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冠男

作品数:48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7篇淋巴
  • 32篇淋巴瘤
  • 29篇细胞
  • 27篇病理
  • 24篇临床病理
  • 21篇细胞淋巴瘤
  • 14篇病理学
  • 11篇预后
  • 11篇临床病理学
  • 10篇免疫
  • 7篇基因
  • 6篇血管
  • 6篇淋巴组织
  • 6篇母细胞
  • 5篇性疾病
  • 5篇肿瘤
  • 5篇组织化学
  • 5篇临床病理分析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44篇郑州大学第一...
  • 6篇郑州大学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河南省肿瘤病...

作者

  • 47篇王冠男
  • 35篇李文才
  • 27篇赵武干
  • 19篇张丹丹
  • 15篇张延平
  • 8篇张明智
  • 7篇高献争
  • 5篇张岚
  • 5篇李晨飞
  • 5篇胡培珠
  • 4篇李晟磊
  • 4篇张旭东
  • 3篇陈旭
  • 3篇张蕾
  • 3篇朱利楠
  • 3篇陈清江
  • 3篇丁梦杰
  • 3篇李玲
  • 3篇韩静
  • 3篇董萌

传媒

  • 15篇中华病理学杂...
  • 7篇临床与实验病...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熟T/NK细胞淋巴瘤中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同源体B1基因突变和表达的检测及意义
2015年
目的研究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组织以及细胞系中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和表达情况,探讨BRAF基因的表达与成熟T/NK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Jurkat细胞、Hut-78细胞、YTS细胞、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58例不同类型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组织和29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BRAF基因第15号外显子的1799位点和第11号外显子的463、465和468位点突变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Jurkat细胞、Hut-78细胞、YTS细胞和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RAF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组织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BRAF蛋白的表达,分析BRAF基因的表达与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疗效的关系。结果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组织和细胞系中BRAF基因均未出现第15号外显子的1799位点和第11号外显子的463、465和468位点突变。正常淋巴细胞、YTs细胞、Hut-78细胞和Jurkat细胞中BRAF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5.207±0.013、8.412±0.615和36.720±1.797,Jurkat细胞中BRAF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淋巴细胞、Hut-78细胞和YTS细胞(P〈0.01)。正常淋巴细胞、YTS细胞、Hut-78细胞和Jurkat细胞中BRA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1±0.003、0.102±0.013、0.113±0.017和0.304±0.010,Jurkat细胞中BRA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淋巴细胞、Hut-78细胞和YTS细胞(P〈0.05)。58例不同亚型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组织中,仅有6例(10.3%)呈BRAF蛋白阳性表达,且全部为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BRAF蛋白表达与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性别、年龄、B症状、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无关(均P〉0.05)。BRAF蛋白在治疗有效组中的阳性率(8.3%)明显低于
马纯政张旭东赵亚敏王冠男张明智
涎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伴导管内生长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涎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伴导管内生长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伴导管内生长的涎腺MALT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具有一般MALT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包括中心细胞样细胞、单核样B细胞,滤泡植入及淋巴上皮病变。特殊之处在于肿瘤细胞在多个扩张的导管内生长,且充满整个导管,导管内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呈单核样B细胞外观,免疫组化导管内肿瘤细胞CD20及bcl-2(+)。结论涎腺MALT淋巴瘤伴肿瘤细胞导管内生长,这种特殊的形态学特征也许对于诊断MALT淋巴瘤有一定意义,但尚需收集更多的样本来验证。
王冠男王哲彦周小鸽谢建兰
关键词:涎腺导管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79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指标。方法选择手术切除或活检的PCNSL临床病例资料79份,采用HE染色及En Vision二步法观察PCNSL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单因素分析患者发病年龄、部位深浅、病灶数目、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及分子亚型同预后的关系,并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PCNSL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为常见,且以非生发中心(non-GCB)细胞来源多见。单因素结果显示:发病年龄、IPI指数、Bcl-6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IPI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PCNS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预后差,生存率低,IPI评分是独立预后因素。DLBCL生发中心(GCB)与non-GCB亚型预后未显示有显著差异。
胡培珠李蒙蒙赵武干李晨飞王冠男张丹丹张延平李文才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八例临床病理学及遗传学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wPTCL-TFH)临床病理学及遗传学特点,并与结内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nPTCL-TFH)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对比分析,以加深对该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诊断的wPTCL-TFH 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BIOMED2法)情况,并用Sanger测序法检测IDH2 R172基因突变情况,最后通过电话随访患者。结果: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62.5岁(年龄范围30~75岁),临床均无发热及皮疹,PET-CT/CT均表现为韦氏环部位黏膜增厚或肿块伴多发淋巴结肿大,5/7例处于进展期(Ⅲ/Ⅳ期);光镜下特征性的表现为黏膜内单一的小-中等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缺乏多形性炎性细胞背景及滤泡外滤泡树突细胞网(FDC网)的增生,5例可见胞质透明T细胞;多数黏膜表面伴有溃疡(6例)及局部-广泛的黏膜内腺体消失(7例);2例见上皮样组织细胞构成的肉芽肿结构;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均表达CD4及2种或2种以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PD-1(8/8)、bcl-6(8/8)、CXCL13(7/8)及CD10(1/8);6例CD30阳性;4例EBER原位杂交阳性;8例TCR基因均呈单克隆性重排;6例IDH2 R172基因均未见突变。1例患者在随访18个月时死亡,其余7例存活(随访时间3~10个月不等)。结论:wPTCL-TFH少见,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nPTCL-TFH相似,与AITL有部分重叠;有必要将其从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中鉴别出来;综合临床、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张丹丹李盼胡培珠王冠男赵武干张延平李文才
关键词:淋巴瘤外周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病理学韦氏环
结膜内眦部和眼眶前部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一例
2017年
患者女性,27岁。因左眼内下方结膜肿物切除术后1个月复发15d,于2014年8月29日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入院治疗。1个月前患者在当地医院行左眼内下方结膜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梭形细胞瘤。15d前病变复发逐渐增大至条索状肿物。入院检查:
刘白雪张珂朱豫李文才王冠男
关键词: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结膜肿物内眦部眼眶术后病理诊断入院检查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伴t(9;22)(q34;q11.2)1例被引量:2
2019年
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双侧颈部肿块20余天入院,查体:侧颈部、腹股沟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 cm×3 cm,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约2 cm可触及。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占86%,其中原始淋巴细胞占83.6%,胞核圆形、不规则形,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疏松。初步诊断为淋巴瘤。患者发病后随访11个月,经VDCP+达沙替尼治疗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经Hyper-CVAD-A+达沙替尼化疗后部分缓解,为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给予鞘内注射,未合并感染,无明显骨髓抑制,一般情况尚可,未见累及骨髓及其他部位转移。
陈旭李文才赵武干王冠男李烨
关键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基因融合病例报道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继发/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继发/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病理确诊为nTFHL-AI后继发或合并DLBCL病例,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编码RNA(EBER)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收集临床随访资料。结果(1)收集到3例nTFHL-AI继发DLBCL和3例nTFHL-AI合并DLBCL共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40~74岁,中位年龄57岁。病变部位均位于淋巴结。其中4例可见骨髓累及(4/6),Ann Arbor分期均为Ⅲ/Ⅳ期(6/6)。(2)6例nTFHL-AI(其中3例为复合型淋巴瘤中的nTFHL-AI区域)均表现为典型nTFHL-AI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6例DLBCL(其中3例为复合型淋巴瘤中DLBCL区域)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如下:5例DLBCL形态为弥漫成片异型大细胞,均弥漫强表达B细胞标志物CD20和CD79α,另1例继发DLBCL形态为大细胞伴明显浆细胞分化且CD20表达减弱,这6例DLBCL免疫表型均提示为活化B细胞起源,6例中3例为肿瘤细胞EB病毒弥漫阳性(热点区>100个/HPF),符合EB病毒阳性DLBCL诊断标准。与nTFHL-AI区域相比,DLBCL区域CD30和MYC阳性表达率上调(n=5)。6例中4例行FISH检测均未发现C-MYC、bcl-6和bcl-2基因断裂。(3)6例患者中4例确诊后接受化疗,2例对症治疗。3例nTFHL-AI继发DLBCL病例中,2次肿瘤发生间隔时间为2~20个月。随访时间3~29个月,6例中3例死于本病。结论nTFHL-AI继发/合并DLBCL非常少见。nTFHL-AI中EB病毒感染B细胞增生与继发EB病毒阳性DLBCL有关,但仍存在EB病毒阴性病例,提示其他可能的发病机制。nTFHL-AI相关的DLBCL中MYC表达上调提示其在B细胞淋巴瘤转化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临床需注
王冠男赵武干张丹丹张延平刘恩杰路素素李文才
关键词:病理学
乳腺癌子宫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3年
乳腺癌的远处转移好发于骨、肺、肝,乳腺癌子宫转移则非常少见,这给临床鉴别诊断子宫原发肿瘤及乳腺转移癌带来了困难。本文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1月收治的1例乳腺癌子宫转移,从病理及免疫组化方面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
米海龙谷元廷王冠男吕鹏威
关键词:乳腺炎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6例脾脏LCA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D31、CD34、FⅧAg、CD68、ERG、CD4、AAT、Lysozyme、Ki-67等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脾脏LCA影像学检查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镜下见肿瘤组织由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组成,血管腔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也可形成乳头状突起突向管腔,管腔或乳头状突起衬覆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胞质丰富、粉染,无异型性,部分细胞体积较小,呈锯齿状,部分细胞质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表型:至少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管源性标记16例(CD31、CD34、FⅧAg等);至少表达一种组织细胞源性标记16例(CD68、AAT、Lysozyme等);不表达上皮源性标记;Ki-67增殖指数5%~10%。15例患者行全脾切除术,1例患者行部分脾切除术,随访时间5~92个月,16例患者除2例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死亡,其余均生存状况良好,未出现复发。结论LCA确诊需依靠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免疫表型双表达是其重要特征,在LCA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刘欣欣赵武干王冠男刘恩杰张丹丹张延平简翔宇李文才
关键词: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结合Ig基因重排在B细胞淋巴瘤细针穿刺标本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结合PCR检测Ig基因重排在B细胞淋巴瘤(B-celllymphoma,B-NHL)细针穿刺小标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组织学确诊的36例B-NHL和28例反应性增生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例行细针穿刺,对其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染色、FCM免疫表型及细胞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BIOMED-2系统引物分析Ig基因重排情况,总结B-NHL各亚型的FCM免疫表型特点及细胞学特点,以及对比分析FCM与Ig基因重排联合诊断与组织学诊断之间的符合率。结果 36例组织学诊断的B-NHL中,31例经FCM/Ig基因重排可确诊(符合率为86.1%),23例可以区分亚型(符合率为63.9%)。28例组织学诊断的反应性增生中,27例经FCM/Ig基因重排可确诊(符合率为96.4%)。结论 FCM免疫表型联合Ig基因重排在对B-NHL诊断和分型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细针穿刺小标本,但对富于T细胞性大B-NHL和淋巴瘤结内非弥漫性病变的病例诊断意义不大。
王冠男高献争赵武干张丹丹张岚李素红高冬玲李文才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细针穿刺B细胞淋巴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