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敬国

作品数:33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政治法律
  • 7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周恩来
  • 5篇建交
  • 4篇新中国
  • 4篇中共
  • 4篇外交
  • 4篇毛泽东
  • 3篇战线
  • 3篇中国共产党
  • 3篇任弼时
  • 3篇统一战线
  • 3篇共产党
  • 3篇国共
  • 2篇邓小平
  • 2篇一边倒
  • 2篇一国两制
  • 2篇战争
  • 2篇政治
  • 2篇中共中央
  • 2篇中间势力
  • 2篇人治

机构

  • 27篇中共中央文献...
  • 9篇北京外国语大...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学院
  • 1篇《国际论坛》...
  • 1篇《发展》编辑...

作者

  • 32篇潘敬国
  • 12篇张颖
  • 1篇刘振清
  • 1篇费虹寰
  • 1篇张颖

传媒

  • 4篇当代中国史研...
  • 4篇党的文献
  • 4篇党史研究与教...
  • 3篇国际论坛
  • 2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前线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北京党史
  • 1篇党建研究
  • 1篇福建党史月刊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松辽学刊(社...
  • 1篇烟台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民党民主派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贡献被引量:1
2004年
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时局转换的关键,它促成了国民党改变政策,停止内战,容纳各党各派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以宋庆龄、冯玉祥、李济深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捐弃前嫌,积极要求和平解决。他们联络各方,稳定了局面。同时,国民党民主派还反对主战派武力讨伐西安,支持宋美龄等飞赴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颖潘敬国
关键词:西安事变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与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的转变
1956年9月15日,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八大")上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我们祖国的领土台湾还被美帝国主义所霸占,这是对于我国安全的一个最大的威胁。解放台湾的问题完全是我国的内政问题。我们
潘敬国张颖
文献传递
周恩来与中国核外交战略的形成
2004年
20世纪50~60年代,从“利用外援发展核武器”到“独立自主、优先发展”,中共中央确立了优先发展核武器的英明战略。在这一过程中,周恩来始终处于决策和执行的核心地位,他的高瞻远瞩和极力坚持对中国发展核武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保证中国核战略的有效实施,周恩来亲自主持、倡导并执行了中国的核外交,他所提出的中国核外交战略是中国核战略的重要内容。
潘敬国张颖
关键词:周恩来
拓展周恩来研究的新视阈——评韩同友著《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
2016年
周恩来研究在国内外已经相当广泛、深入,包括生平、思想、精神、风范等方方面面。其中既有对其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具体理论贡献的微观考察,也有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思想的宏观论述。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思想观点中发现问题?如何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脱颖而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韩同友教授新著《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潘敬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周恩来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视阈
任弼时与《在湘赣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被引量:1
2014年
延安整风运动后期,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高级干部范围内讨论党的历史问题,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由任弼时同志主持的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于1944年5月开始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4年10月26日,任弼时同志在讨论湘赣苏区历史问题的座谈会上发言,
潘敬国
关键词:《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任弼时延安整风高级干部历史经验运动后
从蒙哥马利两次访华看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2016年
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先后两次访华,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始了一次重要调整。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与蒙哥马利进行的多次会谈中,毛泽东等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进行了全面阐释,并就国家安全、与西方关系、核政策等战略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释放出外交政策调整的信号。而蒙哥马利两次访华后对中国的客观描述,实际上是对中国形象的一次正面宣传。这一切都为中国在60年代中期掀起第二次建交高潮创造了有利条件。
潘敬国
关键词:蒙哥马利访华外交政策
刘少奇是怎样当省委书记的
2017年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动50万军队“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全力投入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中。由于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代表李德不了解中国国情,不懂得中国的红军战争,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连连失败。在这种情况下,1934年7月,刘少奇临危受命,从瑞金来到省委驻地长汀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当时的福建省委主要包括上杭、永定、龙岩等中心区域。
潘敬国
关键词:省委书记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国国情中央苏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英建交谈判中的中方决策因素被引量:5
2006年
1950年1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对于中英建交问题,中方决策层在“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前提下,采取了“不急于建交”的方针,并决定“先谈判后建交”。中英建交谈判是新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大国进行有关两国关系方面的谈判。与此同时,中苏之间还在进行着缔结新约的谈判。在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中方决策层将中苏谈判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新中国领导人来说,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争取更坚定的盟友还是获得更广泛的承认,毛泽东等人选择了前者。
潘敬国
任弼时是怎样开展调查研究的
2014年
1948年春,中共中央决定离开陕北,经晋绥奔赴晋察冀。因途经五台山遇雪,任弼时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暂留于山西省繁峙县伯强村。利用第二天休息的间隙,任弼时特意找来伯强村贫农团主席耿香民拉起了家常。从档案保存的任弼时笔记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在看似闲谈的聊天中所蕴藏的调查研究艺术。他问耿香民:“地主在家做什么事?”“分给他七八亩地,他自己可以种吗?”等等。
潘敬国
关键词:任弼时中共中央档案保存晋察冀毛泽东
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传承与现实涵义被引量:3
2017年
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2013年出访非洲时提出的理念,后来提升为中国塑造新型国际关系和处理双边、多边关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智慧和中国话语权标签的外交新理念。中非"命运共同体"以"传统友谊"为情感基础,以"真、诚、亲、实"为交往原则,奉行"正确义利观"这一共同的价值标准,其宗旨是实现"合作共赢"。中非"命运共同体"将中非的历史命运与现实命运联结在一起,构建了中非关系的新话语体系,也成为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
张颖潘敬国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