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体惠

作品数:8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宁德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锁定钢板
  • 3篇钢板
  • 2篇眩晕
  • 2篇远端
  • 2篇远端骨折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锁定钢板治疗
  • 2篇前路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颈前
  • 2篇颈前路
  • 2篇颈性
  • 2篇颈性眩晕
  • 2篇颈椎
  • 2篇颈椎不稳
  • 2篇巨细胞

机构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王体惠
  • 6篇王旭
  • 6篇苏郁
  • 4篇刘寿坤
  • 2篇王晓露
  • 2篇许庆山
  • 2篇陈继良
  • 2篇朱建福
  • 1篇韩德韬
  • 1篇李婷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颈前路重建稳定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颈前路重建稳定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颈性眩晕的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通过电话、门诊预约等方式对福建省立医院骨一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
王体惠
关键词:颈性眩晕颈椎不稳交感神经手术
文献传递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讨论该病变可接受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23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12例,腓骨近端复发并胫骨转移1例)根据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选择不同手术方式:9例行瘤段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术;13例行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和内固定术(植骨9例,骨水泥填充4例),1例行截肢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50个月。术后3例复发,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1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80%;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组2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95%。结论根据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肿瘤复发的控制及后续治疗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苏郁胡扬华王旭刘寿坤王体惠
关键词:膝关节骨巨细胞瘤骨重建
PKP治疗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PKP治疗转移瘤性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转移瘤性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共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结果]A组术后7 d、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63±0.92)分、(3.45±0.86)分;B组术后7 d、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1.95±0.82)分、(1.73±0.81)分,B组患者比A组VAS评分降低更快,B组患者疼痛明显减小,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7 d JOA评分为(42.53±2.64)分,B组为(62.34±6.78)分;A组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为(44.21±3.29)分,B组为(68.23±7.46)分,可见在JOA评分上,B组比A组患者升高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分别为(31.11±7.82)分与(32.34±7.95)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之后,A组患者术后7 d的SF-36评分为(43.57±7.42)分,B组为(62.34±6.78)分,B组生活质量提高速度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和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能有效改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SF-36评分,但相对于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VAS评分降低更快,JOA评分升高更显著,SF-36评分升高也更明显,总体治疗效果更显著。
苏郁陈继良王旭王体惠许庆山
关键词:PKP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胫骨远端后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究胫骨远端后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新鲜成人踝关节标本16具,其中4具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其余12具制备成胫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标本。将骨折标本随机分为胫骨远端后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组(后侧钢板组)、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组(内侧钢板组)和三叶草钢板固定组(三叶草钢板组)各4具。比较各组标本的强度、轴向刚度、扭转力学性能以及胫距关节面接触特征。[结果]后侧钢板组胫骨远端平均强度与平均轴向刚度均显著高于内侧钢板组、三叶草钢板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侧钢板组平均扭矩与扭转刚度均显著高于内侧钢板组、三叶草钢板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0 N作用力下,后侧钢板组平均接触面积>内侧钢板组、三叶草钢板组两组,平均接触应力<内侧钢板组、三叶草钢板组两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和三叶草钢板相比,后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质更佳,与正常胫距关节面的解剖形态相近,且操作简便,是一种新型适合于胫骨远端后侧的内固定材料。
苏郁许庆山王晓露王旭朱建福王体惠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解剖型锁定钢板生物力学
地诺单抗对骨巨细胞瘤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免疫效应的初步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地诺单抗对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在骨分化及免疫方面的机制,为地诺单抗的临床治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临床肿瘤组织标本,体外培养获取原代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加入地诺单抗,观察药物对基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进行成骨分化及相关免疫机制的探讨。结果当地诺单抗药物质量浓度为60、600及1 200μg/ml时,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并且药物质量浓度为600μg/m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基质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的基质细胞的cbfa-1、osterix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的基质细胞分泌的IL-12及TNF-α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地诺单抗可显著抑制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促进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苏郁朱建福李婷王旭刘寿坤陈继良王体惠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成骨诱导抗肿瘤免疫
双钢板置入延期治疗C型Pilon骨折有效固定的比较被引量:30
2014年
背景: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骨膜广泛剥离,软组织损伤大,固定后并发症多,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单纯微创技术或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对复杂的C型Pilon骨折往往难于做到解剖复位。目的:分析前外侧"L"型锁定钢板结合内侧微创经皮接骨板置入延期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探讨治疗C型Pilon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方法:选择26例C型Pilon骨折患者,均采用前外侧"L"型锁定钢板结合内侧微创经皮接骨板置入治疗,置入钢板前后均行CT三维重建,固定前及固定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并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9-24个月),1例延迟愈合(1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5周(11-52周),无畸形愈合,并发症:浅层感染2例,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予敞开伤口每日换药2周后愈合;无深层感染或骨髓炎;创伤性关节炎1例,予踝关节注射玻璃酸钠后好转;无皮瓣坏死;无肌腱激惹;无断钉或退钉现象;无神经损伤。按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分:优11例,良12例,中3例,优良率88.5%。结果证实,前外侧"L"型锁定钢板结合内侧微创经皮接骨板置入延期治疗C型Pilon骨折,复位满意,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煅练,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王体惠苏郁王旭刘寿坤王晓露
关键词:植入物锁定钢板PILON骨折关节功能
颈前路重建稳定手术治疗颈性眩晕36例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分析颈前路重建稳定手术在治疗颈性眩晕中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收治的36例伴颈性眩晕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有眩晕、头昏沉等症状,同时伴颈肩痛、头痛、手麻、肢体无力、恶心欲呕、耳鸣、视物模糊、眼干等症状,采用颈前路重建稳定手术,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应用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术前X线片及MRI示所有患者钩椎关节增生并不明显,大部分存在颈椎不稳和椎间盘突出;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6~36个月),眩晕症状改善优良率88.9%。X线片示:手术节段植骨融合好,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得到良好重建,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值由术前(12.47±2.65)分上升到(24.08±2.23)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前路重建稳定手术在治疗伴颈性眩晕颈椎病中对缓解颈性眩晕症状具有明显疗效。
王体惠韩德韬
关键词:颈性眩晕颈椎不稳交感神经手术
蝶形锁定钢板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28例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蝶形锁定钢板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AO-C型桡骨远端骨折28例均采用掌侧切开复位蝶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并发症:切口周围水泡1例,腕关节尺侧疼痛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无切口感染、桡动脉损伤、钢板断裂、螺钉松动、肌腱损伤等病例。骨折平均4个月愈合,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桡骨高度恢复,掌倾角、尺偏角恢复良好。根据Sarmiento腕关节评分标准:优15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9.3%。结论采用蝶形锁定钢板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符合BO理念,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王体惠苏郁王旭刘寿坤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