0.005)、年龄、肿瘤病理分级和IDH1突变状态为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3)GO分析、KEGG分析和GSEA结果均提示HOXD3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OXD3的表达水平与多种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OXD3为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生物学功能与胶质瘤细胞的周期调控相关。
赵亚鹏王艳敏张振宇刘献志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周期
滑轨CT在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评价滑轨CT在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采用DBS手术治疗的117例PD患者,其中采用局麻46例,全麻71例;73例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STN)DBS手术,43例患者行双侧苍白球内侧部(GPi)DBS手术,1例患者行右侧GPi DBS、左侧STN DBS手术。通过术前/术中滑轨CT图像与术前MRI图像融合,计算患者术前计划靶点与术中实际靶点的空间距离(如空间距离大于2 mm,表示电极位置偏移,及时调整电极位置)。比较不同麻醉、手术方式患者术前计划靶点与术中实际靶点空间距离的差异。结果 117例PD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共植入234根电极。无因电极错位或疗效欠佳行二次手术的患者。CT扫描期间未发生麻醉脱管及机械碰撞,无颅内出血并发症。117例患者术前计划靶点与术中实际靶点的空间距离为(1.35±0.50) mm。术中4根电极的位置明显偏移,术中即刻调整电极位置,再次复查CT证实电极位置良好。全麻组和局麻组、STN组和GPi组患者双侧术前计划靶点与术中实际靶点空间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滑轨CT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有助于术中及时调整电极位置,避免二次手术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DBS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赵有让王艳敏田毅王朋飞刘献志陆卫风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帕金森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