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国

作品数:647 被引量:4,482H指数:31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2篇期刊文章
  • 8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74篇化学工程
  • 47篇理学
  • 26篇生物学
  • 24篇医药卫生
  • 21篇农业科学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2篇油脂
  • 64篇籽油
  • 57篇磷脂
  • 36篇色谱
  • 36篇煎炸
  • 35篇脂肪
  • 28篇抗氧化
  • 27篇酶法
  • 26篇相色谱
  • 23篇植物油
  • 23篇甾醇
  • 23篇酯交换
  • 22篇用油
  • 22篇炸油
  • 22篇脂肪酸
  • 22篇食用油
  • 22篇煎炸油
  • 21篇油茶籽
  • 21篇脂肪酶
  • 18篇气相色谱

机构

  • 611篇江南大学
  • 31篇无锡轻工大学
  • 18篇国家粮食局科...
  • 16篇丰益(上海)...
  • 13篇武汉轻工大学
  • 12篇暨南大学
  • 12篇山东鲁花集团...
  • 7篇中华全国供销...
  • 7篇中粮东海粮油...
  • 7篇东海粮油工业...
  • 6篇扬州大学
  • 6篇国家粮食局
  • 6篇内蒙古蒙牛乳...
  • 5篇河南省农业科...
  • 5篇教育部
  • 5篇郑州大学
  • 5篇雅士利国际集...
  • 4篇无锡市妇幼保...
  • 4篇中海海洋无锡...
  • 4篇大马棕榈油技...

作者

  • 642篇王兴国
  • 379篇金青哲
  • 176篇刘元法
  • 81篇黄健花
  • 70篇刘睿杰
  • 62篇常明
  • 31篇宋志华
  • 31篇单良
  • 28篇王小三
  • 23篇裘爱泳
  • 22篇张晖
  • 20篇李进伟
  • 19篇金俊
  • 18篇孟宗
  • 17篇汪勇
  • 16篇薛雅琳
  • 15篇张康逸
  • 13篇邹孝强
  • 13篇王珊珊
  • 12篇曹栋

传媒

  • 320篇中国油脂
  • 51篇中国粮油学报
  • 42篇粮食与油脂
  • 20篇食品工业科技
  • 16篇食品科学
  • 15篇粮油加工
  • 11篇粮油食品科技
  • 11篇食品与生物技...
  • 5篇农业机械
  • 5篇中国粮油学会...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食品科技
  • 4篇粮油加工与食...
  • 4篇中国粮油学会...
  • 4篇全国油茶技术...
  • 3篇粮食与饲料工...
  • 3篇西部粮油科技
  • 3篇粮油加工(电...
  • 3篇冷饮与速冻食...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2篇2023
  • 19篇2022
  • 11篇2021
  • 20篇2020
  • 17篇2019
  • 31篇2018
  • 36篇2017
  • 34篇2016
  • 28篇2015
  • 38篇2014
  • 51篇2013
  • 44篇2012
  • 46篇2011
  • 19篇2010
  • 30篇2009
  • 43篇2008
  • 29篇2007
  • 23篇2006
  • 25篇2005
  • 18篇2004
6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相微萃取(SPME)在天然乳脂风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富集天然乳脂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并对3个固相微萃取头进行了比较。天然乳脂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一些酮醛类,酸类和内酯类物质,但不同固相微萃取头对天然乳脂的各挥发性成分的吸附性能有所差别。本试验对CAR/ PDMS、PDMS/DVB、PDMS三种固相微萃取头进行了选择,结合GC—MS分析发现PDMS/DVB对天然乳脂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吸附效果最好,能检出2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酮醛类7种,酸类9种,内酯类4种。SPME-GC/MS为乳脂风味物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侯园园王兴国刘元法
关键词:风味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榧籽油的金松酸结构鉴定及成分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榧籽油所含的特殊脂肪酸——金松酸的结构,并对不同产地香榧籽油和木榧籽油的脂肪酸和主要微量成分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榧籽油主要含有亚油酸(39.85%~46.15%)、油酸(22.68%~35.10%)、金松酸(9.13%~12.96%)、棕榈酸(7.34%~8.22%)、硬脂酸(2.64%~3.03%)等9种脂肪酸;其中,金松酸是一种特殊脂肪酸,其结构为顺5,11,14-二十碳三烯酸;榧籽油主要含有β-生育酚(1 325.75~1 769.06 mg/kg)、β-谷甾醇(921.87~1 167.91 mg/kg)、α-生育酚(208.69~272.20 mg/kg)等7种微量成分。
毛家辉赵晨伟王建峰周宇驰田华金青哲王兴国
关键词:脂肪酸
膜过滤生产食品级浓缩大豆磷脂过程中膜污染清洗方法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了膜法制备食品级浓缩磷脂过程中膜污染的清洗问题。实验研究了生产过程中正己烷溶剂溶清洗及重度污染后NaOH溶液清洗对无机膜的膜通量、产品丙酮不溶物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滤过程中适时地用含水率低的正己烷清洗系统可较理想的延缓膜污染。对于重度膜污染,采用2g/dLNaOH溶液80℃清洗2h后用清水冲洗可使膜通量达到最优水平,产品丙酮不溶物含量超过质量分数60%。
刘方波刘元法王兴国金青哲
关键词:膜污染膜微滤
油脂氧化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3年
该文分析油脂空气氧化、高温氧化、热质变主要劣变路径与产物;评述以氧化产物评价酸败程度策略,经典初级氧化产物、次级氧化产物指标方法,氧化三酰甘油聚合物及高效体积排阻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在初榨油质量控制与掺伪鉴别方面应用前景。
曹文明王鑫包杰金青哲王兴国
关键词:油脂氧化油脂酸败
维生素C-磷脂复合体抑制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氧化应激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比较维生素C-磷脂复合体(VitC-PC)和VitC体外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氧化应激的活性,本研究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外培养,用沙门氏菌脂多糖(LPS)诱导氧化应激,分别用不同浓度VitC和VitC-PC进行处理,测定培养液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细胞内诱导性NO合成酶(iNOS),以评价细胞炎性反应、细胞膜完整性和脂质过氧化程度。同时静息态腹腔巨噬细胞与不同浓度的VitC或VitC-PC共孵育,测定细胞内VitC浓度,以评价细胞摄取VitC或VitC-PC的效率。结果发现,在高浓度添加VitC时,巨噬细胞摄取VitC-PC的效率高于VitC(P<0.05),VitC-PC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NO、发生脂质过氧化(产生MDA)和细胞膜损伤(LDH泄露)的效率显著高于VitC(P<0.05)。因此,本研究证明VitC-PC比VitC更易进入细胞内部发挥抗氧化作用。
齐策金青晢王兴国
关键词:小鼠巨噬细胞脂多糖氧化应激
磷脂及磷脂酰胆碱生物学功能被引量:29
2002年
本文研究了磷脂的生物学功能及机理,认为在磷脂中,磷脂酰胆碱是最值得关注的磷脂之一。
曹栋裘爱泳王兴国
关键词:生物学功能磷脂磷脂酰胆碱
植物油中的色素及吸附脱色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2年
植物油中的色素不仅会影响油脂的色泽,还会降低油脂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脱色过程是去除油脂不良色泽的重要工序,而吸附脱色是油脂企业加工过程中最常用的脱色方法。概述了植物油中色素的来源以及色素的存在对油脂营养和安全性的影响,简要介绍了膜脱色法、光能脱色法、超声辅助脱色法、热脱色法、吸附脱色法等常见的脱色方法,综述了活性白土、活性炭、凹凸棒土(石)、硅胶和复合脱色剂等吸附剂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吸附脱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如脱色过程中废白土处理率低、深色油脂脱色难,并提出了解决建议(提高废白土中油脂的回收利用,开发针对性的脱色方法等),最后针对目前油脂工业脱色技术的现状和在脱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张文龙黄成义赵晨伟金青哲王兴国
关键词:植物油色素吸附脱色吸附剂
流态溶血磷脂性能及HLB值的测定被引量:7
2003年
测定了流态大豆溶血磷脂的理化指标。研究了在不同pH值下流态溶血磷脂的乳化性能,证明溶血磷脂有很好的抗酸能力。测定了溶血磷脂的HLB值,并推导了溶血磷脂酸值和HLB值的关系。
汪勇欧仕益李爱军王兴国
关键词:HLB值大豆
木本油料油脂和饼粕产品开发被引量:25
2015年
简要介绍了我国28种重要木本油料内含的油脂与脂肪酸、蛋白质与氨基酸、微量成分的组成、含量、特点与利用价值以及其油脂和饼粕产品的开发现状,既包括传统的木本油料如油茶籽、核桃、扁桃、花椒籽、椰子、杜仲籽、文冠果、翅果,也有新兴的木本油料如牡丹籽、茶叶籽、美藤果、盐肤木、光皮梾木等,旨在为木本油料油脂与饼粕产品的开发与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供依据。
金青哲王丽蓉王兴国李碧霞
关键词:木本油料油脂饼粕
无锡地区人乳脂肪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分布被引量:13
2015年
采集无锡地区150例人乳样品,提取乳中脂肪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人乳脂肪中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乳脂肪总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主要为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随着泌乳期的延长,中碳链饱和脂肪酸(C8∶0、C10∶0、C12∶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含量逐渐增加,而部分长碳链饱和脂肪酸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明显下降。人乳脂肪中sn-2位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70%,主要为棕榈酸。
夏袁项静英曹晓辉曹敏恺金青哲王兴国
关键词:人乳脂肪酸
共6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