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辉

作品数:3 被引量:12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后移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湿沉降
  • 1篇小麦
  • 1篇小麦产量
  • 1篇利用率
  • 1篇免耕
  • 1篇秸秆
  • 1篇秸秆还田
  • 1篇还田
  • 1篇黄土区
  • 1篇降尘
  • 1篇保护性耕作
  • 1篇N沉降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凤翔县农技中...
  • 1篇陕西省农业厅

作者

  • 3篇王志辉
  • 2篇同延安
  • 1篇陈占全
  • 1篇陈祥
  • 1篇刘学军
  • 1篇高玉亭
  • 1篇李月梅
  • 1篇乔丽
  • 1篇张颖
  • 1篇亢欢虎
  • 1篇杨江锋
  • 1篇俞建波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青海科技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土区降水降尘输入农田土壤中的氮素评估被引量:26
2008年
随着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活性氮的急剧增加,大气氮沉降亦明显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生态系统的响应也逐渐表现出来。研究黄土区氮沉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与平衡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为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为研究氮沉降的环境生态效应和生物有效性提供科学支撑。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样器对陕西杨凌和洛川地区2006~2007年的降水降尘输入氮总量、月动态变化及各形态N的贡献率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杨凌点2006年总降雨量为507.8mm,总N沉降通量为20.6kg/(hm2.a),其中N湿沉降通量为19.1kg/(hm2.a),占93%;降尘输入的N通量为1.5kg/(hm2.a),占7%。总N沉降通量中NO3--N为7.3kg/(hm2.a),占36%。洛川点2006年6月~2007年5月总降雨量为579.5mm,总N沉降通量为12.7kg/(hm2.a),其中N湿沉降通量为11.4kg/(hm2.a),占90%;降尘输入N的通量为1.2kg/(hm2.a),占10%。总N沉降通量中NO3--N为8.7kg/(hm2.a),占69%。两个点N沉降通量和氮素形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活性N主要来自人为活动,即农业生产排放的活性N。
王志辉张颖刘学军同延安乔丽雷小鹰
关键词:N沉降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在青海省的推广建议
2009年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对青海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进展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浅述。
王志辉陈占全李月梅高玉亭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还田
氮肥后移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01
2008年
为改变小麦"一炮轰"施肥存在的弊端,通过两个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后移模式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旨在了解冬小麦对氮素吸收和转运规律,为实现冬小麦超高产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传统"一炮轰"施肥技术相比,氮肥后移可以提高冬小麦的子粒产量、穗数及氮肥利用率,以N4处理(50%作为基肥,50%返青后追施)最高,两个试验点产量分别达到3857和8240kg/hm^2,增产25.8%和17.3%,穗数增加6.0%和18.1%,氮肥利用率提高111.8%和107.4%。冬小麦氮素累积主要集中在返青后期至灌浆期阶段,因此在保证基肥的条件下,返青期后追施氮肥显得尤为重要。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比较合理的氮肥施肥模式为50%作为基肥,50%返青后追施。
陈祥同延安亢欢虎俞建波王志辉杨江锋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后移氮肥利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