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晖

作品数:95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文学
  • 28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9篇文学
  • 25篇报告文学
  • 16篇虚构
  • 9篇艺术
  • 9篇文体
  • 8篇电影
  • 8篇非虚构文学
  • 7篇代文
  • 7篇散文
  • 7篇写实
  • 7篇纪录片
  • 6篇叙事
  • 6篇影像
  • 6篇中国报告文学
  • 6篇文化
  • 6篇文艺
  • 4篇当代文学
  • 4篇语境
  • 4篇作家
  • 4篇文学作品

机构

  • 8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海南师范大学
  • 4篇苏州科技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 1篇人民日报社

作者

  • 90篇王晖
  • 2篇蒋俊
  • 1篇徐肖楠
  • 1篇丁晓原
  • 1篇李晓红
  • 1篇范志忠
  • 1篇谢泳
  • 1篇刘宇清
  • 1篇樊星
  • 1篇周稳
  • 1篇欧阳一菲
  • 1篇钟大丰
  • 1篇万传法
  • 1篇陈敏
  • 1篇陈阳
  • 1篇缪俊杰
  • 1篇赵禹平

传媒

  • 6篇文艺争鸣
  • 6篇中国电视
  • 5篇当代文坛
  • 5篇当代作家评论
  • 4篇南方文坛
  • 4篇江苏社会科学
  • 4篇南京师大学报...
  • 3篇电影评介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作家(纪...
  • 3篇中国当代文学...
  • 2篇广播电视大学...
  • 2篇电影文学
  • 2篇文艺评论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理论与创作
  • 2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文学评论
  • 1篇电影艺术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瘦鹃散文简论被引量:1
2003年
周瘦鹃是20世纪初中国通俗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同时也是出色的散文家。其作于20世纪中叶的以花木草本及苏州地域文化为描述对象的散文文本,显示着作家创作视野的开阔和指向的明确,传达出其融诗词为一体、知感交融、虚实结合之艺术传达方式的鲜明个性。
王晖
关键词:周瘦鹃
新写实小说:“写实”意向与文本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新写实小说作家的"写实"意向为其极富个性化的文本写实方式创造出必要的前提与内核,在此基础上也就出现了诸如池莉的直白式写实、方方的理想式写实、刘震云的隐喻式写实和刘恒的宿命式写实等生成于新写实小说内部的多元的"写实"表达路径。本文选取池莉、方方、刘震云和刘恒等四位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及其文本作为个案,试图从"写实"意向与文本表达的角度审视之,力求重新认识新写实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王晖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
作为美育的影视艺术教育
作为美育的影视艺术教育,凸显的是以培养人和塑造人为中心的教育之道。它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美育,贯穿于人生全过程、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终身教育"的意味;这种教育过程应当充分体现其阶段性和差异性,即根据人的不同年龄阶...
王晖
关键词:影视艺术美育全过程创造力
“艺术的文告”:真的底线、善的方向和美的面容
2010年
如果将梁启超写于1898年的《戊戌政变记》和1903年的《新大陆游记》算作中国报告文学的萌芽的话,那么,报告文学这样一种源自西方的舶来品迄今已在中国发生、发展、成熟、兴旺了一百多年。在这百年间,报告文学在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报告文学在中国内地获得了长足进步,由附庸蔚成大国,无论是社会影响力。
王晖
关键词:非虚构文学作品语言现实主义精神
学者的思与诗——费孝通社会调查和杂文简论
2003年
在近八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作为社会学和人类学家的费孝通写下了堪称经典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章与著作,《江村经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一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取得创新的社会调查著作,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费孝通还写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杂文,它们以其简练朴实的叙述、深邃独立的思想、谈天说地的气势、隽永绝妙的文化意蕴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由此凸现出特有的文学价值。
王晖
关键词:社会调查杂文
青春片与当代社会文化变迁——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大陆青春片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意识形态特质的综合艺术,电影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与此同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电影的发展与流变既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会对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作出反射与回应。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基本治国方略,此后40年,中国大陆青春片持续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21世纪10年代中期出现阶段性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改革开放语境下的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大陆青春片呈现出繁复而多元的历史景观。
王晖
关键词:社会文化变迁青春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美意识形态
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共同体美学的建构与传播被引量:1
2022年
中国非虚构文艺作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从传统到现代、从历史到当下、从民族到世界,其美学形态和理念都在不断演进,但其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和审美逻辑却一以贯之。基于伦理认同的“文化共同体”、致力于共同制作导向的“叙事共同体”、着力于现实观照和历史传承的“精神共同体”、数字交互背景下的“接受共同体”等,共同构建了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对外传播的“共同体美学”。
欧阳一菲王晖
纪实文学的非虚构叙事及其主体诉求——以“故宫三部曲”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非虚构性、文化反思性和跨文体性共同构成纪实文学的基本写作伦理。其中,以田野调查、新闻性和文献性等元素构筑其有别于虚构文体的"非虚构性";以充分表达作家主体诉求的、侧重于反思与批判的思想、情感或文化观念,构筑其"文化反思性";以融合多种文学或非文学因素的艺术表现方式,构筑其"跨文体性"。此"三性"的融合统一显明地标示其文体的独特存在价值。"故宫三部曲"以文学纪实的方式,全景演绎出故宫博物院90年的前世与今生,其对纪实文学"三性"写作伦理的生动实践,成为这一文体当下发展和未来趋向的范例。
王晖
关键词:纪实文学
以“最惬意的路径”呈现“问心之旅”——丁捷非虚构近作漫论
2021年
丁捷的非虚构近作在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正面直击当下社会的问题所在,彰显文本的现实性和真实性要素,显示出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力、诠释力和批判力;其对现实的写实与再现充溢着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哲理反思,是对“深度模式”的执着与遵循,在描述与再现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景观之后,继续追问其成因,并力求给出自己的解决之道;其“随心而至”的文体选择理念与非虚构文学的跨文体性不谋而合,形成了以写实为主,混搭诗意、哲思、反讽等融合多文体特质的文字风格。
王晖
关键词:现实性批判性
作家文本与理论——关于晚近报告文学脉象的对话
2007年
王晖:三年前,也就是2004年,我们曾经就报告文学的局势做过一番讨论。其后,我们又以年度对话的方式,连续三年在《文艺报》等报刊上对报告文学的创作和批评的轨迹进行跟踪。
王晖丁晓原
关键词:《文艺报》纪实文学《长征》非虚构文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