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 作品数:55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
- 随着精准医学的提出和推进,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建设近年来在中国发展很快,基因诊断技术在疾病预防、诊断、靶向治疗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四级质量体系中(图1),质量控制程序是关键环节.如何对检测指标进行有效...
- 吕亚莉钟梅王琼朱凤伟范军振董周寰
- 一种超低温冰箱核酸提取物冻存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低温冰箱核酸提取物冻存装置,包括样本架和样本盒,样本架包括底板、侧板和后板,底板上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有多道导轨,导轨上活动安装有活动板,活动板底部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有滑块,滑块卡...
- 王琼石怀银李杰吕亚莉宋欣袁静李金龙
- 文献传递
-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研究概述及解放军总医院CTC两例
-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肿瘤预后评估、疗效评价、肿瘤分期、复发转移检测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前CTC的分离富集方法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检测CTC特异的表面标志物为基本原理,大部分CTC表达上皮细胞标记,因...
- 范军振石怀银吕亚莉钟梅宋欣王琼朱凤伟
- 关键词:恶性肿瘤临床预后免疫识别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共识被引量:15
- 2019年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是临床病理检测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分子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在标本处理、检测步骤、结果判读、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实现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室间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辅助病理诊断和预测临床靶向治疗的疗效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 无董周寰段敏刚高颖郭蕾贾玲李喆刘莉王琼王伟武莎斐朱风伟周立新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细胞遗传学原位杂交检测病理检测标本处理
- 高压电击伤动物肌肉组织超声评估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压电击伤对兔腿部肌肉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选取12只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只。分别于高压电击后2、24、48、72 h,观察实验组兔腿部肌肉组织超声图像,并对相应区域行肌肉组织穿刺活检,获取病理结果。结果高压电击伤后兔腿部肌肉组织的超声图像及组织病理均发生改变。结论通过研究高压电击伤后,兔腿部肌肉组织的超声图像改变,结合相关区域组织病理变化,为进一步指导临床观察高压电击伤后肌肉组织的病变及损伤程度奠定基础。
- 王巍李振彩姚文莲王琼叶庆桂郑海宁
- 关键词:高压电超声病理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诊断及研究中的应用
- 分子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尤其是病理学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本文阐述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PCR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分子生物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分子生物技术在病理学应...
- 王琼吕亚莉钟梅
- 关键词:分子生物技术病理学病理诊断
- 文献传递
- 非小细胞肺癌EGFR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
-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长,其中约80%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但是依靠手术、放化疗等方法疗效甚微,五年的生存率仅为10%-15%。因此,针对不同分子遗传学...
- 王琼吕亚莉钟梅朱凤伟董周寰
- 关键词:K-RAS基因突变靶向治疗
-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富集肿瘤细胞在基因突变检测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富集肿瘤细胞对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影响以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富集49例NSCLC患者的石蜡包埋样本的肿瘤细胞,采用PCR技术对EGFR基因第18、19、20、21号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其结果并比较其与常规肿瘤组织筛选后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的异同。结果 49例NSCLC样本中21例(42.9%)存在EGFR基因突变,包括第19号外显子13例,第21号外显子8例,没有发现两者同时突变的样本。分析外显子突变情况发现,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富集的样本检测突变率42.9%(21/49),高于利用常规筛选后的突变率34.7%(17/49),两种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 5<0.05)。且比较两种方法,可以发现前者检测得到的突变峰峰高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富集肿瘤细胞能有效去除间质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组干扰,更能体现肿瘤细胞基因组状态,有效提高EGFR基因突变检测检出率,有利于患者靶向治疗的临床筛选。
- 董周寰吕亚莉汪进良钟梅朱凤伟王琼石怀银
- 关键词:激光显微切割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突变
- 路易体痴呆的研究进展
- 路易体痴呆(DLB)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二常见神经系统变性引起的痴呆性疾病,国内报道相对较少.神经病理改变介于PD与AD之间,主要为路易体(LB)和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少见.临床表现主要为...
- 韩丁王琼王振福
- 超声观察晚孕期脐带绕颈胎儿脐血管血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比较晚孕期脐带绕颈胎儿羊水内游离段脐动脉与绕颈段脐动脉的血流参数及脐血管走行情况,观察颈后压迹深度与绕颈段脐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9月及2021年2月在某院就诊的38例存在胎儿脐带绕颈1周的晚孕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游离段脐动脉与绕颈段脐带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MV)、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S/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等血流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验证胎儿颈后压迹深度与绕颈段脐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游离段脐血管与绕颈段脐血管的走行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孕妇羊水内游离段脐动脉与绕颈段脐动脉的PSV、EDV、MV、RI和PI无统计学差异(P>0.05),游离段脐动脉S/D较绕颈段脐动脉高(P<0.05)。颈后压迹深度与绕颈段脐动脉S/D、RI及PI均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0.11和0.09,P均>0.05)。绕颈段脐血管中走行直者(33例,占86.84%)多于游离段脐血管中走行直者(12例,占31.58%)。结论:晚孕期脐带绕颈胎儿宜同时选取其游离段脐带及绕颈段脐带测量脐动脉血流参数,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胎儿宫内情况,及时诊断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缺氧情况,降低围生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 冯蕾王琼李焕菊赵红岩
- 关键词:脐带绕颈晚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