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福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脊柱
  • 5篇腰椎
  • 5篇手术
  • 4篇骨折
  • 3篇胸腰椎
  • 3篇椎弓
  • 3篇椎弓根
  • 3篇椎骨
  • 3篇椎间盘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突出症
  • 2篇椎弓根钉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椎体

机构

  • 15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血液中心

作者

  • 15篇王永福
  • 10篇王强
  • 10篇许宇霞
  • 10篇罗为民
  • 8篇何友智
  • 6篇王上元
  • 4篇罗琦山
  • 3篇汪学徽
  • 2篇阳国钧
  • 1篇肖博文
  • 1篇屈健
  • 1篇李远红
  • 1篇谭黎明
  • 1篇王清
  • 1篇罗一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经皮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均行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比较术前和6个月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患者症状和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内固定稳定性。结果: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也无固定失败。术后半年,所有患者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术前,且Cobb's角低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JOA评分高于术前,而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可以增加内固定系统稳定性,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许宇霞罗琦山李远红罗为民何友志王强王永福罗一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短节段固定椎弓根螺钉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失败原因。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采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患者421例,其中男279例,女142例;年龄21~59岁,平均39.7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位于L3~413例,L4~5319例,L5S189例。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改良Macnab标准)、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失败率及复发率。结果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1.6个月。手术时间30~100min,平均58.4min;住院时间2~5d,平均3.4d;临床疗效优良率90.3%;PELD失败率4.3%(18/421);复发率0.7%(3/421)。18例失败病例中,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12例(66.7%),复发者3例(16.7%),术后顽固性疼痛者2例(11.1%),神经根损伤者1例(5.6%)。12例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中,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者4例(33.3%),游离型者3例(25.0%),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3例(25.0%),腋下型者3例(25.0%),肩型者1例(8.3%)。其中游离型者中有2例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腋下型和肩型者各有1例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2例顽固性疼痛者,经MRI及CT检查示椎间盘摘除完全,但是有侧隐窝狭窄。结论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要想成功的实施PELD术,仍需要根据椎间盘突出类型进行个体化对待、精确的工作通道置入和手术经验的积累。
王永福何友智王上元许宇霞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分期微创手术治疗成人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远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期微创手术的方式(侧路腰椎间融合术+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成人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凸病人,评估分期微创手术在恢复病人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分期手术治疗的20例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通过EOS成像系统来评估病人术前和术后站立位时冠状面、矢状面、骨盆参数变化。所有病人随访2~5年。比较术前和术后各项参数。结果:一期经侧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时间(231±48)min,术中出血(253±80)mL,第二期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手术时间(155±33)min,术中出血(326±99)mL。两次手术间隔7~42 d。一期侧路腰椎间融合术后影像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二期微创后路固定后这些参数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冠状面上Cobb角从初始(43.1±7.3)°经一期手术后降至(11.4±4.0)°(P<0.01),二期手术后降至(5.5±1.9)°(P<0.01)。在矢状面上,腰椎前凸角从(16.8±8.4)°提高到(30.2±6.8)°(P<0.01),二期手术后恢复到(37.1±4.0)°(P<0.01)。矢状面垂直轴从(10.5±2.4)cm降至(5.3±2.1)cm(P<0.01),二期手术后再降至(3.1±1.5)cm(P<0.01)。在骨盆参数方面,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程度从(33.6±9.6)°下降至(17.8±4.5)°(P<0.01),二期手术后降至(9.9±3.7)°(P<0.01)。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腰痛、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于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病人,侧路椎体间融合术可同时纠正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分期微创手术疗效可靠。
王永福
关键词:微创手术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支撑体在儿童脊柱结核前柱重建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儿童脊柱结核前柱重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n-HA/PA66椎体支撑体行儿童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前柱重建手术23例,其中胸椎结核9例,胸腰段脊柱结核9例,腰椎结核5例。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D级14例,E级9例。采用VAS评分、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手术疗效,通过X线片及三维CT评价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支撑体融合及移位下沉情况。结果 23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6(9~36)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1.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8±1.1)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核症状消失,病灶完全治愈,无复发。术前14例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病椎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45.2°±2.5°矫正至28.3°±2.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支撑体脱出、破裂、塌陷等情况出现。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复查X线及三维CT示4例椎体支撑体出现轻微下沉,但n HA/PA66椎体支撑体与相邻椎体终板间均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 n-HA/PA66椎体支撑体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的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是一种儿童脊柱结核病灶清除脊柱前柱重建手术的理想支撑及植骨材料。
王强罗为民许宇霞何友智王永福
关键词:人工椎体脊柱结核儿童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4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研究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式手术,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镇痛药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脊柱损伤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其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何友智王永福许宇霞王强
关键词:脊柱创伤微创手术手术治疗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两种不同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该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62例,均采用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将所有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Ⅰ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Ⅱ组:后正中入路组。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Cobb角纠正率、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的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Cobb角纠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时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第2周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对比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在保证压缩椎体高度复位满意的同时,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疼痛缓解早,术后早期康复等优点。
何友智罗为民王永福汪学辉王上元王强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嗜酸性肉芽肿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G)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7 年10 月~2011 年12 月,3 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在我院接受PV...
王强罗为民阳国钧汪学徽许宇霞王永福
汉族人群XRCC1基因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基因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对368名汉族脑胶质瘤患者和34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XRCC1 Arg194Trp(rs1799782)、Arg280His(rs25489)、Arg399Gln(rs25487)三种多态性进行直接测序。结果胶质瘤组Arg280His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中频率(9.65%vs 16.04%,OR=0.60(0.46—0.80),P〈0.001);GA与AA基因型频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58%vs22.83%;1.36%vs4.63%)。Arg399GlnA等位基因频率胶质瘤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8.72%vs30.06%,OR=1.29(1.11~1.49),P=0.001);GA或AA基因型的频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38%vs38.15%;16.03%vs10.98%)。rs1799782(Arg194Trp)等位基因或基因型频率未发现不同。结论中国汉族人群XRCC1基因Arg280His(rs25489)和Arg399Gln(rs25487)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胶质瘤的易感性。
王永福谭黎明屈健罗为民王上元罗琦山何友智
关键词:XRCC1胶质瘤多态性易感性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25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置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SI)、腰背疼痛VAS评分改善等指标。结果本组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神经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650mL。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16~2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SI及腰背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能充分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恢复脊柱前、中柱力线结构,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减少长期腰背疼痛发生。
王永福罗为民王上元许宇霞何友智王强
关键词:椎弓根钉经椎弓根植骨
ROI-C自锁式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ROI-C自锁式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8月应用前路减压、ROI-C自锁式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8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节段:C3/4 4例,C4/5 8例,C5/6 11例,C6/7 5例。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53.7(30~130)ml;手术时间平均75(55~100)min。无神经血管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28例患者平均随访13(8~21)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7.2±2.1提高至14.3±1.9(P〈0.05),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7.2±1.4)mm VS(5.3±1.8)mm,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X线片提示内固定无松动,椎间高度无丢失。结论 ROI-C自锁式融合器有较优异的材料及力学性能,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简化手术操作步骤、对椎前软组织无干扰的优点,早期疗效满意。
王强罗为民何友智许宇霞王永福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融合器脊柱融合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