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方浩

作品数:22 被引量:1,174H指数:13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养分
  • 6篇养分资源
  • 5篇畜禽粪
  • 5篇禽粪
  • 4篇氮素
  • 4篇养分资源管理
  • 3篇畜禽
  • 3篇畜禽粪尿
  • 3篇食物链
  • 3篇农业
  • 3篇猪粪
  • 3篇猪粪尿
  • 3篇作物秸秆
  • 3篇污染
  • 3篇秸秆
  • 3篇粪尿
  • 3篇
  • 2篇畜牧
  • 2篇畜牧业
  • 2篇畜禽粪便

机构

  • 2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9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1篇王方浩
  • 19篇张福锁
  • 19篇马文奇
  • 16篇马林
  • 5篇许俊香
  • 4篇刘东
  • 4篇张卫峰
  • 4篇刘晓利
  • 4篇高利伟
  • 3篇魏静
  • 2篇赵路
  • 1篇范明生
  • 1篇王雁峰
  • 1篇刘全清
  • 1篇卞芬茹
  • 1篇李建辉
  • 1篇王激清
  • 1篇覃伟
  • 1篇刘小利
  • 1篇向玥皎

传媒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家禽
  • 1篇世界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资
  • 1篇首届全国测土...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省猪粪尿氮产生量及氨挥发量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根据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在确定不同养殖方式的(农户散养、集约化养殖)各猪种(育肥猪、母猪、幼猪)氮排泄量和NH3排放因子参数基础上,对2004年河北省农户散养和集约化养殖下各猪种粪尿N产生量及NH3挥发量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1)2004年河北省猪粪尿N产生量约为81.6×104t,空间变异性较大,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地区;农户散养下猪粪尿N产生总量约为集约化养殖下总量的2倍;(2)2004年河北省猪粪尿NH3挥发量约为28.5×104t,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地区挥发量最大;农户散养下猪粪尿NH3挥发量约为集约化养殖下总量的3倍多;(3)农户散养、集约化养殖下猪粪尿NH3-N损失率分别为34%、19%,集约化养殖要比农户散养更有利于N素保持与利用,有利于减少NH3挥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刘东马林王方浩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猪粪尿氨挥发
我国畜禽生产体系中磷素平衡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22
2005年
通过畜禽生产体系磷素的实际流动过程——磷素输入和磷素输出,计算了畜禽生产体系磷素的去向,包括畜禽活体磷素去向,不同养殖方式粪尿磷素去向;并对畜禽粪尿回田、排入环境等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动物体磷分配来说,畜禽活体带出的磷大部分分配在骨中,肉猪骨中的磷素占活体带出磷的71.5%,肉鸡骨中的磷素占活体带出磷的71.1%,肉牛骨中的磷素占活体带出磷的71.6%。计算还表明:蛋鸡和肉猪生产体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风险相对其他畜禽生产体系来说最大,中国2001年蛋鸡生产体系向环境排放磷量为30.8万t,占猪牛鸡向环境排放总磷量的43.0%;肉猪生产体系向环境排放磷量为15.3万t,占猪牛鸡向环境排放总磷量的21.3%。还对未来畜禽发展规模以及降低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
许俊香刘晓利王方浩张福锁马文奇马林
关键词:畜禽生产环境效应
中国畜禽粪尿磷素养分资源分布以及利用状况被引量:33
2005年
参照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计算粪尿资源量的方法,研究了2002年我国畜禽粪尿磷素养分资源的状况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我国畜禽粪尿肥资源总量约为33亿t,提供磷(P)318.4万t,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河北、广东、湖南等省。145.7万t粪尿磷资源作为有机肥回田,占粪尿磷资源总量的45.8%;而进入环境的磷约为172.7万t,占粪尿磷资源总量的54.2%。北京和上海粪尿磷资源总量不多,但其单位面积承载的磷却很高,分别为98.7kg/hm2和86.6kg/hm2。
许俊香刘晓利王方浩张福锁马文奇
关键词:畜禽粪尿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被引量:342
2009年
基于统计数据、农户调研数据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中的数据,估算了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数量,并且对其利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资源数量超过7.6亿t,其中,作物秸秆氮、磷(P2O5)、钾(K2O)养分资源数量分别达到776万t、249万t、1342万t。从作物秸秆去向来看,作物秸秆还田、秸秆饲用、秸秆燃烧以及其他去向所占比例分别为24.3%、29.9%、35.3%和10.5%。从不同利用方式下作物秸秆养分还田情况来看,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氮、磷(P2O5)、钾(K2O)养分还田量分别达到304.6万t、175.6万t、966.7万t,占秸秆养分资源量的比例分别为39.3%、70.5%和72.0%,这表明秸秆还田比例及其养分还田比例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王方浩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作物秸秆养分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近年来,作物秸秆资源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河北省农业统计数据并且结合2005~2006年度河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对河北省秸秆资源数量进行了估算,并且分析了2005~2006年河北省作物秸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2006年河北省秸秆数量在4 500万t左右,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数量占秸秆总资源数量的80%以上。在秸秆利用方面,该研究分别从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肥还田)、饲料、生活能源(包括秸秆直接作燃料和做沼气)、原料(秸秆造纸等)、焚烧(包括秸秆田间焚烧和地头焚烧)以及堆弃6个方面进行统计,2006年河北省秸秆还田、饲料和生活能源比例分别为40.7%、24.2%和22.5%。主要作物秸秆中,小麦秸秆还田比例超过50%,达到57.7%,玉米秸秆还田比例也在38.4%。从不同地区来看,以小麦为例,秸秆还田比例从24.7%到96.3%差异较大,小麦秸秆还田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
高利伟王方浩马林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作物秸秆资源利用
美国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2
2011年
本文整理了美国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各主要州的贯彻落实和典型案例,并着重分析了美国针对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集约化畜牧业养分管理的政策法规,提出了对中国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建立的启示。
向玥皎王方浩覃伟马林张卫峰张福锁
关键词:土壤环境政策
中国食物链氮素资源流动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活化氮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研究利用养分流动方法,利用模型量化氮素流动特征的指标,阐明我国食物链氮素流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GDP增长,在食物消费拉动下,2005年人均化肥、饲料、食物氮素消费量分别为1980年的2.1、2.2和1.3倍,养活一个中国人的资源代价在增加。中国食物链氮素库存量和流量大幅增长,1980年到2005年农田氮素总流量从2104×104t增加到4355×104t,动物生产体系氮素流量从745×104t提高到2255×104t,家庭消费系统氮素流量从313×104t增加到436×104t。然而,2005年食物链氮素生产效率仅为9%,废弃物循环率下降。与此同时,食物链氮素流动排放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2005年食物链系统进入环境的氮素为4288×104t,是1980年的2.4倍。
马林魏静王方浩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养分资源管理资源流动粮食安全
我国畜禽粪便中氮素养分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被引量:76
2005年
根据2002年的畜禽统计数量、畜禽粪便排泄量和氮素养分含量等数据,通过实际计算畜禽粪便中的氮素养分量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不同省区的各种畜禽粪便中氮素养分资源量、分布和去向。结果表明,各种畜禽相比,牛粪中的氮素养分量最大;省区间河南省的畜禽粪便中氮素养分量最多;据估算,畜禽粪便中有50%的氮素养分流失,50%的氮素养分回田利用;部分省区的单位面积畜禽粪便的氮素承载量已经超出了欧盟制订的农田有机肥氮的限制标准170 kg/hm2。
刘晓利许俊香王方浩张福锁马文奇
关键词:植物营养畜禽粪便氮素养分
黄淮海三省两市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基于历年统计数据和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黄淮海地区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黄淮海地区秸秆资源数量达到2.1亿t,秸秆N、P2O5、K2O、C养分资源产生量分别在189.8、60.0、298.2、8944.8万t。从秸秆资源利用来看,2006年秸秆还田比例较2000下降6.1%,其中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上升16.7%,河南和山东两省秸秆还田比例分别下降13.6%、12.6%。从主要作物秸秆还田比例分析,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中,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还田比例历年平均分别达到65.1%、53.0%;河南和山东分别为56.5%、57.1%,44.8%、18.1%。作物秸秆养分还田情况表明:各种秸秆养分中,N、C养分还田比例较低,只有不到50%,大量损失到环境中去;P2O5、K2O养分还田比例较高,平均在60%以上,这与假设的秸秆作燃料和饲料养分的还田率有关,估算中假设大部分畜禽排泄物和秸秆燃料的灰分能够及时还田。因此,加强畜禽粪便和灰分的管理,增加其还田比例,是提高养分循环利用率和减少秸秆养分利用过程中损失的重要途径。
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王方浩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有机碳资源利用黄淮海地区
中国玉米生产-消费体系养分流动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物质流和养分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沿玉米生产的肥料投入到玉米消费过程,研究氮、磷养分流动;以2004年为例,分析了中国玉米生产消费过程中氮、磷养分流动特点和资源的利用效率。2004年玉米生产投入化肥氮(N)549.6×104t、磷(P2O5)211.2×104t;共收获养分氮(N)342.9×104t、磷(P2O5)139.4×104t,其中75%的氮和68%的磷被利用,最终进入家庭的氮占22.3%,磷为15.0%;秸秆中氮的还田率只有47%,磷的较高,在80%左右,可见秸秆还田是归还土壤磷的有效措施。玉米生产要消耗大量的资源,2004年生产1t玉米养分,消耗的化肥氮、磷养分相当于煤5.2t、磷矿资源12.1t。因此,优化玉米整个生产与消费体系中养分的流动,对于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具有重要作用。
李建辉马林王激清王方浩马文奇张福锁
关键词:养分资源管理养分流玉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