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福
- 作品数:134 被引量:690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异种脑内移植治疗偏侧帕金森病样猴和大鼠的实验研究
-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中脑黑质(SN)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而减少,导致黑质纹状体系统内DA含量大幅度减低,出现一毓临床表现.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已证明脑移...
- 王振福
- 关键词:脑内移植帕金森病嗜铬细胞
- 文献传递
- 103例国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 为全面了解国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在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网上检索1980年~2009年有关psp的报道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共56个研究103例患者被搜集.所有病例均为散发.其中,34.3%的患者其发病症状为肢体强直和运动减少,95.1%的患者为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辅助检查方面,70.5%的患者提示脑电图结果异常;21.4%的患者呈现脑脊液轻度异常;37例患者行ct检查,5.4%提示中脑萎缩;55例患者行mri检查,16.4%显示中脑萎缩.11例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均<23分.共有9例患者进行了病理学的检查.所有患者均未进行基因检查.40例患者在发病初期被误诊,分别有58%和18%的患者被误诊为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综合征(pds).共有44例患者进行左旋多巴、金刚烷胺和苯海索治疗,仅有7例患者在运动方面有改善,没有患者在眼球运动上有改善.结论 psp为散发性疾病,通常是中老年发病.性别在发病年龄上无差异.女性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短于男性.肢体的强直-少动及早期的姿势不稳是发病时最常见的两个症状.伴随着疾病的发展,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及肢体的强直-少动有更高的出现率.mri是用于psp诊断的一项常见的、敏感的及无创性检查.psp患者在发病早期通常被误诊为pd或pds,使用抗帕金森治疗通常效果较差.
- 侯静陈彤张晓红吴卫平王振福郭瑞表
- 关键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缺血性疾病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疾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北京万寿路地区173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认知功能问卷、血管多普勒检查及部分血生化检查,对其中患有缺血性疾病人群的认知功能与非患病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闭塞病人群的MMSE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画钟试验三组比较卒中组得分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影响MMSE得分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史、AAI阳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论: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闭塞疾病影响认知功能,可作为认知功能下降的预示指标。
- 陈彤王鲁宁王振福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
- 老年脑微出血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搜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科住院患者217例,年龄60~96(81±6)岁。采集病史及实验室资料,签署知情同意。采用GE公司1.5T扫描仪行常规磁共振及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检查,分别记录各个脑叶及脑区的CMBs病灶数。结果本组CMBs检出率为39.2%,随年龄增长CMBs的检出率逐步增高。皮层CMBs病灶多位于额颞叶,深部CMBs病灶多见于深部白质和丘脑。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脑出血史及脑梗死史是CMBs的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年龄(OR 1.677,95%CI 1.061~2.652,P=0.027)、高血压病(OR 5.415,95%CI 1.723~17.016,P=0.004)及脑出血史(OR 4.065,95%CI 1.129~14.629,P=0.032)与皮层CMBs密切相关。脑梗死史(OR 3.376,95%CI 1.661~6.863,P=0.001)是深部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部位的CMBs相关危险因素不同。
- 高中宝赵杏丽王炜尚延昌时霄冰柏秀娟郭艳娥王振福吴卫平
- 关键词:老年人脑微出血
- 路易体痴呆-神经病理分子影像进展
- 路易体痴呆是值得重视的疾病。本文介绍了路易体痴呆的相关历史与概念,结合文献介绍了神经病理及分子影像学的研究结果以及基于多模态分子影像学检查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鉴别诊断。
- 王振福
- 微囊化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偏侧帕金森病样大鼠及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 1999年
- 以右侧帕金森病样大鼠和猴为模型,分别将微囊化和非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及空微囊定向植入右侧脑纹状体内,观察动物行为、脑组织生化和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植入的BCC能够在异种脑内存活、分泌多巴胺等单胺类物质并纠正帕金森病样大鼠及猴的异常行为。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可明显地延长BCC在异种宿主脑内的存活时间,作用超过10个月。微囊化BCC脑内移植有望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 薛毅珑王振福李新建高军茂齐增飞钟大光崔忻马小军王鲁宁朱克
- 关键词:嗜铬细胞震颤性麻痹
- 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脊髓蛛网膜下移植治疗慢性疼痛患者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2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BCC)异种移植对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应、作用持续时间及毒副作用。方法 用Sun氏微囊制作法将BCC包裹于APA微囊内 ,用常规腰穿法将 5ml微囊化BCC(5~ 7)× 10 6悬液注入患者L3~ 5蛛网膜下。结果 2 0例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在 1或 2次注射后 ,疼痛迅速减轻 ,疼痛缓解率为 90 %。在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 ,其中 3例停用镇痛药时间超过 2 0 0d。结论 APA微囊化BCC异种移植于慢性疼痛患者脊髓蛛网膜下 ,可安全、迅速、长时间、有效地发挥镇痛作用。
- 薛毅珑何立敏李留树王捷王振福李新建张莉崔忻朱建华罗芸钟大光李雁凌
- 关键词:慢性疼痛BCCAPA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特点及循证医学分析: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观察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MRI检查的异常发生率、病灶特点,探讨脊髓MRI检查在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993-01/2003-12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例临床明确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使用GE1.5TMRI扫描机进行脊髓检查,扫描包括脊髓矢状位T1,T2加权,轴位T2加权。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的全文数据库1994/2003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相关的文献,检出MRI资料明确的23篇文献146例患者进行总结。结果:①3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脊髓MRI的特点:病例1中下胸髓后索区对称性长T2高信号;病例2C2~6水平后索区对称性等T1、长T2高信号;病例3C2,4~5水平后索区散在点片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②检索的23篇文献中共85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脊髓MRI异常,其中胸髓受累57例(67%),颈髓受累18例(21%),颈胸髓同时受累10例(12%)。③23篇文献中的21篇文献描述了脊髓MRI异常率,总结后发现在146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中76例脊髓异常信号,脊髓异常的发生率为52%。76例脊髓MRI异常患者中有58例描述了后、侧索受累情况,其中46例单独后索受累(79%),12例后、侧索同时受累(21%),无单独侧索受累病例。④病灶在T1加权像为等信号或稍长信号,T2加权像为长信号,多为对称长条形,可出现增强效应,维生素B12治疗后T2加权像上高信号病灶缩小,甚至消失。结论: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胸髓的后索常见对称性长条形MRI异常信号,MRI检查有助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
- 王振福彭进才王炜贾建军解恒革朱明伟王鲁宁
- 关键词:脊髓疾病维生素B12缺乏
- 磁共振成像对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头颅MRI检查在出血性腔隙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诊断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发病时症状轻微,体检未发现新的体征,部分病例发病后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均经头颅MRI证实为单发或多发,直径为0.2~15mm的圆形或类圆形出血灶,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无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现象。结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隐匿,MRI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孙彬彬贾建军马志忠汤洪川王鲁宁王振福
- 关键词:脑出血磁共振成像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二家系
- 2018年
- 例1:患儿(1-Ⅳ-17),女,3岁。因“自幼行走不能3年”于2011年5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患儿无明显诱因自幼行走困难,站立姿势异常,双足尖着地,无法独自行走,易跌倒,上述症状有晨轻暮重现象,下午双下肢僵直,夜间明显。
- 杨扬孙虹王炜王振福吴卫平
- 关键词: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家系双下肢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