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少洪

作品数:69 被引量:245H指数:8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病理
  • 16篇肿瘤
  • 15篇细胞
  • 13篇腺癌
  • 13篇免疫
  • 10篇胃癌
  • 9篇蛋白
  • 9篇临床病理
  • 9篇淋巴
  • 8篇乳腺
  • 8篇食管
  • 8篇癌组织
  • 7篇乳腺癌
  • 7篇淋巴结
  • 7篇结肠
  • 6篇恶性
  • 5篇上皮
  • 5篇食管癌
  • 5篇组织化学
  • 5篇免疫组化

机构

  • 62篇汕头市中心医...
  • 10篇汕头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莆田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69篇王少洪
  • 30篇沈金辉
  • 18篇吴璇
  • 14篇王媛媛
  • 13篇况丽平
  • 12篇詹晓芬
  • 11篇周厚强
  • 8篇方可君
  • 8篇曾绍文
  • 7篇吴智勇
  • 6篇章克毅
  • 6篇邱晓阳
  • 5篇王奕中
  • 5篇郑春鹏
  • 4篇廖利华
  • 4篇蔡广玲
  • 4篇朱天翔
  • 4篇李锐雄
  • 4篇彭杰青
  • 4篇蓝斌

传媒

  • 8篇广东医学
  • 6篇诊断病理学杂...
  • 5篇癌变.畸变....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四川肿瘤防治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7
  • 6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胎儿肾脏微囊性病变的产前超声表现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探讨胎儿肾脏微囊性病变产前超声特征及肾脏的病理改变。方法 对产前超声检查、临床随访(家族史调查证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1例)或引产后病理检查(5例)证实的6例孕22~32周肾脏微囊性病变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分类诊断特征及引产后肾脏病理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产前超声显示6例胎儿双侧肾脏对称均匀性增大,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肝门脉区回声增粗(2例)呈纤维网格样变(2例),CDFI显示6例肾血管充盈良好,频谱呈高阻力指数血流,羊水指数低于正常或在正常范围内。引产后病理标本显示5例胎儿双侧肾脏弥漫性增大,失去胎儿肾脏特有的"桑葚"状表现,肾皮质及髓质见多发微小囊肿,集合系统发育不良;镜下显示5例胎儿肾实质内见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囊肿,并见肾小管囊性扩张,1例肾小球Bowman囊扩张。5例引产儿尸检病理诊断:胎儿肾小管囊性变4例,肾小球囊性变1例;1例经临床追踪随访后诊断胎儿肾脏微囊性病变。结论 胎儿肾脏微囊性病变产前超声表现为肾脏增大,弥漫性回声增强,病理表现为肾小管或肾小球的弥漫性微囊性扩张。
巨学明王家刚王家刚马雄涛郑芝祥王少洪
关键词:多囊肾疾病病理学
前列腺癌分子诊断标记物研究进展
2012年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检测是筛查前列腺癌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其对Pca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理想,在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病人中亦升高。
廖利华王少洪
关键词:前列腺癌标记物
胃癌组织中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代谢变化及其作用
2005年
目的探讨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代谢变化与胃癌组织发生及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52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胃标本,检测胃壁组织中CuZnSOD的活性;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uZnSOD在胃壁组织中的分布,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灰度检测.结果胃非粘液性腺癌Ⅰ~Ⅳ级癌灶组织中CuZnSOD活性分别为:(62.85±8.47)、(60.94±6.51)、(36.76±3.73)、(39.04±3.85)NU/mgPr;其癌细胞中CuZnSOD灰度分别为:(128.91±14.11)、(120.07±5.34)、(97.73±5.87)、(83.83±7.28).胃粘液性腺癌组织中CuZnSOD活性为(17.73±1.74)NU/mgPr;其癌细胞多不表达CuZnSOD.CuZnSOD在正常对照组胃泌酸腺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胃粘液性腺细胞中呈阴性表达.结论胃非粘液性腺癌的发生可能来源于分布在胃体和胃底的胃泌酸腺细胞,CuZnSOD具有促进其癌细胞分裂和增生的作用.胃粘液性腺癌的发生可能来源于胃粘液性腺细胞,CuZnSOD与其癌细胞的发生、分裂和增生无关.
王少洪彭杰青沈金辉方可君王奕中章克毅周厚强
关键词:胃癌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癌组织免疫组化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病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病(LIM)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LIM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EBV感染情况及免疫表型。结果临床特点:患者均为青少年(平均年龄19岁),起病急,病程短(平均病程18天),发热,淋巴结肿大,短期自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EBV抗体阳性。镜检:淋巴结基本结构不同程度破坏,斑驳状,无包膜增厚及间质纤维增生。免疫组化:CD30并且CD20(+)的免疫母细胞散在分布,强弱不等。4例标本原位杂交EBER均(+)。结论 LIM是EBV感染引起的青少年自限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诊断时需综合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EBV感染及免疫表型多方面因素,以免过诊断。
王媛媛沈金辉王少洪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析原位杂交
JSB1和C219蛋白在结肠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5年
目的:研究P糖蛋白(P gp)的单克隆抗体JSB1和C219蛋白与结肠腺癌的耐药、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32例正常结肠黏膜、20例结肠腺瘤、96例结肠腺癌、30例死胎结肠黏膜组织中JSB1和C219蛋白的表达。结果:JSB1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结肠腺癌及死胎结肠黏膜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219(P<0.01)。JSB1和C219在死胎结肠黏膜的表达均比正常结肠黏膜高,其中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JSB1和C219在结肠腺癌的表达均比正常结肠黏膜高,其中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29%(5596)、33.33%(3296)与结肠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独表达JSB1或C219、无阳性表达的结肠腺癌病例5年存活率均显著高于二者均呈阳性表达的病例(P<0.01)。结论:结肠腺癌由P gp介导的多药耐药性是天然性的,并且是由多种P gp异构体共同形成的。检测JSB1和C219的表达可作为指导结肠腺癌化疗用药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蔡广玲沈金辉王少洪
关键词:结肠腺癌免疫组化S-P法DUKES分期P-GP介导5年存活率
标本离体固定时间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标本离体固定时间对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16例,将每例患者同一癌组织标本分成5份,根据标本离体固定时间将标本分为A组(5 min)、B组(30 min)、C组(60 min)、D组(90 min)、E组(120 min),每组各116例。采用FISH法检测各组HER2基因,观察各组HER2基因荧光镜检结果,比较各组HER2基因阳性检出率。结果 A、B、C组荧光显微镜下的细胞轮廓完整性、背景干净度均优于D、E组,且橘红/绿色荧光信号强度及数量均强于或多于D、E组。A、B、C组HER2基因阳性检出率均高于D、E组(均P <0. 005)。结论标本离体固定时间可影响FISH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的结果,标本离体固定时间以30 min内为宜,最长不应超过60 min。
詹晓芬王少洪况丽平邱晓阳李帆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模式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模式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病例的复发模式和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胃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76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中,远处转移性复发51例(67.1%)、局部复发45例(59.2%)、腹膜复发12例(15.8%)。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复发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潮汕地区,远处转移性复发和局部复发在胃癌中较多见;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况丽平詹晓芬赵勇强王少洪刘春鹏孙建鸿
关键词:胃切除术复发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000年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 (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分析了 6例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结果  6例恶性GIST均无消化道梗阻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广泛分布于胃 (6 0 % ) ,小肠 (30 % )和其它部位 (10 % ) ,10 %~ 30 %GIST是恶性的 ,表现为腹腔内的扩散或肝转移 ;常规病理学检查 ,GIST与平滑肌瘤 /肉瘤等其它类型的梭形细胞肿瘤不易区别 ,确诊需要免疫组化或 /和电镜检查 ;免疫组化CD34(+ ) ,Vimenti(+ ) ,Desmin(- ) ,Actin (- ) ,S- 10 0 (- ) ;恶性GIST应行根治性手术 ,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 .结论 GIST具有独特免疫组化表型 ,是有别于平滑肌肿瘤的一类成分复杂的间叶性肿瘤 .
邱培才王少洪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病理特征
CD44v6和Ezrin与大肠腺瘤癌变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D44v6和Ezrin在大肠腺瘤癌变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D44v6和Ezrin蛋白在大肠腺癌(80例)、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0例)、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及正常黏膜(20例)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和Ezrin在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腺癌组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及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在淋巴结有转移组、有浆膜层浸润组、III^IV期的表达分别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无浆膜层浸润组及I^II期,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4v6和Ezrin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Logrank=18.587,P<0.05;Log-rank=7.804,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CD44v6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HR:7.582,95%CI:1.605~35.815,P=0.011)。结论:CD44v6和Ezrin的表达与大肠腺瘤癌变、浸润和转移相关,联合检测CD44v6和Ezrin的表达对判断大肠腺瘤癌变及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王媛媛邱晓阳况丽平吴智勇姚晓东杜则澎王少洪沈金辉
关键词:大肠腺瘤CD44V6EZRIN免疫组织化学
潮汕地区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模式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模式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潮汕地区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病例的复发时间和模式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时间和模式的危险因素。结果 217例胃癌复发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9.7±14.7)个月,早期复发144例(66.4%),晚期复发73例(33.6%);局部复发127例(58.5%)、腹膜复发47例(21.7%)、远处转移性复发112例(51.6%)。早期复发组与晚期复发组在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复发模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局部复发、腹膜复发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胃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潮汕地区局部进展期胃癌复发转移主要发生在术后2年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胃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况丽平詹晓芬赵勇强王少洪刘春鹏孙建鸿
关键词:胃癌复发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