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男
- 作品数:108 被引量:47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ef RNA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早期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 2003年
- 目的 为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早期感染的检测 ,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以 nef基因引物 nef6,nef7和 β-肌动蛋白 (actin)基因引物 BA1 ,BA4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对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用 Kodak DigitalScience1D软件对条带密度进行分析 ,并对 PCR产物进行 Southern印迹杂交 ,以确定 PCR反应所得条带为 nef基因扩增产物。结果 所检测的 6例 HIV- 1抗体阴性 P2 4抗原阳性患者标本均扩增出 HIV- 1nef和 β-肌动蛋白的基因产物 ,通过 Kodak Digital Science1D软件分析得到各标本条带的密度比值 ,Southern印迹杂交证明 PCR反应条带确实为 HIV- 1nef基因扩增片段。结论 该方法简便、经济 ,可作为 HIV早期感染检测的一种辅助手段 ,防止医院内
- 姜拥军王亚男尚红康辉范霞Tylor Thecker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医院感染
- 中国部分地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与疾病的进展关系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中国 HIV 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标志抗原CD14及其早期活化分子 CD69的研究,探讨其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与 HIV 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集5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及32例健康人抗凝全血,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 CD4^+T 淋巴细胞、CD14^+细胞及其 CD69抗原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技术检测患者血浆 HIV-1载量。结果 (1)HIV 感染者/AIDS 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颗粒度 SSC 值为76±16,CD69分子在 CD14^+细胞的表达率为2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 AIDS 组高于 HIV 慢性感染(HIV)组及长期不进展(LTNP)组,HIV 组高于LTNP 组(P<0.05),LTNP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 CD14^+细胞比例、CD14抗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IV 感染者/AIDS 患者外周血 CD69分子在 CD14^+细胞的表达率与 CD4^+T 淋巴细胞绝对值呈明显负相关(r=-0.872,P<0.01),与 HIV-1 RNA 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结论中国部分地区 HIV/AIDS 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吞噬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上升,且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 周立平尚红张子宁王亚男李革飞施万英丁海波
-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 中国HIV/AIDS典型进展者与疾病长期不进展者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变异比较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中国HIV/AIDS典型进展者及疾病长期不进展者(LTNP)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变异,探讨中和抗体表位变异与疾病进展关系,为开展中和抗体免疫治疗和疫苗设计奠定理论基础。方法RT-PCR及巢式PCR扩增HIV/AIDS典型进展者及LTNP的HIV-1 gp120 C2-C3区基因,双脱氧终止法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翻译为氨基酸序列,与HIV-1 Sequence Databme参考毒株比对识别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变异。结果HIV/AIDS典型进展者CD4结合位点(CD4BS)、CD4诱导(CD4i)、2G12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均存在变异,LTNP2G12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存在变异;LTNP各表位突变率较典型进展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BS、CD4i、2G12变异表位构成比分别为25.0%、22.9%、52.1%,2G12表位变异明显高于CD4BS和CD4i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BS和CD4i保守表位变异多见于E370Q(10.8%),2G12保守表位变异多见于N295V(18.9%)和T2971(9.5%)。结论中国HIV感染人群中,LTNP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构成相对稳定,变异较典型进展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少见,目前发现2G12中和抗体表位存在较低水平变异。中和抗体表位中,2G12表位变异较CD4BS和CD4i表位多见,各类型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位点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
- 王倩尚红韩晓旭代娣张岩姜拥军王亚男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中和抗体表位突变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 (HIV/AIDS)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意义。方法 应用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β2 微球蛋白、淀粉酶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HIV/AIDS患者CD4+T细胞数量、CD4/CD8比值与HIV抗体阴性对照相比明显减低(P <0 0 0 1;P <0 0 0 1)HIV慢性感染者CD8+T细胞与HIV抗体阴性对照及AIDS病人相比明显升高(P <0 0 0 1;P <0 0 0 1;)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量与CD4百分比 (r =0 789,P <0 0 0 1)及CD4/CD8比值 (r=0 777,P <0 0 0 1)呈明显正相关 ;HIV/AIDS患者 β2 微球蛋白高于HIV抗体阴性对照 (P <0 0 0 1)。HIV/AIDS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淀粉酶与HIV抗体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 (P >0 0 5 )。结论 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β2 微球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判定HIV/AIDS患者疾病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姜拥军王亚男张子宁刘静张旻韩晓旭周立平文小宁刘瑛叶小卉尚红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临床实验室检测
- PPD对人PBMC的HIV复制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明确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 (PPD)对PBMC内HIV 1复制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HIV 1SF 33毒株分别感染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PPD(+) )和阴性 (PPD(- ) )健康人的PBMC后 ,与PPD共孵育 72小时 ,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HIV 1p2 4抗原、TNF α和IL 10的含量。结果 :在PPD(+)的健康人 ,PPD能显著诱导PBMC内HIV 1的复制 ,促进HIV 1感染的PBMC分泌TNF α,同时抑制IL 10的分泌。在PPD(- )的健康人 ,未见到PPD显著诱导PBMC内HIV 1的复制。结论 :在我国PPD(+)的健康人 ,PPD促进HIV 1感染的PBMC分泌TNF α ,并抑制IL 10的分泌 ,导致HIV 1复制增加。
- 张蕴秀尚红王亚男褚云卓丁丽萍
- 关键词:结核菌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白细胞介素10
- 2006—2016年某综合性医院确诊HIV阳性患者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2006—2016年某医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HIV/AIDS)抗体筛查阳性率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06—2016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有646 040人接受了HIV抗体检测,1 036例HIV抗体阳性,收集HIV确诊阳性患者流行病学数据。利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抗体检测阳性率逐年上升(趋势χ2=176.3,P<0.001),2016年的HIV抗体检测阳性率是2006年的8倍。1 036例HIV/AIDS中大学及以上者占35.2%,从2006年的28.6%上升至2016年的35.2%(趋势χ2=4.5,P=0.035);经男男同性(MSM)性传播占73.9%,从2006年的28.6%上升至2016年的80.7%(趋势χ2=134.8,P<0.001);MS性传播者中未婚比例为61.4%,高于异性性传播的18.7%(χ2=247.5,P<0.001)。结论医院就诊患者中HIV抗体检测阳性率逐年升高,以MSM性传播感染为主。需扩大医院HIV抗体检测范围,加强对MSM人群的咨询检测。
- 王亚男胡清海张博雯马强姜拥军
- 关键词:HIV/AIDSHIV抗体检测
- 佳息患联合施多宁治疗HIV感染者/AIDS患者6个月效果及耐药性初步观察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规范化应用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Indinavir,佳息患)联合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仑(Efavirenz,施多宁)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疗效和耐药情况。方法用施多宁联合佳息患对1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1、3、6个月随访,监测病毒学和免疫学参数[病毒载量(VL)、CD4+细胞绝对计数、CD4+和CD8+免疫活化标志HLA-DR、CD3+8],药物毒副作用,基因型耐药变异情况,临床表现和依从性。结果1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治疗前平均VL为5.17log拷贝/ml(3.58×105拷贝/ml),治疗6个月后平均下降3.25log拷贝/ml(P<0.001),其中9例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400拷贝/ml)。CD4+T细胞绝对计数平均上升178个/μl(P<0.001)。CD3+8HLA-DR+CD4+细胞平均百分比和CD3+8HLA-DR+CD8+细胞平均百分比分别降低了14.9%(P<0.01)和22.9%(P<0.001)。病人临床症状缓解且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10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均未出现原发耐药变异。结论佳息患联合施多宁规范化治疗不同感染阶段的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6个月,可有效抑制HIV-1复制,促进机体免疫重建,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副作用在可接受范围内,无原发耐药变异发生。
- 刘静尚红姜拥军张旻张子宁韩晓旭王亚男刁莹莹代娣耿文清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重建耐药
- HIV/AIDS患者基因变异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研究HIV - 1感染者 /AIDS患者体内不同亚型HIV - 1tat基因序列特征、突变特点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辽宁省 2 2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血液样本 ,提取含有整合HIV - 1前病毒的基因组DNA ,nested -PCR扩增后直接测序 ,并做序列排列比对、翻译和分析。结果 2 2株辽宁省流行的HIV - 1病毒分属B’及B’/C重组亚型。AIDS患者体内病毒tat区第一外显子发生氨基酸突变 ,5 8位点出现T取代A ,无症状感染者未发现此变异。此外还发现 7,2 0 ,2 4 ,5 9,6 2 ,6 4位点出现取代变异 ,这些变异在AIDS病组要高于无症状感染组。结论 B’和B’/C重组亚型HIV - 1tat基因第一外显子氨基酸序列发生的变异与疾病进展相关 ;同时还发现AIDS患者的tat基因第一外显子的其它一些取代变异。
- 文小宁尚红韩晓旭张旻张子宁王亚男姜拥军
- 关键词:TAT蛋白基因变异艾滋病PCR产物
- 沈阳市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肝炎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3
- 2002年
- 目的 了解辽宁省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和肝炎的感染现状。方法 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或间接血凝法分别检测了488名吸毒者、暗娼和 STD门诊患者及2 000例普通患者血清中 HIV抗体、HBsAg、抗-HBs、抗-HCV、抗梅毒抗体。结果 吸毒者丙型肝炎感染率为47.5%,显著高于暗娼(6.8%)和 STD门诊患者(1.4%)(P<0.01);吸毒者、暗娼、STD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均高于普通患者,且STD门诊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吸毒者(P<0.01);吸毒者、暗娼、STD人群和普通患者各组间抗-HBs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调查未发现AIDS患者/HIV感染者。结论 辽宁省高危人群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防止艾滋病在辽宁省的流行。
- 姜拥军尚红王亚男赵敏曹佳静卢春明张世博姜凤霞
- 关键词:高危人群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
- 淋巴细胞表面CCR5在HCV与HIV感染中表达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n=21例),HIV感染组(n=14例),HCV/HIV感染组(n=28例)及正常对照组(n=30例)人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CR5,HIV感染组高表达(P<0.01),HCV感染组和HCV/HIV合并感染组中低表达(P<0.01)。结论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HIV感染时升高、HCV感染时降低,HCV/HIV合并感染时HCV感染的作用更强。
- 康辉王亚男范霞刁莹莹代娣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