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根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高淳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脐瘘合并窦道自发排石一例
- 2013年
- 患者女,86岁,因“间断脐部溢液1年余”入院。1年期间反复有轻度右中上腹部胀痛不适,脐部经常潮湿、流黄水,自己曾发现两次自脐部溢出两枚豌豆般大小结石样物,质硬。体格检查:神清、消瘦貌、巩膜无黄染。
- 曾友红彭小保孔文涛王福根邢国平
- 关键词:窦道上腹部胀痛体格检查脐部小结石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肠系膜扭转1例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一、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4岁,因"5小时前呕血一次"入院。患者既往有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病史5年余,此次入院前5h出现呕血一次,量多约1500ml,伴恶心、上腹胀痛,头晕心慌,入院后解柏油样黑便一次,量约500g;既往病史有脑梗塞、乙肝后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一年前因"脾功能亢进、
- 曹友红彭小保陈龙王福根
-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扭转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既往病史
- 胆总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肝包膜下脓肿一例
- 2014年
- 患者男,72岁,因右上腹胀痛伴发热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及腰背部胀痛不适,呈进行性加重,伴发热,无畏寒、恶心、呕吐,无解陶土样大便。既往有Ⅱ型糖尿病病史6个月余,胆管癌病史2个月余,1个月前因胆总管下段癌、重度梗阻性黄疸行胆总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图).术后黄疽指标逐步下降.腹部胀痛不适明显缓解。
- 曹友红孔文涛王福根王小平
- 关键词:金属支架置入术胆总管下段癌置入术后肝包膜下重度梗阻性黄疸脓肿
- ERCP术中并发上消化道穿孔11例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并发上消化道穿孔的原因及穿孔的处理防治.方法:收集整理南京市鼓楼医院近3年(2008-08-31/2011-08-31)ERCP术中并发上消化道穿孔患者2399例,依据一定标准进行穿孔原因诊断分析,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穿孔治疗.结果:2399例ERCP术中发现上消化道穿孔共11例,发生率0.46%(其中食管穿孔1例,贲门口穿孔1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例,十二指肠降部及乳头周围穿孔5例,毕Ⅱ式胃术后穿孔2例).11例上消化道穿孔中7例为保守治疗成功,4例为手术治疗成功.结论:ERCP并发上消化道穿孔原因较多,主要为医源性,处置方法是在早期发现的基础上,采取保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曹友红姚玉玲吴毓麟孔文涛王福根
-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上消化道穿孔并发症
- 患者梗阻性黄疸胆汁细菌培养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了解梗阻性黄疸类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1例梗阻性黄疸类疾病患者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梗阻性黄疸类疾病患者胆汁培养总阳性率为82.72%,67例阳性结果中共培养出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6.47%,革兰阳性球菌占2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总耐药率最低,为6.15%,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2.31%、16.92%,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等高度耐药;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耐药最低,为0,其次为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利福平、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5.89%、11.76%、17.65%、23.53%。结论梗阻性黄疸类疾病患者引起胆道感染的治疗首先应解除梗阻病因,再有针对性地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曹友红孔文涛王福根缪林文卫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汁细菌培养耐药性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2003年
- 王福根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坏死因子施他宁
- 降钙素原、CRP联合Balthazar分级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风险预测的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评估血清中降钙素原、CRP水平联合上腹部Balthazar分级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临床风险预测的意义。方法检测52例轻症AP(MAP)组和27例重症AP(SAP)组及17例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CRP水平、联合Balthazar分级,并动态观察以上各指标在入院时、入院72 h的变化。结果降钙素原、CRP联合上腹部联合Balthazar分级有高度的敏感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与SAP组降钙素原、CRP、Balthazar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对AP患者采取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CRP联合Balthazar分级对患者的临床分型风险预测、转归愈合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 曹友红孔文涛王小平王福根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 β-tubulin Ⅲ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β-tubulinⅢ在50例胃癌组织及部分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β-tubulinⅢ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31例(62.00%)、9例(4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2,P>0.05)。β-tubulinⅢ蛋白T1组阳性表达率为22.22%(2/9),T2组阳性表达率为37.50%(3/8),T3组阳性表达率为78.79%(26/33),三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1.790),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β-tubulinⅢ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s=-0.481,P<0.05);β-tubulinⅢ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为38.89%(7/18),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5.00%(24/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376);β-tubulinⅢ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β-tubulinⅢ在胃癌中表达率稍高于癌旁组织,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 曹友红马平王福根许春芳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