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清

作品数:72 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17篇肿瘤
  • 14篇药物
  • 12篇靶向
  • 9篇蛋白
  • 9篇米粒
  • 9篇纳米粒
  • 8篇纳米
  • 8篇给药
  • 8篇分子
  • 7篇载药
  • 7篇口服
  • 6篇脂质体
  • 6篇生物利用度
  • 6篇抗肿瘤
  • 6篇环孢素
  • 6篇环孢素A
  • 6篇给药系统
  • 5篇药量
  • 5篇乙型

机构

  • 69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澳门大学
  • 2篇广东省药品检...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天津药物研究...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国家药典委员...
  • 1篇北京百奥药业...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方正医药研究...

作者

  • 72篇王学清
  • 39篇张华
  • 36篇代文兵
  • 30篇张强
  • 25篇张强
  • 20篇何冰
  • 8篇张烜
  • 6篇王坚成
  • 5篇齐宪荣
  • 5篇吕万良
  • 5篇赫荣乔
  • 5篇胡宏祥
  • 4篇刘亚欧
  • 4篇戴俊东
  • 4篇串星星
  • 4篇宋钦
  • 3篇范洁明
  • 3篇潘荣
  • 3篇林志强
  • 3篇陈斌龙

传媒

  • 14篇药学学报
  • 7篇Journa...
  • 5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注射和黏膜用载体给药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
张强吕万良王学清刘瑜林志强刘亚欧周田彦崔纯莹郑爱萍赵侠张烜王坚成张华代文兵何冰
静脉注射属于侵入性给药,而局部给药是药剂学领域的重要方向和研究前沿。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局部用载体给药系统,开展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探索如何实现载体释药的长效化和跨膜转运的高效化等关键科学问题。 主要科学发现: 1.在新型...
关键词:
关键词:静脉注射药剂学
蚯蚓纤溶酶口服后在大鼠胃肠道的转运分布特点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蚯蚓纤溶酶(EFE)在大鼠胃肠道的转运特点,揭示其胃肠道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及凝血时间评价EFE口服后的抗凝血效果;采用免疫组化法、荧光标记法研究EFE在大鼠胃肠道的转运情况。结果:EFE口服后保持生物学活性,在1.5h左右表现出最强药效。大鼠口服EFE1.5h时,胃和十二指肠中存在大量药物,结肠有散在药物沉积。离体跨膜实验表明结肠部位转运能力最强。结论:EFE口服给药后出现最大药效时,胃及十二指肠为主要吸收部位,EFE体外结肠转运能力强,为制备其肠溶剂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王学清张源潘荣赫荣乔
关键词:蚯蚓纤溶酶胃肠道药效
金纳米粒用于口服内吞转运机制研究的检测方法(英文)
2016年
口服纳米载体可以有效地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与肠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也成为一大热点。在该领域的研究中,物理包载或化学偶联荧光基团的纳米载体常常被选择,但是物理包载荧光染料可能会发生泄漏,影响结果分析,而化学偶联荧光探针可能会改变纳米粒结构的表面特征。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以探究口服纳米粒内吞及跨膜转运的过程、胞内分布和机制。本文选择金纳米粒为纳米模型载体,基于金纳米粒具有光散射的性质,以633 nm波长的激光为激发光源,通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CLSM)检测金纳米粒溶液,肠道上皮细胞内及大鼠肠道中的金纳米粒。结果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反射光的模式,无论在细胞水平还是大鼠肠道中,都能够准确地检测到金纳米粒的信号,进而分析金纳米粒入胞及跨越肠道上皮细胞的过程和胞内分布,且不受背景的干扰,并能借助层扫模式,构建金纳米粒在细胞内分布的3D模型。因此,在不进行荧光探针偶联的条件下,通过反射光分析金纳米粒跨膜转运是准确、简便的方法。
刘德春杨丹何冰代文兵张华王学清袁兰张强唐星
关键词:反射光口服给药
索拉非尼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药物动力学研究(英文)
2011年
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但其在水中难溶,生物利用度低。为了增加索拉非尼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制备了索拉非尼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并以大鼠为实验动物测定了该给药系统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该给药系统以油酸乙酯(20%,w/w)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48%,w/w)为主要乳化剂,聚乙二醇400(16%,w/w)和乙醇(16%,w/w)为助乳化剂,索拉非尼的终浓度为20 mg/mL。该制剂自微乳化后粒径为20-25 nm。与索拉非尼混悬液相比,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可以显著增加索拉非尼的AUC,C_(max)和MRT,降低清除率,T_(max)没有明显变化。尤其是与口服混悬液相比,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近25倍,说明索拉非尼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有望开发成为增加其口服吸收的药物制剂。
刘亚欧范洁明王学清张强
关键词:索拉非尼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相对生物利用度
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与释放度的测定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研究盐酸丁卡因脂质体以及脂质体凝胶的制备方法 ,并考察脂质体及脂质体凝胶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 乙醇注入法制备盐酸丁卡因脂质体 ,研和法制备脂质体凝胶 ,透析法测定盐酸丁卡因脂质体以及脂质体凝胶中药物的释放。结果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盐酸丁卡因脂质体 ,包封率大于 80 % ,脂质体及脂质体凝胶中药物释放均符合Higuchi方程 ,分别为Qt= 0 .7662 +7.5 88t1/2 和Qt = 4.40 81+5 .0 5 9t1/2 ,游离药物凝胶中药物释放符合一级方程 ,为Ln(Q∞ Qt) =18.5 3 4.899t。结论 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凝胶剂对药物有缓释作用 。
王学清齐宪荣刘明辉
关键词: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凝胶
环孢素A-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纳米粒的大鼠相对生物利用度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制备环孢素A HPMCP(两种型号HP5 0与HP5 5 )纳米粒 ,并与新山地明 (Neoral)进行大鼠相对生物利用度与药物动力学行为的比较。方法 以溶剂 非溶剂法制备CyA HP5 0NP与CyA HP5 5NP ,用HPLC法测定其相对生物利用度 ,并用 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3种制剂的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均以 2室模型拟合最佳。与Neoral相比 ,CyA HP5 0NP与CyA HP5 5NP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82 3%和 1 1 9 6 % ,均无显著性差异 ;CyA HP5 0NP与CyA HP5 5NP的K1 0 均较小 (P <0 0 5 ) ,说明药物消除较慢。与CyA HP5 0NP相比 ,CyA HP5 5NP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 4 5 3%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CyA HPMCPNP制备方法简便 ,生物利用度高 ,可望开发为一种新的制剂。
王学清戴俊东张强张涛夏桂民
关键词:环孢素A纳米粒相对生物利用度药物动力学
一种供口服或静脉注射用索拉非尼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口服或静脉注射用索拉非尼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给药系统,由治疗性成分索拉非尼与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制成。
王学清刘亚欧孙佳妮范洁明张强
文献传递
靶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脂质体载药系统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靶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载药脂质体,该脂质体表面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的高亲和力配体修饰。本发明的靶向载药脂质体可以将药物靶向递送至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内,通过作用于肿瘤相关成纤维...
张强代文兵陈斌龙王学清张华刘同舟
文献传递
纳米化色胺酮类化合物CY-1-4诱导B16-F10细胞发生铁死亡被引量:3
2019年
CY-1-4是一种色胺酮类化合物,其抗肿瘤作用已被证实,但其水溶性差,且抗肿瘤作用机制尚未阐明。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首先以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和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poly(ethylene glycol)-copoly(ε-caprolactone),PEG-PCL]为载体材料,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包载CY-1-4的纳米粒(CY-1-4 NPs)以改进其溶解性,测定CY-1-4 NPs对B16-F10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脂质活性氧抑制剂ferrostatin-1和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对CY-1-4 NPs诱导B16-F10细胞死亡的修复作用及原卟啉(protoporphyrin IX,PPIX)对CY-1-4 NPs诱导B16-F10细胞死亡的促进作用,研究了CY-1-4 NPs诱导B16-F10的细胞毒是否存在铁死亡途径。结果表明,纳米化策略可明显改善CY-1-4的水溶性,所得纳米粒粒径约为116 nm,包封率约为83%,载药量约为4.80%。铁死亡机制验证结果表明,CY-1-4 NPs可以明显提高B16-F10细胞内ROS水平,ferrostatin-1和DFO可以一定程度抑制CY-1-4 NPs对B16-F1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而PPIX可以促进CY-1-4 NPs对B16-F10细胞的细胞毒。上述结果均证明铁死亡是纳米化色胺酮类化合物CY-1-4诱导细胞死亡的机制之一。
杨璨羽王大宽邓海亮张华代文兵何冰张强孟祥豹王学清
关键词:黑色素瘤
一种还原响应型药物偶联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还原响应型药物偶联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应用,该药物偶联物包括药物‑药物偶联物和药物‑多肽偶联物,采用还原响应型二硫键将抗肿瘤药物与药物分子或多肽进行偶联并作为载体材料制成纳米粒,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粒粒径在100...
王学清宋钦张强张华代文兵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