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联军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乳腺
  • 2篇乳腺浸润
  • 2篇乳腺浸润性
  • 2篇乳腺浸润性小...
  • 2篇小叶
  • 2篇小叶癌
  • 2篇临床病理学
  • 2篇浸润性
  • 2篇浸润性小叶癌
  • 2篇FGFR1
  • 2篇病理学
  • 1篇典型类癌
  • 1篇原发性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癌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癌
  • 1篇神经衰弱

机构

  • 7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牟联军
  • 4篇罗志飞
  • 2篇丁莉利
  • 2篇张弦
  • 2篇陈明净
  • 1篇杨邵东
  • 1篇蔡仁桑
  • 1篇郑少江
  • 1篇郑奕迎
  • 1篇牛海艳

传媒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理疗枕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理疗枕装置,涉及理疗枕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套体,所述套体的顶部内侧和侧壁内侧均贴有隔音棉,其特征是:所述套体底部内侧固定贴有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设有头部升降机构和按摩升降机构...
夏芷萱朱蕾牟联军杨欢杨理锐
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GFR1在45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比较FGFR1在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差异,分析浸润性小叶癌FGFR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FGFR1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均阴性表达。浸润性小叶癌FGFR1的阳性表达率比浸润性导管癌高(P=0.048),其染色强度也比浸润性导管癌强(P=0.044)。FGFR1的表达强度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肿块大小(P=0.021)和TNM分期相关(P=0.041)。结论初步推测FGFR1的过表达参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发生、发展。
张弦丁莉利陈明净牟联军罗志飞
关键词:乳腺小叶癌
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受体(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对血管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GFR1在45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同时采用CD34和D2-40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标记血管和淋巴管,检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RGRR1表达阳性率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其染色强度也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相关(P<0.05),而与微淋巴管密度无关(P>0.05)。结论:初步推测FGFR1的过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发生有关,FGFR1的过表达能促进癌组织中的血管生成。
丁莉利郑少江陈明净牟联军张弦罗志飞
关键词:乳腺小叶癌
原发性口腔典型类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口腔典型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口腔典型类癌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复习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下颌磨牙后区无痛性、渐进性增大包块5年。镜下见肿物主要由中等大小的较一致的上皮样细胞构成,呈巢团状、小梁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胞浆嗜伊红或透明,核圆居中,染色质均匀分布,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可见大量的鳞状分化。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AE1/AE3、CK7、P63、NSE、和Syn阳性,TTF-1、CD56、和CK20阴性。结论:口腔典型类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同时必须结合病史、全身检查及随访资料,以排除转移性类癌。
牟联军罗志飞蔡仁桑杨邵东
关键词:类癌神经内分泌癌口腔临床病理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6例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诊断的病例6例原发性鼻腔亚性黑色素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结果男性患者3例,女性3例,患者年龄43~70岁(平均58.6岁,中位年龄61.5岁),左侧鼻腔2例,右侧鼻腔3例,鼻中隔1例,伴有鼻窦受累1例;就诊时2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镜下所见,肿瘤细胞呈圆形、断梭形或多边型,核仁明显,呈弥漫散在分布或巢团状排列,仅1例可见黑色素。免疫组化显示,SOX10、S100、HMB45、MelanA阳性,Ki-67增殖指数介于30%~60%之间。分子检测:4例病例进行了分子检测,其中2例检测出NRAS的2号外显子突变,1例C-KIT扩增,1例BRAF-V600E突变。结论原发性鼻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中年以上人群,发病没有明显的性别倾向,临床上常表现为鼻息肉,影像学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分子突变检测有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应推荐所有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牟联军牛海艳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
PANDE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胰腺衍生因子(PANDER)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PCa组织和24例BPH组织标本的PANDER表达。结果:PANDER蛋白在前列腺(癌)上皮细胞中表达,在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25%,在BP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3%。PCa组织中PANDER阳性表达明显低于BPH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ANDER在PCa的Gleason分级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38.89%和17.39%(P<0.05)。结论:PANDER在PCa发生、发展、浸润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郑奕迎罗志飞牟联军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癌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06—2022-10期间诊断的病例7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结果男性患者1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33~63岁(平均49岁,中位年龄50岁),2例为肺门型,4例为周围型肿块。镜下所见,所有病例肿瘤细胞呈巢状或弥漫散在排列,胞质淡染或嗜酸,细胞核圆或椭圆形,染色质较细呈空泡状,部分肿瘤细胞呈合胞体样,有较显著的嗜酸性核仁,癌巢内及癌巢之间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所有肿瘤细胞均表达panCK+,5例CK5/6+、p40+and p63(70%),不表达CK7、TTF-1、NapsinA,Ki-67增殖指数介于20%~80%,原位杂交分子检测显示所有病例EBER均为阳性。结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癌好发于中年人群,病理形态上与多种肿瘤具有重叠的表现,易于误诊,EBER检测有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牟联军
关键词:原发性淋巴上皮癌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